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旭:打动世界的艺术力量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04-03 12:49

  在联合国安理会大楼东大厅里,挂着两幅画,一幅是《互动的世界》,另一幅是《共同的家园》,这两幅画都是王林旭的作品。《共同的家园》画的是一片竹林,挺拔的山竹遒劲饱满,山竹之间,隐约可见绿色和赭红色的植物;《互动的世界》一眼望去,似大海波涛、山岭起伏、云的聚散,细看更像是一股气韵的流动,如同一个生命体由中心向四周迸放。潘基文在2017年初离任联合国秘书长时做过最简练的说明:这两幅作品具有中国精神、世界精神和联合国精神,它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出色的“义务讲解员”。

  无疑,王林旭成为艺术中国与世界通融的美学符号之一。这位从青岛走出来的艺术家,自1995年以来,以长袖善舞的艺术影响力,被四任联合国秘书长授予“和平使者”的称号。他的超象艺术作品以丝丝入扣的文化张力与人文情怀,被永久展陈在联合国总部中国厅。他的作品曾百余次被选为国礼,他也是第一位在时代广场大屏幕上出现的中国艺术家。

  从平度走出的画家

  “我自幼酷爱书画、崇尚艺术,从小就有当画家的心愿。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不仅要当好村里的画家、国家的画家,还要当好世界的艺术家。”生长在农村的王林旭自幼热爱大自然,这种热爱促使他很早就拿起画笔去描绘大自然。

  王林旭自小就彰显出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绘画气质,让他在六七岁时就成为闻名平度的画童。上世纪80年代初,他顺理成章,成为平度的一名文化干部,是当地有名的青年才俊。1981年,王林旭在泰山写生时,无意发现宣纸上拓印出的岩石纹理之生动,为水墨皴法所不及,这是他第一次深切读懂自然的美学力量。

  1986年,他有幸进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学习。三年后,被选拔成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文展部画家,自此在北京踏上了更为专业的艺术之路。十年后,他赴美国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研学、获得加州阿姆斯壮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任北京中华国际名人研究会会长。2002年至今历任民族文化宫副主任、国家民族画院院长、民族文化宫文化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囯画院专家一级美术师等等。他出版发表的《中国美术史纲》《中国文化史纲》《中国画史述》《东西方文化艺术比较学》《在当代语境中超象艺术的价值与意义》等著作作为教材在国内外教授学生。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东渡日本研学,还是后来在世界各国游历,王林旭所进入与接触的艺术前沿圈层,几乎都是所在地最主流与深度的美术氛围。王林旭高屋建瓴的文化的维度,与这些八面来风的艺术氤氲深呼吸,考量为当代艺术创新的鲜活样板。当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向当代转换的有力诉求。

  上世纪90年代,王林旭在法国与赵无极有过深入而密切的接触。赵无极对他的作品如是评价:王林旭的画虽然没有离开传统的水墨和宣纸,但已经超越了一山一木一石一水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界的整体感觉和认知。”

  “在与世界的长期交往中,王林旭不仅秉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更主动研究世界当代文化的特征和当代艺术的语言环境。”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绘画艺委会副主任李耀林认为,王林旭开放的艺术观是他航行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之海中的风帆,也是他的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博得不同肤色观众认同的真正原因。

  天假机缘中国画走进联合国

  从小在青岛平度成长,让王林旭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尤其钟爱。古风浓郁的墨竹便是他与世界通达的隐喻与桥梁。他用这种“最中国”的文艺意象,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美学概念和审美取向。这种从宣纸上扑面而来的气场,产生的奇妙碰撞与融合,呈现出更广博的人文关怀和恢宏的视觉表达。

  “1990 年,我由山东调动到北京工作,并成为一名以绘画墨竹为主要创作内容的画家。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前夕,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安排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创作两件国礼作品,一件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另一件送给访华的时任埃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加利先生。次年12月3日,加利当选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谁都想不到,我为他创作的墨竹会成为日后我把中国画带进联合国的契机。”王林旭回忆道,1993年初他从日本研学归来。三月的一天,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他一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画竹子,挥毫之时,身后传来一声“Hi,Mr.Wang,oh my friend”,他回头一看,是外交部的官员陪着加利夫妇向他走来。他们夫妇二人很礼貌地示意他继续作画,并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

  “世界上有很多事常常是这样的,刻意安排的事在发生之后就自然地过去,而自然发生的事却会带出后续延展。我和加利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偶遇,在他心中引发出一个念头。当天他在与中国外交部领导会谈时表示,希望请我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典画一幅画。他的这一请求向上汇报后,当即得到支持。”,谈起往事,王林旭依旧感慨万分。“加利秘书长问我能不能以竹子入题,我思考很久,拿出了一个巨幅竹林的创作方案。竹子象征着世界和平发展的生机,竹林象征着人类的共存,竹子象征着中国的人文精神,而50株竹子又象征着联合国走过的50年历程。作品的名字定为《和平万年》。”

  1995年10月24日,联合国以一场特别纪念大会迎来自己的50岁生日。在这次庆典上出现了两件来自中国的“寿礼”:一件是中国政府赠送的世纪宝鼎;另一件就是王林旭创作的巨幅画作《和平万年》。由于当时中国的水墨绘画在国际活动中少有类似的展示机会,《和平万年》在联合国的展示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新奇感。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西班牙前首相马尔克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在内的各国领导人在庆典活动上纷纷于画作前留影。庆典活动结束后,这张画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并被收入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画册。

  “让中国画讲好世界语”

  联合国在重大庆典上使用的纪念性艺术作品来自中国,王林旭那年刚刚36岁。“我对今后的艺术之路该朝哪个方向走还没有完全想好,只是知道自己还需要思考和尝试水墨艺术的创新,搞出一种能讲‘世界语’的绘画艺术,让作品不仅能进中国人的心,还能进外国人的心。”由此王林旭迈开了艺术探索的新步伐,广泛考察欧美的古典和当代绘画。几年时间下来,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路也越来越明确了。所以,在借鉴印象派、抽象派经验的基础上,走向创立超象绘画的形式对他来说是一种必然。在王林旭看来,一个艺术家如果能让自己的艺术活动往下走可以“土到底”,往上走可以“洋上天”, 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创作自由。

  无论是早年让王林旭一举成名的墨竹写意,还是当下名噪四方的超象艺术,二者在他的艺术生命中长久地并行,主张为独立的美术新样式,双重宣喻其自我的艺术代码:如果说艺术构筑的是一种超现实的造梦空间。区别于荒诞和冥想的西方艺术,超象艺术则以升华的墨彩山水,向世界传递中国式的诗意表白与人文情怀。

  大地、天空、海洋、湖泊、河流、山川、树木、荒漠等自然元素,以抽象意味的浓墨重彩交融之后,呈现斑斓梦幻的纸上氤氲。王林旭以当代的水墨语境阐解中国画的山水题材,自创的 “超象”艺术是传统与当代、经典与新锐完美约会之使然。

记者:王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