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向自然学习

——青年画家宋晓阳访谈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0-01-15 10:15
 
▲艺术展览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山脚下》
▲《神农架山魂》
▲《树》
▲《植物》
▲《秋语·申时》
▲《太行长夏巳时(晴)》
▲《太行长夏辰时》
▲《茶园》

青岛80后画家,似乎迟迟未能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创作群落,这与他们的前辈们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也体现了80后一代人的特殊印记——与脱离了集体性的时代有关,与个人的家庭环境有关,同样地,也与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的审美和趣味有关。

青年油画家宋晓阳生于1983年,他的父亲、伯父均为本土知名画家。他从小在浓厚的美术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走上绘画的道路,也带有某种意义上的顺理成章。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家庭条件,都成为影响他对绘画意义深度探索的因素。

“画画有什么用?从小到大,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不断地自我追问:画画能为我带来什么?又能让我成为怎样的人?”

宋晓阳的求学之路,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正因如此,他得以培养了丰富的业余爱好。喜欢独立音乐的他,组建过自己的乐队,甚至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子乐。对音乐的爱好,也一直坚持至今。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酒吧演出,用这种方式进行释放和减压。在他看来,音乐和美术是共通的,很多美术领域的问题,可以用音乐理论来解决。

读“研二”的时候,宋晓阳的作品首次入选了省展,后来又连续入选了几次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省级展览金奖,对年轻的他而言,展览,成了画画的一种“奔头”,激发了极高的创作热情。但“画画有什么用”的疑问,仍然时常萦绕在宋晓阳的脑海中,久久不曾消散。

2014年,是宋晓阳收获成绩的一年。不但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拿了提名奖,还获得了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次年成为中国美协会员,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油画类资助项目立项。宋晓阳表示,当时的自己的确十分欣喜,但却并未就此满足。

“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忽然间感觉画不动了。因为之前一直追求的东西全都得到了,反而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不知下一个目标在哪里。”

“期间很多人劝我做油画培训,确实很赚钱,也能将我的经验知识分享。但是我只是有一点点经验,却没有更多的知识去解答问题与分享。”

画画有什么用,难道只是一份工作?既然如此,跟其他的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在随后几年的创作过程中,宋晓阳不断地自我追问。他所要追逐的理想,远远不止于现有的成绩,或者说,对宋晓阳而言,前人未走过的路,才是他孜孜以求的“道”。

宋晓阳的专业方向是油画,他表示,相较于国画和水彩,油画的自由性更大一些,可以反复实践同一个主题,也可以尝试一些新想法。在创作方面,他并未急于形成个人风格,在他看来,一旦有了固定的绘画风格,虽然在形式上“稳定”了,但却会失去创新的勇气和活力。

“现在很多画家的风格,与其说是个人特色,不如说是被市场和展览决定的,并非自己的真实意志。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心。”

自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经济文化迅速崛起,至今仍引领着时代。在全球西方化语境中,中国艺术家对油画中国化的探索,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如何建构油画的“中国特色”,也成为多年以来,油画界人士们所关心的课题,同样也是宋晓阳一直很关注的问题。2016年,宋晓阳前往浙大参加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培训班,在某一节的课题讲座上,教授的一句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下的人们,都已经习惯将西方的语言及思考方式用于自己的生活中,甚至是生活习惯,但很少有人用中国的传统思维来诠释现在的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宋晓阳也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国内的传统美术教育仍然缺乏深度思维和理性教学方式,仅仅是延续西方的基础教学,仍然属于西方思维范畴。同时对于当下某些中国油画创作形式,他也提出了质疑——中国画已经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油画的形式再来一遍?从浙大回来之后,宋晓阳一直在思考“油画中国化”的问题,他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一些启示,但仍然没有摸清确切的方向。

直至2019年,一位研究玄学的朋友到宋晓阳工作室做客,宋晓阳开玩笑地让他给自己的画“看看风水”,不料对方提出的种种看法,竟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试图解决的问题不谋而合。宋晓阳感到十分惊讶,但朋友并非美术专业,两人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于是,宋晓阳开始自行研读中国传统哲学,试图找到一个文化根源。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阴阳五行”理论上。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对文化的理解与诠释,劝导人们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知识和能量。事实上,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始终遵循着“自然之道”,向自然学习,更是传统艺术的根本之所在。而“学习工具”,则是以文化语言解读的自然规律——“阴阳”与“五行”。

五行各自有着代表颜色及形状,形和色正是绘画艺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令宋晓阳感到既欣喜又困惑——中国的古老哲学,能应用于油画语言中吗?理论和实践结合,会得到想要的效果吗?工作室某日下午,他百无聊赖地翻开桌上的国学书籍,恰好翻到有关五行在五季中的变化这一页,书上标注五行的存在及运动状态,宋晓阳若有所思,五行在季节中的变化会不会和在画面中一样呢?随即拿起水彩工具,参照窗外的风景,凭借多年绘画的经验将五行的颜色填充于画面进行反推,画作完成后,他不禁大喜过望,因为画面最终呈现出来的色彩关系与他想要的效果几乎完全吻合。由此,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就此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门。

“五行俱全,不是五行均等。肯定是在某一个特定空间时间里的有机分布。具体是怎样分布的?自然界中的‘旺相休囚死’真的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宋晓阳于2019年7月前去太行山写生论证。

“画面首先必须是写实的、具象的,画得像,才能证明理念的正确性,就像科学实验一样;其次,我采用了点彩的画法,这样便于分解颜色,可以有效地保证色彩在画面中的量级关系。记得第一张作品《太行长夏辰时》完成后,高兴地喊了出来。在山里一周的时间,五幅作品的诞生证明了我的想法,也是初步论证了五行色彩规律在绘画中是可用的。”

2019年下半年,宋晓阳相继去了太行、神农架、潍坊、崂山等多地写生,也对阴阳五行绘画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入。他认为,在绘画创作中,阴阳关系可视为画面的骨架结构,是构成画面之根本,更可由此进一步推演,界定主次、前后、大小、虚实、冷暖、远近、真假、高矮、黑白等画面细节,五行则是必须以阴阳关系为存在前提,由此赋予画面以色彩和形状的能量,从而使画面产生时间、空间和情绪。

五行在古代是常识,但在当下则被归于玄学的类别。我们过于依赖现代西方经验体系,渐渐遗忘了古人的智慧。宋晓阳表示,很多人对他提出的五行绘画理念不置可否。但是别人越是不理解,他就越感到兴奋,因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套理论的新颖性质。

“每个国家的艺术文化,都是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还应当了解深处的东西。油画中国化,其实也意味着用西方的油画工具来服务中国文化,这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艺术不能媚俗,也不能过分主流化。归根到底,艺术家是要对自己负责的。”

“现在问我画画到底有什么用处?我觉得是通过画文化、画生活、画信仰、画自然规律等,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可以从画面当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传承,也许是艺术最大的作用。至少现在的我不会再那么迷茫了。”

宋晓阳表示,作为全新探索的绘画理论思路,是否能为更多人接受,尚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对他而言,当下唯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地画好每一幅画。

2020年1月8日下午,“五行之色——宋晓阳2019年油画写生作品展”在春鸿九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国内首次以五行哲学辩证关系为色彩理论指导绘画作品的展览,也可视为阴阳五行的艺术实体化。这也是国内首次通过油画艺术验证五行文化的落地展览。

1月9日晚,“五行之色——宋晓阳2019年油画写生作品展”艺术酒会在春鸿九艺术馆举办。酒会现场,宋晓阳以“中国式苹果”为主题,进行艺术分享,运用五行色彩规律现场绘制一个苹果,演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在油画中的应用。随后又将苹果中的五行关系变为“宫商角徵羽”五音,通过即兴电子音乐创作表演将“中国式苹果”精彩的演绎出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智慧,支撑着中国文化,也同样指导了艺术,为艺术家提供全新的艺术理论思路;通过学习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愈发强盛,与此同时,随着民族自信的崛起,中华传统文化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因此,实现油画艺术的中国化,亦应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溯本求源,方为正道。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