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青岛

“活化石”黎族纺染织绣技艺27日亮相市博物馆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9-11-27 10:34
■黎族杞方言妇女上衣。

本报11月26日讯 世界上最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11月27日将走进青岛市博物馆,带来热带岛屿的椰风海韵。由青岛市博物馆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技夺天工艺韵流芳——黎族世界非遗走进青岛展览”,27日起将用130余件展品,讲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与发展故事。在那些相对粗拙且原始的纺染织绣技艺中,将呈现传统与时尚、原生态与现代的碰撞交融,欣赏到跨越时空的传承密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智慧。展期至2020年2月。

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居住着一个中国古老的民族——黎族。自远古以来,黎族先民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依托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丰饶物产,创造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展览分为黎族纺织原料、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多彩黎锦、传承与弘扬四部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至今,黎族织工们不断改进和总结纺染织绣技艺,创造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棉纺织工艺,当前仍然在黎族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老而精湛的纺织技艺和其织锦文化源远流长,图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织工们审美观的体现,还是黎族社会、历史及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棉纺织技艺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手工技艺遗产的“活化石”。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