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建设“国际海洋名城”重要支撑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7-12-22 09:44
   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先天优势。它既赋予了青岛实力强劲的海洋资源,又彰显了这座城市宜居宜业的滨海特色,更让海洋经济和服务经济成为青岛当之无愧的特色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肩负着这一使命,青岛市项目现场观摩总结会提出了城市新坐标:在全球坐标中,青岛要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作为青岛恢弘产业蓝图中的一部分,“做高特色产业”被列入“双百千”行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做高”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和服务经济规模化、品质化、创新化,为把青岛建设成为“国际海洋名城”提供产业支撑。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16年青岛海洋经济总量突破2500亿元大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产业强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并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
 
   其中,深海海工装备制造实力足以跻身世界前沿。“海洋石油201”“深潜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这些名字的背后,都刻有青岛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的印迹。随着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中船重工702所、中船重工712所等一批国内顶级海洋装备研发机构在青岛落地生根,青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创新体系正在日趋完善。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目前青岛拥有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3个、省级企业创新平台1个、市级企业创新平台4个。而在海水淡化领域,青岛坐拥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的科技成果。
 
   以全球海洋发展高地为目标,基于对青岛特色产业结构的深度剖析,“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将涉海产业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提出大力发展船舶及相关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等产业,打造国家重要的海洋设备生产基地和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到2021年,巩固提升船舶及相关装备制造1个百亿级行业,新培育海洋工程装备制造1个百亿级行业。届时,青岛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1%。
 
   瞄准这一目标,“一业一策”计划从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突破、军民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善等层面为海洋特色产业的蓄力薄发做出部署。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青岛正在规划建设国家海洋仪器装备设计仿真平台、海洋智能化仪器装备综合测试中心、国家海洋防腐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平台;在海水淡化领域,青岛将以创建国家海水利用重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引进国内外知名海水淡化研发机构,设立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青岛)中心和海水淡化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加速海水淡化产业化。
 
   紧扣前沿技术,青岛将做精海洋工程装备,加大海洋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化学资源、空间开发装备等领域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对通讯导航定位系统、电子电气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海工配套设备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推进海水淡化单机产能大型化技术开发、高效节能成套化技术与装备研制的基础上,建立全链条的海水淡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青岛将依托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跟踪公开的军工高新技术成果,积极谋划科学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面向军地对海上研发基地等高技术军民两用海工装备及关键部件和对船舶配套军民通用性设备部件的需求,开展研发、生产、制造。
 
   在剖析行业发展现状的过程中,“一业一策”计划直面产业发展的短板,指出“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几近空白”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于此,青岛提出“以商招商”,解决配套和零部件供应;积极争取中船重工、中海油工程等企业总部支持,多向我市转移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订单。要依托海西湾国家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深海基地等载体,突破关键环节,引进重点项目,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提升服务经济能级
 
   作为青岛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已成为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动力。将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生活性、公共性服务业列入青岛特色产业,“双百千”行动意在以提升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为目标,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智慧化、品质化转变,推动公共服务业向便利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服务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瞄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青岛将发展面向国际的现代旅游服务、现代养老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高端业态,申办国际海事装备展,到2021年,入境游客占常住人口比例达15%,年举办国际会展10次。
 
   具体推进中,青岛将以优质项目做大产业总量。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挖掘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高品质项目,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在医疗领域,集聚资源争取更多高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在教育领域,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在体育领域,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以产业融合做优产业结构。在推进世界级的国际邮轮母港城建设的同时,青岛将推动会展旅游、养生旅游、房车旅游等新业态向高端化迈进。在医疗健康领域,积极推进青岛国际医疗中心、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鳌山湾生态健康城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创建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养老、旅游、健身产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大健康服务格局。打造“颐养青岛”服务品牌,促进政府保障性养老、社会基本养老和产业化养老协调发展,探索建立以大型养老机构为龙头、融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联合体”。下一步,除了青岛特色的帆船、垂钓、赛艇、登山等体育旅游产品,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体育科研、体育展览等现代体育新业态也将得到发展。
 
   以突破创新做强产业主体。青岛将研究游客的消费心理,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精准预防与治疗,增强医学科技对群众健康的服务能力。规划建设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构建交互式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实力的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加快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业大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青岛特点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
 
   以优质服务做好产业环境。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基础服务设施、持续改善厕所硬件设施。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青岛将搭建旅游大数据平台,提升游客便利化水平,推动旅游强市建设。
 
   推进产业质量齐升、有机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的施行,将为青岛特色海洋经济和服务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助力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