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音乐会:荟萃古今中外

最古老的中提琴协奏曲本周六绕梁青岛大剧院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9-07-17 11:15
■7月16日,中提琴演奏家马慧为本周六的演出加紧排练。 王 雷 摄


      本报7月16日讯 本周六晚,一首最古老的为中提琴创作的协奏曲——泰勒曼创作于18世纪末的《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将登陆青岛大剧院。

“青岛交响乐团2019乐季将迎来一场反差巨大、充满生趣的音乐会。”今天下午,在排练结束后面见媒体时,著名指挥家、青交艺术总监张国勇透露,本场音乐会上半场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提琴协奏曲,下半场则是2019年上半年首演的中国作曲家叶小钢的作品《咏别》,两部作品中西跨越200多年,就像了解一个人从出生到晚年的过程。

泰勒曼的这首“古董级”中提琴协奏曲,在这个充满小提琴、钢琴协奏曲的青交乐季里独树一帜。作为本周六这场音乐会上半场的主打曲目,这部介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中提琴作品更显得弥足珍贵。“中提琴的文献曲目不是太多,它的把位很大,演出技法更难。讲一句行话,中提琴有一根A弦,音域很难掌握,要拉得好听更是难上加难。”张国勇告诉记者,带来难度的不仅是中提琴这件不那么善于独奏的乐器本身,还有作品本身所处的时代,“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不像浪漫派那么丰富多彩、优美又富有戏剧性,但是对于演奏家或者乐团而言却是试金石,因为作品本身太纯净,不容易掩藏演奏时的瑕疵,因此对演奏要求更高。也正因如此,平时它在音乐会上作为独奏出场的机会很少。”

据与青交多次合作的中提琴演奏家马慧粗略地统计,西方音乐史上中提琴作为主打的曲目加起来也只有1200余首,协奏曲更是稀少,“而巴洛克时期的曲目音色一定都非常纯净,甚至不揉弦,很少用到三把位和四把位,就跟那时的画作一样,女孩、房子、树木,色彩和线条都十分纯粹,简单,结构清晰。”

马慧也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会选择学习中提琴,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音域和声线与自己很像,“这就像是我讲话时的声音,不是很甜美的那种,我觉得它是属于我的乐器。”

下半场叶小钢的《咏别》,今年上半年由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首演,担纲指挥的正是张国勇。在张国勇看来,作曲家叶小钢“很接地气”,“他是能将技巧性和旋律性结合得非常好的作曲家,同时也是古典文学功底很好的作曲家。”这次演奏的《咏别》,取自叶小钢创作的同名歌剧,故事取材于《霸王别姬》,京剧味道浓,富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京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悉数囊括其中。

出任青交艺术总监已经第七个年头,张国勇欣慰地表示:“对我而言,最引以为豪的贡献应该是培养出了一群青岛的交响乐观众。”他透露,谭盾将他的原创音乐作品《女书》放在青岛首演,博得了那么多青岛听众的喜爱与认可,“谭盾自己都没想到,原来这里有这么好的听众。”这也更坚定了张国勇在乐季里普及中国当代特色作品的决心,“今后青交会有更多中国原创优秀音乐作品的展示,会更加深入地讲好中国故事。”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