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青岛建设让市民收获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6-12-28 15:52
    “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不在于它有七种或七十种奇景,而在于它对你的问题提示了答案。”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给出了评判城市的一个标准——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除了硬件的装饰、物质化的满足,更在于住在那里的人们对它的感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负责人这样评述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座城市为他们提供了多少优质的精神养分,他们又能够从中感知、收获多少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何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下沉,并与群众需求紧密衔接,成为2016年青岛文化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切公共文化设施的功用,让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布浓郁的文化气氛,这应当成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一座可以随时随地‘遇见’文艺的城市才更加具有吸引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多元化的方式“遇见”文化
 
    2016年,为青岛市民所熟悉的青岛“五王(歌王、舞王、琴王、戏王和秀王)”大赛首次采取了从现场到互联网的全媒体运作模式,超过5000万人次的网民点击量和426万人次的比赛视频点播量,标志着一个跨越时空界限的全民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问世;青岛独创的“微演艺”,已经深入机场、车站、书店、商业综合体,开展近百场小型公益演出,以国际流行时尚的“快闪”形式为人们忙碌的生活带去点滴的文艺气息。
    青岛市民能够感知的文艺气息,还不止这些。78处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一个已为15万名孩子提供了面朝大海的崭新阅览环境的少儿图书馆的投用,16700多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数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应运而生,让城市里的人们以更多元的方式“遇见”文化。
    由市南区文新局与市新华书店共同打造的“青云图”互联网阅读服务平台的开启尤其受到关注,它首度打破了书店与图书馆的服务界限,青岛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网上借阅,三天内就能收到快递直送到家的借阅图书。拥有1万多种图书的“青云图”书库的新鲜度,甚至与新华书店书城的图书更新保持同步,开启一个月,就有近万名市民尝鲜,体验创新的文化服务方式带来的便利。目前已有65处社区图书馆及4处自助图书馆构建起了统一的检索平台,还有100余处咖啡馆、书店也都纳入了“青云图”平台。漫步青岛的市南区老城,任何一家咖啡馆或是书店,都可能成为漫游者的私人便携式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不断强化的“互联网+”思维,使青岛人与文艺相遇的方式愈来愈丰富和便捷。青岛已全面启动了“青岛文化云”项目建设,将统筹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市民能够快捷地通过各种媒介,订制专属的文化生活。
 
以好莱坞的模样“出品”城市
 
    正如卡尔维诺所言:“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城市的每一点努力,也都会塑造出它未来的模样。未来的青岛,将是“东方的好莱坞”——一座世界一流的影视之城。
    “青岛最大的特产是什么?”
    “是明星。”
    在青岛,这样的对话并非调侃,每一个青岛居民都能感知到这座城市与电影相关联的城市走向。现在,它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最核心的文化塑造。
设立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年投入50亿元,对青岛拍摄的影视作品最高给予40%的制作成本补贴……巨大的诱惑力已经初显端倪:张艺谋的新片《长城》成为首部获此补贴来青岛拍摄的电影;已有9家美国电影公司携11部大片跃跃欲试,计划赴青岛拍摄;已有80余家中外影视企业入驻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国际化、多平台、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在催生百亿级的影视产业集群,青岛的核心产业优势已经凸显。
    与此同时,一系列促动青岛本土影视创作的配套措施也在制定中:青岛首次启动了影视剧本孵化计划,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摆下创作的擂台,征集优秀的创意和剧本进行培育扶持。目前已有20多部剧本纳入了孵化计划。
    一项《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业已完成制定,即将出台。由此,青岛将组建100亿元的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在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和发展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突破。在这项“实施意见”中,影视产业首当其冲,作为专题内容排在首位。一系列打造世界一流影视之城的扶持政策归纳在册,明确了青岛世界一流影视之城的骨干支撑企业的架构布局,并提出了组建“青岛影视发展中心、营造一流影视产业发展环境”的规划设想。
与此同时,青岛已全面启动了电影之都的申创,在9月举行的联合国“电影之都”城市工作会议上全面推介了青岛,一个世界级的中国电影之城呼之欲出。
 
以记忆的维度讲述青岛故事
 
    青岛著名历史学者、已是耄耋之年的鲁海,在老城区以广西路和浙江路为轴,为记者画出了一个约一平方公里的“老城文化圈”。区域内的旧城风貌令老人印象深刻——2016年,百年历史的德式建筑安娜公寓变身为集阅读、餐饮和城市历史展馆于一体的青岛书房;湖北路上的水兵俱乐部,这个全国现存最早的电影放映场馆,已变身为一个电影主题的综合性文化场馆——1907光影俱乐部。更多的民间力量正自发加入到复活城市记忆的队列中。
    一系列建立于记忆维度上的改变让这位深谙青岛文脉的老人欣喜不已:区域内还有邮电博物馆、良友书坊、青岛文学馆、嘉木美术馆,沿街数不清的小咖啡馆、即将作为水博物馆重现江湖的广西路红房子……“老建筑得到重新开发利用,成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自成规模和体系,不仅保留延续了老城风貌,也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活力。老街区的复兴,应该以此为样本。”鲁海感慨地说。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发展前行的动力,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的未来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的述职报告会上如是表示,“对于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和利用,不仅针对单体建筑,还包括整个街区的人气和原生态的保持和维护,这将是城市面临的一个长期课题。”
据市文物局统计,2016年,青岛的博物馆城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注册博物馆总数已突破70家。围绕青岛段齐长城的修复和利用业已展开。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市文广新局201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滨海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方案,它将把青岛整体作为一个博物馆来打造,以记忆的维度讲述有故事的青岛。
在这项规划中,已经确立了“五带四区一轴”的城市空间建设布局。未来城市文脉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将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逐步走向系统化。
 
以国际化的舞台锻造城市身姿
 
    2016年,青岛原创舞剧《法显》成功首演,青岛的观众发现,这一再现“西行取经第一人”法显在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结缘的传奇经历的艺术创作,不仅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而且已经成为青岛与海内外30余个国家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同样是今年,青岛交响乐团以一台中西合璧的交响乐“大戏”,将青岛原创的声音再度传到海外。作为中拉文化交流年的重头项目,青交赴南美巡演的五场交流演出,让这片“新大陆”的人们不仅领略了中国的音乐艺术创作之魅,也加深了对这个远隔重洋的中国滨海城市的喜爱和了解。而青岛交响乐团,也在新一轮“拉练式”的创演中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与自信。
“将城市置于更高更大的国际化舞台之上加以锻造,才能更加凸显其独特美好的身姿。”这已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管理者的共识。
青岛影视产业将城市置于世界影视产业的超级舞台之上,东方的奥斯卡、国际化的影视交易中心、影视艺术创新和技术创新平台三大发展目标已进入实际实施阶段;青岛与英国电影之都布拉德福德签订了9个项目的合作备忘录,电影的国际合作之门敞开;青岛原创的动漫电影大片《C9回家》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成功签出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预售权,未映先热。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后续的东亚文化城市联盟也在青岛与日本新潟、韩国清州之间创建而成,即将开展国际化的互动文化交流与展示;青岛出版集团则在海外成功收购了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创造性地探索了城市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高端的文化资源正在青岛集聚。
    同样是在今年,青岛入选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化发展指数体系,首创家庭文化消费指数评价体系,启动与国际接轨的大数据分析,把握与考量城市文化的发展脉动,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016年是青岛城市文化积蓄动能的一年,人们能够感知到这一份蓄势待发的力量,在对越来越具创造性的优质精神养分的汲取和期许中,选择自己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