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余光中在青岛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7-12-15 09:05
   2006年的5月,余光中在中国海洋大学老校的闻一多塑像前伫立了良久。这是他第一次来青岛,也是唯一的一次。
 
   海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妍至今还记得讲台上的余光中:清瘦的,语调不高,却自始至终散发着一种光芒。徐妍向记者描述那光芒,“它或许不是来自他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那天还有来自海峡两岸的诸多文学大咖,他们是文学的同道,诗歌的同道,一代人记忆的同道,一代人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知交。我想我所感受到的正是他与他们在一起时所散发出来的理想主义的光芒:这光源来自文学诗歌的美好,来自生活的理想,文学的理想,诗歌的理想,在文学似乎已不具备从前的光彩的今天,正是这有光亮的生命体,守护诗歌的理念和理想,免受时代的冲击。那天,讲台上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精神的存在。”
 
   昨天,在海大的微信群中,师生们都没有停止他们对于那一天的记忆的追记。印象中,余光中先生似乎并不希望人们对于他诗歌的记忆只是停留在《乡愁》上,因为毕竟,那已是40年前的作品了,且有特定心境。那天,他朗诵了《乡愁》,以平实的语调,还它固有的歌谣风格,他并不喜欢人们所赋予它的那种高亢,然而,他对于自己诗作的情感把握显然征服了现场所有的人。那天,他还讲了诗与音乐的关系,并举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为例,他说,现在他要像贺知章一样,写一首还乡诗了。
 
   讲座结束时,一名文学院三年级的学生提问:“您在诗中写到了小时候、长大后、现在,那么将来呢?”余光中呵呵笑过,马上脱口而出:“将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据说,在那次青岛之行后不久,余光中还专门委托台湾中山大学校长,将自己亲笔题写的图书《余光中幽默诗选》、《余光中幽默文选》、《隔水呼渡》、《日不落家》、《余光中精选集》、《守夜人》凡六册赠予海大,这些书籍至今仍藏于海大图书馆斯文堂的“海大文库”中。他还曾说,要写一首关于青岛的诗作,却未能如愿。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