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恺谈青岛地铁如何与城市文化融合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6-09-19 10:07
   随着地铁3号线南段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沿线车站开始显露真容。地面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车站装修尊重历史文化、公共艺术空间凸显海洋特色……可以说,一个个作为轨道交通枢纽节点的车站延续了城市文脉,传承了文化基因。
 
   青岛地铁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形式,实现对青岛城市文化的彰显和提升?日前,借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在青召开会议之际,记者采访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先生。
 
   彰显青岛特色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地铁车站装修及设计要考虑文化因素,注重景观、文化的展示,做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青岛地铁结合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集聚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开展3号线车站装修、地面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工作。2013年8月,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由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等国内公共艺术设计大师和多位青岛文史专家学者组成,全程咨询、指导青岛地铁艺术设计。“委员会成立三年来,我几乎每月都要来一趟青岛,有的月份还来上两次,就地铁车站设计、装修方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杜大恺说。
 
   “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不仅是青岛地铁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杜大恺说,青岛地铁艺术装修设计应彰显青岛特色,不仅要传承历史,更要结合时代进行创新,采用多面性、多方式的设计思路,深入浅出,通过其艺术感召力和创造之美,来传达公共艺术的精神价值,展现青岛人和城市精神。因此,在青岛地铁车站装修及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文化因素,把握好“空间、功能、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了景观、文化的展示,力求地铁车站装修设计与城市整体风格相符合,做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
 
   传承城市精神
 
   “地铁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不应仅具有装饰功能,还要传承一座城市的精神。”杜大恺认为,地铁公共艺术不是简单地贴上一幅书画作品就成为艺术了,而是要根据青岛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城市特色,结合地铁空间的特点,对每条地铁线和每个车站的艺术创意主题和方向进行统筹考虑,进而在车站装修中融入这些文化元素,使地铁成为提升青岛城市文化水平的一扇窗口。
 
   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前青岛地铁已完成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设计全网实施系统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兼齐鲁文脉,融欧亚风情,开青岛通途,创海洋名城”的概念设计主题和“传承青岛城市文脉,发扬青岛城市精神,地上地下映射互动”的青岛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主旨。
 
   杜大恺说,地铁3号线公共艺术品设计主题为“海岸节拍”,用兼容并蓄的东方文化和欢畅旖旎的海洋文化将各站点进行文化归类,提出了3号线艺术品创作设计意向,作品均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重点车站“一站一故事”
 
   目前,地铁2号线正在加紧建设。经过专家多轮专题讨论、审查,这条线路将在青岛地铁中首次实施车站装修空间一体化设计新理念,即地铁车站室内装修、公共艺术品、导向标识、广告设置、机电安装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打造具有当代性、唯一性的公共艺术空间,增强地铁建筑的艺术感。
 
   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置22座车站,根据地理特色和文化背景,车站装修空间一体化设计划分为标准站、重点站。其中,标准站设计整体风格主要是在全线统一中体现变化,以色彩为标志,线面结合,秉持“简化车站内部装饰风格,体现工业艺术化”设计思路,暴露顶板管线,利于管线检修,降低了装修成本,达到了同步设计、节约投资、避免重复、合理利用空间的目的。重点站设计则凝聚站点周边文化特色,以“一站一故事”为理念,运用地域性独特元素,旨在提升青岛地铁精细化、艺术化和个性化水平。  (记者 周建亮 )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