在84家博物馆里与青岛“超级连接”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5-18 09:43
■位于福山支路五号的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王 雷 摄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岛文旅”微信公众号,“品味一座城”。

   在一个超级互联的世界,博物馆正在颠覆人们的认知。正如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不仅连接过去,更连接当下生活与城市未来,它以创新的方式将城市丰盛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积淀分类、聚合、应用,连接关于城市的一切。
 
   据官方统计,在青岛,已经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有84处。也就是说,你有至少84种方法,与这座城市实现“连接”,它们提供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让我们重新发现青岛的独特。
 
   看得见“必看风景”的博物馆
 
   市博物馆学会会长马庚存概括青岛博物馆建设的一大亮点——多样化:内容纷繁芜杂,呈现方式多元,布局自成群落。
 
   当老建筑、名人故居、工业遗存、市井民俗、传统手艺等不断被博物馆“连接”,七年前青岛市文物局确立的“N资源+博物馆”的博物馆城规划架构,已不再是局限于文保与馆藏的文博事业,而是“超级连接”文旅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脉动的“跨界”文本。
 
   “把城市装进博物馆”,在青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风景。
 
   青岛市南区聚集了全市40%以上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区域内还拥有八大关和小鱼山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国内鲜有的文物资源高度聚集的城区,这是一个拥有必看的城市风景的区域。而数量激增的博物馆,正在成为拓展“必看风景”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拥有超过100年历史的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位于100年前邮局旧址的邮电博物馆,复兴于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公映场馆的1907电影博物馆,它们带动周边与建筑遗产呼应的特色书店、咖啡店的聚集,成为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新的地标风景。
 
   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故居)、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与梁实秋故居、萧红故居、沈从文故居等41处实施了挂牌标注的名人故居移步成景,即便只是从这些有故事的风景路过,都能感受到那一股霸气外漏的人文气息。
 
   太平角-八大关区域的风景,更具有博物馆的独特属性。花石楼、公主楼、蝴蝶楼、地质之光展览馆、西班牙风情馆,这些特色文博场馆的打造,与随之开启的太平湾现代艺术展览馆、走进比利时展览馆、郭沫若书房、梵高咖啡馆等相毗邻的文化场馆,已经成为两年前启动的“八大关-太平角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项目的核心内容。
 
   目前,以博物馆为依托,该区域已有超过13处老建筑被激活,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品鉴、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可体验的文化旅游景区呼之欲出。
 
   讲得了地道老青岛故事的博物馆
 
   “要听地道的老青岛故事,一定要到市北来。”市北区文新局副局长于镜龙这样告诉记者。作为青岛工商业的发祥地,青岛本土民俗文化的源起之所,连接老青岛传统地方特色的市北博物馆群,也被打上了鲜明的本土烙印。
 
   在市北区提出的打造“百年青岛(市北)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蓝图上,博物馆是一个绕不过的关键词。老青岛人的心目中记忆深刻的啤酒、纺织等传统工业遗迹,还有隐在市井街巷的老青岛的老物件,都能在博物馆里听到回响。
 
   根据今年的“清明假日旅游报告”,青岛啤酒博物馆成为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全国十大人气博物馆之一,这让许多人大吃一惊,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吸引力在哪里?
 
   它是全国首家专业啤酒博物馆和工业旅游示范点,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更重要的是,它在原址上开启了一段百年酿造工艺的神秘之旅。通过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房、珍贵古老的酿造设备、全息影像还原的车间景象、老发酵池的工作场景,博物馆连接的是中国啤酒工业制造工艺的演进。
 
   原址上的博物馆,也正是讲述老青岛故事的绝佳之所。
 
   青岛纺织博物馆,讲述发端于1902年的青岛纺织工业故事。至今,博物馆所在的纺织谷园区内还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的老井和作为100多年前工厂建设要素的水塔,以及目前国内保留最早的、最完整的纺织设备。坐落于1910年中国最早汽车站雏形——馆陶路汽车站旧址的(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讲述的则是青岛作为近代中国道路交通发祥地的独特亮点。
 
   此外,爱与乐民间艺术博物馆,台东街道新华里社区史料馆,松江路社区博物馆,这些“小而特”的博物馆讲述的是富有地方特色且充满生趣的老青岛生活。
 
   经得起创意体验和把玩的博物馆
 
   我们能在博物馆做些什么?与书店的演进类似,曾以收藏和研究为主要功能的博物馆,也正在演化为城市新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它所连接的绝不仅仅是馆藏文物。
 
   前日在青岛举行的一个有关博物馆发展的小型论坛上,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说,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可以学习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好玩而有趣的地方。在市博物馆,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和基于馆藏的创意展览互动,正在让观众的参观过程变得更加深入、更具趣味。体验山东木版年画印制,参与“奇妙博物馆”的寻宝,聆听文博讲堂的学术讲座,接受古琴、书法等传统技艺培训,在最近的一次与节气相关的文物展“岁时佳兴展”之后,市博颇具创意地出版了两册文物图书,邀约名家,现场分享品读,吸引了众多书友和文物爱好者加入。
 
   汉画像砖博物馆与青岛大学国学院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博物馆与专业机构联手的典范,专业人士不仅助力博物馆深挖藏品价值,还推出了国学系列讲座。
 
   五花八门的公益活动的开展,让传统的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
 
   还不止于此,基于藏品的文创产品开发,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尤其在民营博物馆里呈现出更丰富的样貌。
 
   专门收藏以传统的明清家具为主要内容的历代艺术珍品的青岛鲁作家具博物馆,集结能工巧匠,按照1:1的比例,对馆藏中的精品进行复制。馆长于伟新告诉记者,工匠们严格运用传统鲁班匠艺打造严苛的榫卯结构,原物上所有的榫卯结构、铜活配件、雕刻纹饰全部和馆藏一样。这已不仅仅是文创产品,而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光大。
 
   在汉画像砖博物馆,自主研发设计的特色文创产品已超过百种;在青岛纺织博物馆,包括扎染在内的纺织技艺体验就多达70余种,开发经得起体验和把玩的创意内容和方式,已成为博物馆必备的一项新技能。
 
   聚得起规模和产业的博物馆
 
   在刚刚落幕的深圳文博会上,唯一获得现场签约的青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是总投资额约100亿元的“青岛琅琊博物馆小镇”。与青岛合作开发该项目的北京中装文博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福给出了这一项目的总定位:一个以琅琊文化为中心主题的博物馆群落。群落包含近30个不同概念内容的博物馆,除琅琊文化外,还将涉及人文历史、自然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时尚文化旅游休闲业态相融合,将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在青岛,位于大沽河国际省级旅游度假区内的大沽河博物馆似乎已经提供了相似的范本:它同时打造了河海文化的展示平台和青岛特色旅游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文化示范基地。
 
   张秀福透露,在琅琊博物馆小镇中,由20至30家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群就像是一个文化博览会,它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会将他们留下来慢慢体味,从而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产业项目。
 
   而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IP库,会为文创产业提供源泉,会吸引更多文创企业入驻,丰富文创产品市场开发。
 
   “未来博物馆将形成一条产业链,连接文物交流、研究、修复,博物馆展览,多媒体创意产业,艺术设计等多门类入驻;同时,它也将是文化养老和教育产业的最佳配套设施——为高端养老人群提供适宜环境;也为学校配置第二课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张秀福说,“我国体制内的博物馆亟待增强活力和释放能量,博物馆小镇可以成为文博变革的试验田。”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