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青岛,是对接也是延续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发布时间:2018-09-28 11:46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的主办方,《小说选刊》在中国小说界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其将盛会举办地落在历史相对“年轻”的青岛,自然有其深层的考虑。《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揭秘了本次评选的“幕后故事”。

记者:评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但四十年间佳作如云,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王干:四十年来,文学与改革开放一起呐喊、一起前进,成为改革开放文化的一部分。《小说选刊》和中国小说学会联合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的四十部小说评选活动,就是想通过回顾梳理,重新理解、重新认识,对小说创作所呈现出的风貌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进行学术性研究和历史性回顾。

这次入选的就是从内容上、形式上都能看出小说在这些年进步和发展的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文学上也是高速地走过了西方近一百年的文学历程,小说更是明显。这四十年我们几乎把西方的各种流派、各种主张在中国操练了一遍,并在操练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小说,比如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举办这个论坛的目的就是,在对历史进行梳理的同时,找出过去的不足,找出今后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小说的发展与进步。

记者:这次论坛为何选择在青岛举办?

王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从一个比较封闭、缺少现代意识和现代文明的时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空,这个新的时空一个特征就是当时沿海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青岛是其中之一。作为最早开放的城市,青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很多经验,做出了许多贡献。这次活动放在青岛,也是让改革开放的城市和我们改革开放的小说、文学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这些年来青岛也产生了像尤凤伟这样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他不仅是山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小说版图上不可缺少的一块。

记者:您对青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渊源有何见解?

王干:这也是这次论坛选在青岛举办的一个原因。青岛是一个文学的城市。上世纪有大量的文学家在青岛留下足迹,也留下作品。老舍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沈从文1931—1933年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这期间完成了几十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

梁实秋1930—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闻一多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此外还有很多,青岛从上世纪起就与文学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年来,王蒙先生在中国海洋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也是延续了青岛作为文学城的传统。

所以这次活动选在青岛,既是与改革开放现实的对接,也是延续文学的传统。

记者:此次论坛专家委员会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王干:这次活动不是评奖,也不是写文学史,这是一次带有主题的评选,我们评选的是最有影响力的四十部小说。影响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讲:第一,当时的社会影响。就是当时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在读者中激起的波澜。第二,它和文学史的遴选不一样,文学史注重全貌和整体,我们这次注重的是最具有改革开放精神的作品。第三,在小说发展史的地位和影响。入选作品在小说艺术创新上的成就,比如它延续了什么、它有没有影响其他人的写作、有没有影响时代风潮的变化等。

这次不是学院派的评选,我们注重社会影响和社会思潮,从社会学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来考察作品。一个作品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是怎样,回过头看,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这是我们关注的。所以我们的专家委员会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在文学现场、文学生产第一线的编辑家;二是始终在文学创作现场的评论家,就是这些年来一直在跟踪、研究、描述当下小说创作的评论家;三是在作协系统相关部门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我们的专家委员会除了专业性,还考虑方方面面的代表性。

记者:这次评选方式是怎样的?

王干:这次的评选方式比较有意思,是通过通讯投票的方式。评委和评委之间是背靠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票选,有点类似民主选举。

我们提供了120部备选作品,40部长篇,40部中篇,40部短篇,由40位专家投票选出15部长篇、15部中篇、10部短篇,一共选四十部有影响力的小说。入选作品严格按票数多少来确定,得票靠前自然入选。入选的作品自然是众望所归的,每一部落选也是很遗憾的,我们尊重专家委员会的选择,也感谢那些入选和没有入选的作家,因为他们的伟大创作,才让我们的评选充满了惊叹和遗憾,惊叹他们的创作至今仍有价值,遗憾一些好作家好作品的落选。(记者 梁 辰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