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抒“上合” 丹青映“峰会”

——上合青岛峰会留给青岛、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珍宝,闪耀着中国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8-22 09:29
■《万峰雪霁》 作者 崔如琢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 杜大恺
■李清照《渔家傲》
作者 陈洪武
■《崂山秋韵图》 作者 马新林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作者 陈振濂
■《万古青山可重来》 作者 杨晓阳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盛会,也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在青岛的接力发展。作为中国的艺术工作者,面对多样文明,向世界呈现个性化、中国化、寓意深刻的高水平艺术作品,既是使命,也是责任。

国家及山东省、青岛市的艺术家们勠力同心、星夜挥毫,以饱满的激情创作出一系列精美绝伦的书画艺术作品,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圆满举行增“色”添“彩”。正如人们津津乐道的2008年奥运会留给中国“奥运遗产”一样,上合青岛峰会留给青岛、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珍宝,闪耀着中国书画艺术的璀璨光芒。

规模最大的大型公共艺术创作

这已经不是绘画,这是一次大型的公共艺术创作。

据峰会宣传文艺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与历次国家级大型外事活动相比,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公共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一次。这一方面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奉献精神与创作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集合了兄弟城市办会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超越和突破。

峰会宣传文艺组牢牢抓住重点作品,以点带面,邀请国家以及省市各级艺术家们,设计创作了200余幅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上合峰会会议厅、宴会厅、公共走廊,以及燕岛宾馆、小青岛、八大关礼堂、机场等与峰会有关的场所。

重点作品装饰于上合峰会的迎宾区和宴会区。这里是国家领导人会见、宴请外国元首和重要嘉宾的区域,既要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又要考虑环境、建筑结构的特点等,还要充分照顾到媒体采访、灯光、国际传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和需求。由于这些大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尺幅大、体量重,有的绘画作品自重达一吨,考虑到青岛特殊的海洋气候和湿气过大的特点,为了保证安全性和艺术的完整性,必须另辟蹊径,创作难度可见一斑。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及其团队成员杨文森、韩书阁、林木炎绘制的《国泰民安》,宽21米,高7.5米,是整个上合峰会的开门之作,装置于会议中心的迎宾区。喷薄日出和巍峨泰山交相辉映,寓意盛世祥瑞、国泰民安。整个作品采用中国宣纸、国画颜料、传统的山水技法,是一次极富挑战的艺术实践,创作团队接受任务以后,就像冲锋的士兵一样立即投入战斗,画稿、写生、采风,夜以继日,一气呵成,历时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这幅艺术巨制。

装置于宴会厅的《花开盛世》,宽15.5米,高4.46米,是菏泽巨野县的农民画家团体——李联起、赵长玉、高谭印、孙自安、孔庆臣5人绘制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寓意花开富贵、繁荣兴盛。农民画家们精雕细刻、精心渲染,刻画了218朵各具形态的牡丹。作品采用传统的工笔花卉技法,但又大大超越了传统绘画理念的尺幅论,可以说是中国工笔画之“最”。

菏泽的农民画家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适逢春节,他们只休息了三天,就立刻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排除干扰,统一食宿,集中创作。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幅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随着“后上合峰会”效应的不断发酵,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们,记住他们。

宴会厅里另一幅巨幅油画作品是李翔、崔君、邢俊勤绘制的《崂山胜景》,宽15.5米,高6.6米,作品展现了崂山这座海上仙山的旖旎风光,奇峰险峻,云雾升腾,苍松翠柏,螭蟠虬结。崂山,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巨人,正在敞开怀抱,拥抱世界,以合作共赢的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土画家梁连生的创作,荟萃了壁画、水彩画、中国画的特点,颇具装饰性。《映日荷花》宽17米,高7米,安置于尚和厅,“尚和”“荷花”寓意上合峰会。97朵大荷叶象征着建党97周年,19朵盛开的荷花代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峰会之后,市民可以在此办婚礼,寓意百年好合、和和美美、和顺一生!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份愿景,期盼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和顺美满。

上合峰会艺术创作中的“国家队”

“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是这次峰会对于艺术创作的核心要求。如何围绕这个主题邀请艺术家们参与创作,峰会宣传文艺组的同志们颇费了一番脑筋,做了精心安排。这次盛会艺术创作的成功既归功于省、市本土艺术家们的倾心奉献,也有赖于国家层面艺术机构的鼎力支持。

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都派出了最强大的艺术家团队支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国家利益”“不辱使命”,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词语。从40多岁的中青年画家到七八十岁的老艺术家,大家纷纷表示,只要是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必将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能够参与上合青岛峰会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荣誉,也是每个艺术创作者应尽的义务。

中国国家画院是文化部的直属单位,名家云集,人才辈出,可以说是美术领域里的国家队,代表国家美术的最高水准。这次画院派出了强大的创作队伍。杨晓阳院长亲自挂帅,名誉院长龙瑞,张江舟、纪连彬、曾来德副院长,以及活跃于中国画坛的中青年画家林容生、何加林、乔宜男等都纷纷贡献了自己的绘画精品。

他们的作品悬挂在上合青岛峰会主场馆二楼的观光长廊,成为了上合青岛峰会主场馆里最集中、最耀眼的艺术区域。作品尺寸统一为宽3.1米、高5米。据专家介绍,这些作品虽然现场看起来不是很大,但是相较于横幅绘画,无论从视觉上、艺术创作以及后期装裱方面,难度都非常大。八幅作品的装裱使用了现代新型材料,采取独创的镶嵌方式,在质地上、材质上、色彩上、视觉上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用专家的话说,“这是国展的水平。”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身先士卒,带领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积极投入到上合青岛峰会的创作之中。这幅《万古青山可重来》可以看作是艺术家与青岛的一次风云际会,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风格。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纪连彬、曾来德三位艺术家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过做了一件分内的事情,不值得宣传表扬。国家任务、文化使命,是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讲的。“到时候有个证书就行啦。”这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崔如琢,目前华人艺术界最具市场号召力和市场价值的画家,作品拍卖动辄上亿。这次听说要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创作,二话不说,无偿地贡献出精湛的巨幅画作。

周昌新,中国现代重彩画代表画家,也是杜大恺先生的学生,为上合青岛峰会宴会厅外方休息室贡献了油画作品《狂野争艳》,这是峰会为数不多的油画作品之一,手法新颖,绚丽夺目。

在这次上合峰会艺术创作的北京画家群体中,还有两位青岛籍艺术家,他们就是杜大恺和马新林。笔墨熏染之中,是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

杜大恺,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画家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常常将当代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边缘题材毫无违和地赋予其主流艺术的视觉地位,达到从容悠然、洒脱自由的艺术境界。

家乡承办峰会的使命感,激发了老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他一方面动员自己的朋友和学生为上合青岛峰会增光添彩,另一方面还亲力亲为,放下了教学任务和出国的机会,忘我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由于身体有恙,不能坐着作画,老先生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连续创作45天,完成了三件大尺幅作品。这样的巨幅创作在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也是少见的。这三件作品《云蒸霞蔚山耸峙》《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爱我家》分别悬挂于峰会场所燕岛宾馆的迎宾区、宴会区以及上合峰会的领导人休息室。

另一位青岛籍画家是中央文史馆的马新林,他创作的《崂山秋韵图》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故乡崂山的山林秋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是乡愁,也是思念。古人云:“修身利行,秋实也。”这是中国人追求的境界,做人做事当脚踏实地,方得硕果累累。

翰墨书香展现

大国文化自信

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厅里,有十幅五米多高的巨幅书法作品,让参观者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在整个上合峰会的艺术品中,书法作品并不多,但是却最能展示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高度重视这次艺术创作,名誉主席张海、主席苏士澍、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副主席陈振濂、顾亚龙,理事张旭光、王学岭、龙开胜,以及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青岛书法家协会主席范国强,参与了这10件巨幅条屏的创作。

由于近年来书法创作的良莠不齐,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峰会艺委会最初的设想是采用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比如王羲之、苏东坡、颜真卿、刘墉等。但是,经过几番讨论,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当代书法家的作品。

峰会艺委会在选择作品风格方面慎之又慎,突出强调传统性,排除了过分“狂”、“丑”、“怪”的作品,尽量选择合乎规矩、具有功力的作品。从书体上讲,兼顾了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从年龄上讲,既有中青年书法家,也有70多岁的老艺术家;从代表的广泛性上来讲,既有现任的中国书协主席,也有前任主席,还邀请了青岛本地书法家范国强、宋文京、郭强等参与创作,代表了目前中国书法的风格和水准。

在创作题材上,注重表现与山东或青岛相关的内容。比如苏士澍创作的杜甫《望岳》篆书作品:“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陈振濂书写的李白咏崂山诗:“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还有陈洪武先生书写的李清照的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欧阳中石先生是从山东走出去的当代著名书法家,没有他的作品终究是一种缺憾。但是中石先生的身体状况已不能亲自创作。峰会宣传文艺组便将中石先生为山东大厦创作的《中华颂》用手工织绣的方式进行了艺术再创作,最终呈现于上合峰会宴会厅贵宾休息室。

“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也是中国智慧最具想象力的表现。它是书的舞蹈,律动的音乐。也许国际友人并不知晓书写的内容,但是在“一撇一捺”、“提按顿挫”之中无不感受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之花,展示着古老中国智慧,展现着大国文化的风采和自信。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祚臣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