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向阳”里的别样匠心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3-28 09:34
   3月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保利剧院拉开帷幕,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作为揭幕演出率先亮相,作为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马向阳下乡记》继去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引发广泛好评之后,再度站在全国顶级舞台上,也再次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追捧。
 
   《马向阳下乡记》何以能够迅速在全国走红?其中奥妙且听众主创揭秘。
 
   将青岛“海鲜味儿”写进歌剧
 
   《马向阳下乡记》为何能走红全国?青岛演艺集团董事长黄港认为“《马向阳下乡记》走的路子比较正,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创排,一步步扎扎实实走到今天。” 
 
   “我们邀请了全国顶级的团队来创作这部剧,其中著名导演黄定山,有着丰富的指导民族歌剧的经验;邀请臧云飞作曲,他写的歌曲脍炙人口,他那种对音乐的敏感性更是让人佩服;编剧是著名剧作家代路,他对农村题材非常熟悉,参与此剧创作可谓驾轻就熟。”黄港说。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最终,总导演黄定山给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定下这样的总基调,并将“精准扶贫”作为其中的重要切口。
 
   有着丰富的歌曲创作经验的臧云飞,在《马向阳下乡记》里保持了其作品旋律优美、歌唱性强的优势,且在乐队伴奏中又加入了坠胡、唢呐、笛子、梆子等地域色彩浓郁的乐器。
 
   为了体现青岛地域特色,作曲家臧云飞下足了功夫。“我在北京只写了一二幕,就坚持要到青岛来写。跟着演员说青岛话,写出了‘海鲜味儿’!”臧云飞说,《马向阳下乡记》的音乐非常巧妙地结合吕剧、山东民歌等音乐素材,将山东方言的韵白与演唱有机融合在一起,音乐幽默喜庆,台词朗朗上口。
 
   《马向阳下乡记》描写了农科院助理技术员马向阳带着科学实验的“青育二号”种子,来到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大槐树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大家摆脱贫困,走上了共同致富道路的故事。
 
   在该剧情节设计上, 著名剧作家代路更是费尽了心思。
 
   “这是一部扶贫戏,聚焦精准扶贫主题。与电视剧有所差异,主要写了‘好土配良种’。”代路介绍,“科技人员马向阳担任‘第一书记’,带着他的研究成果‘青育二号’下乡扶贫。他自幼在大槐树村长大,又是研究土壤的,在村里发现了富硒地,这种地长出的庄稼有益于身体健康。马向阳带领村民,通过辛勤的耕种和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这就叫‘好土配良种’。”
 
   代路介绍:“我们在戏里设计这样一个情节,一名寡妇,没有劳动能力,带着孩子生活,很艰苦。为了村里欠她钱的事,去上级告状。马向阳来了后,将这名寡妇列为扶贫建档的贫困户,让她到村里的超市上班,实现了脱贫。什么叫精准扶贫?我的理解就是因地制宜,一个村一个样,一户贫困户,一个帮扶计划,就能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
 
   将吕剧与京剧元素融入唱腔
 
   《马向阳下乡记》精彩的演出离不开演员,他们中既有歌剧演员也有戏曲演员,虽然专业不同,但都在演唱和表演上十分注重保持民族风格。马向阳的扮演者王传亮将美声与民族演唱技法融合,会计扮演者施旭刚是吕剧演员,台词功夫扎实,表演娴熟。
 
   饰演马向阳的90后歌剧演员王传亮与剧中女主角李云芳的扮演者丁晓君都表示,这部剧让他们对于民族歌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演过 《魔笛》《卡门》《茶花女》等经典西洋歌剧的王传亮是学西洋歌剧、西洋理论出身的,此次参演中国原创民族歌剧,他坦言,幸运的同时也很忐忑。“这部戏的唱法结合了中国民族唱法,加上吕剧的旋律,既有西洋歌剧的音乐铺垫,又有中国元素结合。”他透露,习惯于西洋歌剧的他,进组之后从早到晚连轴转,在剧组吕剧演员的带动下,自己才很快找到了民族歌剧的感觉。
 
   《马向阳下乡记》里的女主角李云芳,由来自陆军政治工作部的京剧演员丁晓君出演。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80后丁晓君表示,转变自己典雅温婉的青衣形象,演出离婚的女村主任,这个转变是个不小的挑战。她透露,自己看了很多资料,关注农村村干部形象,在排练现场与导演多沟通,与其他演员多练习,终于“现在说话的声音、动作也慢慢找到了感觉”。
 
   据市歌舞剧院院长张乐群介绍,为了排好《马向阳下乡记》,青岛市歌舞剧院可谓“集全院之力”。“全院除歌舞团之外的六个团——现代乐团、吕剧团、曲艺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全部上阵。”张乐群说,全剧以交响乐伴奏为主,并加入了民乐的元素,比如二胡、笛子、板胡等中国乐器的加入,使得整部剧的音乐处理都富有新意。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