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登台,唱响自主创新的“青岛力量”

作品精心打磨后焕新归来,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呈现在舞台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4-04-19 11:08

■现代京剧《弄潮》剧照。

■现代京剧《弄潮》剧照。

■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峰饰演张连钢。

 

  现代京剧《弄潮》主要讲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总设计师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打造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QQCTN)的奋斗历程。首演至今,已演出超过43场

  作品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项目”以及“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山东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青岛市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

  4月18日晚,市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弄潮》(原名《东方大港》)在青岛大剧院登台。该剧以港口人的创新奋进为主题,由张建峰、王艳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著名裘派花脸王越担纲主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呈现在舞台上,博得了满堂彩。4月19日,《弄潮》在青岛大剧院上演第二场。

  《弄潮》由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指导,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演艺集团联合出品。去年4月,京剧《东方大港》由青岛出发,历经北京、日照、成都等地演出,“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和精神深深感动了观众。这部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青岛故事,所到之处好评不断。时隔近一年,京剧《东方大港》更名为《弄潮》,调整了部分唱段后焕新回归,结尾一曲《港岛颂》更是升华了整部作品,青岛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迟涛表示:“《弄潮》唱到了青岛观众的心底,有闪光、有高潮、有升华,剧情推到了这里,一曲《港岛颂》让观众真正叫出好来!”

  精雕细琢,打造精品

  作为一部以自动化码头建设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现代京剧《弄潮》主要讲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总设计师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打造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QQCTN)的奋斗历程。首演至今,这部作品已演出超过43场,主创团队不断接受反馈,及时对剧目的细节进行打磨、调整。编剧王勇数易其稿,导演卢昂在演员表演、调度方面精心雕琢,力求精益求精。

  此次重返青岛大剧院舞台,《弄潮》布景延续了具有现代工业感的布局和线条,又渗透着京剧“景随人移”的时空流动感,尽显写意之美。唱腔设计由京剧界久负盛名的朱绍玉担纲,《弄潮》唱腔铺排过程中娴熟运用了西皮二黄、二黄慢板、快板流水和摇板,听觉效果饱满充沛,即便是年轻观众听了也会感觉非常“丝滑”。作曲家采用了相对现代化的和声、伴唱等创作手法,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新颖。

  张连刚饰演者、著名奚派老生张建峰抓住了人物原型“书卷气浓”“执着实干”两大特点。“通过前期采风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张连钢是一位戴着眼镜、不擅言谈、执着于干事业的科技人才,而且身上书卷气很浓。我们带着传统的书卷气质阐释角色,台上所有人从内到外都铆足了‘精气神’,用京剧的四功五法把角色呈现给观众。”张建峰说。

  饰演张连钢夫人王晓燕的京剧名家王艳抓住了角色的“知性”内核。“我们在演出后见到了张连钢夫妇,他们的知识分子气质深深吸引了我。张连钢的夫人温柔贤惠,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我们要演好他们身上的这种知性。”王艳说,“作为家属,她特别了不起,而且为人低调,她还特别感谢我‘把角色塑造得这么好’。在我心里她才是真正的‘英雄’。”

  《弄潮》里的台词非常见功夫,第三幕张连钢来到阿姆斯特丹学习国际先进港口科技,感慨“荷兰四万平方公里、人口过千万,为何能够独步全球贸易呢?”如何让这么现代的台词带有京剧味道,张建峰在演绎时采用了念白而不是韵白的方式,以微妙的技巧赋予念白京剧味道,贴近观众欣赏习惯,回味悠长。从步伐节奏到舞台动作,一个个细节打磨才成就了《弄潮》的满堂彩。

  焕新升华,绕梁不绝

  从《东方大港》到《弄潮》,主创团队与京剧专家、各地观众广泛交流,最终实现了戏曲名称的提质升华。京剧的戏名代表了一部戏的文化密码,命名规则或者以地名或者以事件,具有强烈的指向性。迟涛对《弄潮》这个戏名非常赞赏,其体现了剧中角色秉性的同时也是对城市精神的提炼,“弄潮”二字超脱了纪实层面,一举穿透了人物性格和事件内核,堪称点睛之笔。

  《弄潮》登上青岛大剧院舞台,背后是对各方修改意见的选择性吸取。“这部戏原本以许振超师傅‘看码头,好气派’唱段开场,这次改为张连钢在海滩漫步、吟唱这一段‘看码头’,一下子把戏迷引入京剧的场景里。”张建峰重点介绍了结尾的高潮唱段《港岛颂》,“梅葆玖先生代表作《大唐贵妃》有一个经典唱段《梨花颂》,非常受欢迎。我们一直在想这部戏能不能有一个类似的唱段。于是就有了这首《港岛颂》。”

  《港岛颂》歌词凝练,唱腔大气,舞台上张连钢夫妇海边漫步,面对现代化港口心潮起伏,“海风吹,海鸥翔,春潮浩荡……我的城,我的港,在我身旁。”作为观众的迟涛也对《港岛颂》非常认同,“我之前看到这出戏尾声的时候,感觉有点儿缺憾,缺少《梨花颂》那样一首提升整部戏格调的作品。毕竟剧情推到了那里,观众情绪也到位了。这次《弄潮》尾声来了个升华,让观众情绪往上走,达到爆点,余音绕梁。”

  一出好戏不仅让观众感动,也让主创感动、共情。张建峰介绍,去年演出后,连钢团队在座谈会上谦逊地表示“我们没有戏里那么好”,坦言部分港口设备仍然采用了国外产品,“今年来青岛演《弄潮》,我们听说山东港这些设备已经全部实现自主生产。正所谓‘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国粹艺术能够起到那么一丁点儿效果,哪怕对连钢团队有些微助力,我们演员都是非常振奋的。”

  一出好戏也是青岛戏迷的福利。京剧迷一昂从事外贸工作,作为年轻观众,他在京剧方面的品位颇具包容性:“多媒体与京剧结合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青岛大剧院比较适合演绎这种现代京剧,冰屏给出的视觉感很有特点,可以说,这个作品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张建峰、王艳和王越(《弄潮》许振超的饰演者)都是当今京剧舞台上响当当的角儿,配合相得益彰,能把作品演出‘青岛味儿’更是难得。”

  前路漫漫,艺术长红

  青岛市京剧院把《弄潮》定位为一部厚积薄发的精品,它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项目”以及“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山东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青岛市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继青岛两场演出之后,《弄潮》将于5月中旬再赴北京演出,接受首都观众和专家的检验。

  《弄潮》女主角王艳既是京剧名家,也是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她深知现代京剧的稀缺和不易。“现代京剧的‘难’是一种综合性的‘难’,尤其《弄潮》属于当代题材,借用的是现代戏的表现手法,难度更大。”王艳以自己的角色为例,“我们没有水袖、翎子,没有华丽的服装,那些都是演员的道具,里面有京剧程式最具代表特色的体现。然而,我们演的是现代人、当代题材,就必须要跟本来的人物和场景贴合。现代京剧表演也非常有难度,没有山膀,没有云手,演员需要用步伐、表情和人物心理来塑造角色,单凭脚步的节奏就能体现人物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哀伤,是忧愁还是紧张,都需要在细节处做好科学严谨的处理。”

  《弄潮》带来的艺术冲击力,既有新锐的改变又有传统的坚守。舞台上“连钢团队”以电脑操作无人码头软件排除障碍时,电脑凭空“消失”,演员做出无实物的表演动作,延续了京剧的虚拟写意特性。著名作曲家朱绍玉的唱腔设计非常出彩,专家盛赞《弄潮》唱腔设计紧贴演员嗓音特色,重点唱段听起来酣畅淋漓,交响乐与传统京剧配乐的结合也丝丝入扣,让戏迷沉醉。

  从演员、专家到观众,都认为《弄潮》是一部有传唱潜质的大戏。王艳表示,“我希望《弄潮》能传唱下去。它是京剧中少有的一个工业题材作品,而且是非常难得的当代题材,体现了青岛的港口文化特色,把‘新时代工匠精神’展现给观众。”王艳强调,“我们会不断调整细节,每个场次不断修改——一个戏不能一上来就成熟,要一步步走,经过观众和专家考验才能得到印证,在实践中见真知。”男主角张建峰更是感性地表示,“希望大家能够接受《港岛颂》,把《弄潮》这出戏传唱下去,让青岛乃至山东港的海边永远飘着《港岛颂》,那就非常棒了。”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