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下乡记》:开启新征程

——惊艳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晋升为国家滚动扶持剧目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9-18 09:23
■作为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的开幕演出,《马向阳下乡记》日前在山东省会大剧院唱响。

论及近些年青岛文艺精品创作,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里程碑。

从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引发广泛好评,再到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揭幕大戏在北京演出,最后返回青岛深入基层惠民……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青岛原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既在艺术殿堂之上讲述了动人的“中国故事”,又能通过接地气的叙事手法走入群众的心田,更深入基层将这席文化盛宴送到各个贫困村,让“马向阳”的故事在现实中续写。

正因如此,继入选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九大剧目之后,《马向阳下乡记》又于今年5月25日晋升为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之一(共三部)。

重装上阵。《马向阳下乡记》日前作为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的启幕演出惊艳济南,与之前在北京、南京的演出相比,虽然都是一样的“满堂好”,但泉城的观众对这部剧显然多了一份亲切,听得过瘾。为了这次演出,主创团队自一年前的首演后在此重聚,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重新打磨,正是为了让这部作品“从高原迈向高峰”。

对于“马向阳”来说,一个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重装上阵,集中打磨实现全面升级

“槐花飘落季节换,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片荫凉一曲平安。”由青岛原创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山东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舞台上唱响。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时而被台上风趣诙谐的表演逗得大笑,时而被剧中真挚朴实的情感感动,大槐树村的故事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优美的唱段,动人的旋律,饱满的激情,充满了浓郁的山东本土风格和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这部青岛原创的民族歌剧让观众始终沉浸在其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当该剧大幕落下,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之前,该剧编剧代路信心满满。“我搞了一辈子舞台艺术,对一台剧目的质量、前途是有估量的。”代路认为该剧将是本届艺术节最优秀的剧目之一,“能够成为第一部代表青岛参评山东文化艺术节的歌剧,不仅是因为《马向阳下乡记》具有政治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强大的艺术性,这是一部好看、好听的乡村喜歌剧。”

《马向阳下乡记》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殊荣,不说去年连续登上多个中国艺术顶级舞台、获得了文化部专家团的极高评价,前不久《马向阳下乡记》更晋升为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之一。对此,该剧总导演黄定山表示:“这既是一种殊荣,也是一种激励。为了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备战这次山东文化艺术节,主创团队从9月1日开始集中打磨,修改部分有十余处之多。”

黄定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向阳下乡记》自首演以来,已在全国各地进行了40多场演出,并通过“以演代练”不断进行完善,“而此次复排,则是一次全面的升级、打磨、修改,力求让这部舞剧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黄定山解释说,增加剧目的历史文化感是此次复排的重中之重,“比如赋予了剧中的大槐树更多象征意义。在新的版本中,大槐树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村民的精神寄托,它的枝繁叶茂也象征着大槐树村的复兴。”

同时,黄定山还对剧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更为接地气的刻画。“比如在原来的剧本中,作为第一书记的马向阳背着未婚妻,偷偷拿出原本用来筹备婚礼的30万元给村民,很多观众的反馈意见是这样处理缺少人情味。”黄定山说,在新的版本中,马向阳面对未婚妻的质问不再是据理力争,而是通过耐心的疏导让两人的关系得到缓和。“这就使得马向阳这个人物更为立体化、更富人格魅力。”

“加强本体的歌剧性”也是本次集中打磨的重点之一。比如新版《马向阳下乡记》重新创作了两个大段落的重唱,使剧目的“歌剧性”更为突出。“剧中李云芳提出辞职的情节段落,就加入了她与马向阳之间的大段重唱。这些重唱的歌词音乐都是作曲家臧云飞重新谱写的,从复排的效果来看,艺术表现力非常好。”黄定山说。

走上高峰,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钥匙

深入生活,是现实主义题材文艺创作的唯一钥匙,《马向阳下乡记》主创团队深谙其道。为了表现鲜活生动的当代农村生活,黄定山多次带领主创人员下基层,去实地体验“第一书记”们的生活。

黄定山说,在这次复排的过程中,他在青岛市歌舞剧院演员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股劲儿”,感受到大家精益求精的斗志,“与其说我带领主创团队完成创作,不如说大家的热情点燃了我心里的创作火焰。该剧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最终带给观众们以震撼的艺术效果,我认为之前大家的辛苦太值了。”

这份努力,也从观众的评价中得到了回报。看完《马向阳下乡记》在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上的演出后,济南观众陈锡强就说,这部歌剧带给他的最大感受就是“接地气”, “看着村里鸡毛蒜皮的事,感觉马向阳这个村官当得非常不容易。以前看的是电视剧,现在看了歌剧,更觉得第一书记的奉献精神不简单,我觉得这是一部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好作品。”

“我觉得《马向阳下乡记》是中国最近涌现的几部歌剧中,独具艺术风貌的一部。”黄定山直言对《马向阳下乡记》情有独钟,一是因为作为民族歌剧来反映重大现实题材,《马向阳下乡记》在选材和艺术呈现上都具有不可取代的艺术意义以及近年来少有的思想深度;二是因为《马向阳下乡记》在民族歌剧的传承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为中国的“喜歌剧”类型创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回顾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只有《小二黑结婚》一部喜歌剧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但毕竟这部剧问世已经65年了,之后中国的喜歌剧就出现了长时间的断档,可以说《马向阳下乡记》的出现复兴了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马向阳下乡记》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进行创作的,其难度之大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是非常少见的。”黄定山表示,文艺创作的真正评判者不是专家,而是观众,虽然创作之路上困难重重,但最后能从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中感受到认可,就是创作者最大的幸福,“山东文化艺术节之后,我还希望《马向阳下乡记》走得更远,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从而从高原迈向高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梁 辰 文/图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