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李铁梅”:熟得不能再熟

市京剧院复排剧目《红灯记》加入青岛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9-09-19 09:59
■《红灯记》剧照。 王 雷 摄


        作为青岛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的七台大戏之一,现代京剧《红灯记》18日晚登上市人民会堂的舞台,引现场老年戏迷跟唱到底。当晚人民会堂座席全满,千余张戏票提前售罄。这出由市京剧院复排、已累计演出百余场的剧目,缘何能拥有如此高的人气?

是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 更是老戏迷的青春记忆

在此次国庆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红灯记》是唯一一部非本土原创剧目,也是一部创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影响了几代人、妇孺皆知的抗日题材红色经典大戏。2018年11月,这部由青岛演艺集团旗下市京剧院复排的大戏,就曾作为青岛“精品走出去”的代表剧目,登上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三层看台、近800座席爆满的盛况,彰显了《红灯记》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们这些老观众对这出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别说唱段了,台词我都能从头背到尾,经常就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有和原版不一样的地方,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当晚有老戏迷这样告诉记者。这些年长的老人家也成为当晚观众席上的主流群体,年轻观众则多是陪伴父母一起来重温经典的儿女,在这些年轻人看来,这次是专程来陪老一辈重拾青春记忆的。

尽管《红灯记》被打上了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但它历史性的创新与艺术价值还是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同,被看作是“传统艺术追求现代化变革的一项成果”,“京剧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环”。市京剧院相关负责人普及说:其中的“痛说革命家史”等经典唱段,曾被专业人士评价为“既非京白又非韵白的创新”,是“时代艺术的烙印”;还有老生、老旦、花旦的轮唱、对唱,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或许恰因如此,它才能常演不衰。

要让老戏迷看到还原度 新观众看到鲜活角色

“观众戏越熟,这戏越难演。”这是市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对《红灯记》的普遍态度。同时,他们也给这部戏一个新定位,那就是“还原+鲜活”——要让老戏迷看到还原度,新观众看到鲜活的角色。

这部创排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京剧,讲述了三代革命者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生命传送密电码的故事。从剧情到唱词,老观众了熟于心,他们无疑期待一部还原度极高的经典重现;而对于其他相对不太熟悉这部戏的年轻观众而言,如何契合他们当下的审美才更重要。

该剧李铁梅的扮演者、青年演员赵澜,据说在学这出戏之初,是以模仿前辈艺术家为主。“我和原版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先生行当不同,在学习的前提下,还需要从青衣这个行当入手,重新给李铁梅画像,以适合我的表演和方式来呈现。”在赵澜看来,恢复一出红色经典,有点像修复一处革命遗址,“要把人物的生活环境、时代气息、心理状态,在自己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通过舞台呈现,把人们尤其是年轻观众带进那个年代。年轻观众看了戏说,革命胜利真不容易,也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正如来自国家京剧院导演孙桂元在为这些青年演员指导排演时所说:“青年演员对待这出经典戏,既是模仿,也要消化成自己的,真正去理解那个时代的革命者,用心去塑造,演出朝气,这出戏在舞台上就是灵动的、鲜活的,每个人物就是丰满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今天的观众。”

常演不衰非偶然 国家京剧院无保留传授是底气

一部青岛地方院团复排的《红灯记》缘何能演出百场不衰,还把戏演到了隶属于国家京剧院、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演出场馆?

记者了解到,原来这份底气就来自国家京剧院毫无保留地技艺传授。2015年,国家京剧院与青岛市京剧院建立起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双方以提高青年艺术人才表演水平和青岛市京剧院整体艺术水准为目标,展开合作交流。

《红灯记》是国家京剧院的保留剧目,来自市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依照各自行当,一一拜在“国字号”艺术家名下。据说,市京剧院原有的《红灯记》是根据电影版排演的,这次国家京剧院原班创排人马的进驻,让市京剧院按照舞台版复排,从头到尾仔细抠,去掉了电影版的痕迹。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