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有戏” 剧场不冷场

三大专业文艺院团“围炉”造势 青岛年末迎来原创演出“暖冬”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发布时间:2018-12-10 09:33
▲京剧《深水港》剧照。
▲儿童剧《嘻哈十二生肖》剧照。王 雷 摄

还未从十月份31天共计57场演出的高密度中缓过神来,青岛市话剧院的演职员们发现,他们已置身于另一轮场次同样密集的冬令演出季中。

11月,青岛本年度最后一部新创儿童剧《嘻哈十二生肖》,在惯常的周五开票,超越以往儿童剧的火爆抢票场面,仅五分钟,六场演出的所有入场券全部售罄;同时开票的另一部成人话剧《嫁给经济适用男》,所有演出票也在当天告罄……话剧院已决意选择座席更多的剧场,在12月份追加演出场次。

这个冬天的青岛本土演出市场充满了“戏剧”。在话剧“被迫”加演之后,市京剧院排出的12月份演出计划中,21个场次的京剧演出赫然在列;市歌舞剧院12月6日晚推出的一台全新创作的歌舞情景剧《筑梦》,也将于年末连续上演四场。青岛演艺集团旗下的三大本土专业文艺院团不谋而合,“围炉”造势,本土演出迎来一个空前的“暖冬”。这一年,本土“有戏”,剧场不冷场。

“青演卡”在手 看戏成需求

青岛儿童剧演出市场历来火爆,但是像这样火爆,入职超过10年的韩晶还是第一次见。进入12月,市话剧院营销中心主任韩晶再次收到观众“投诉”,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座席太少”。

加场再加场,依然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已经在挑选比较大的剧场,12月份一直到年底,将再择机加场。”青话小剧场满打满算300个座席,显然是杯水车薪,韩晶所说的较大剧场,是借五年前青岛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特别改造升级的两处老剧场:四方剧院和李沧剧院,如今,它们都已成为青岛演艺集团旗下三大专业文艺院团的驻演剧院,人气和辐射力今非昔比。

粗略统计,整个12月,包括四方剧院、李沧剧院、青话小剧场以及人民会堂在内,本土演出的总场次将超过40场。比数量更为重要的是,看戏,正在成为青岛人的主动需求和习惯。

论及这一现象的形成,所有身处其中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它——“青演卡”。2018年,青岛演艺集团联合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在市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推出了主打本土演出的文化惠民演出消费卡(简称“青演卡”),累计发售26000张。充值100元,就能获得一张包含400元政府补贴在内的500元额度的演出专用卡。“发行惠民卡是为了让更多市民自觉走进剧场,领略本土专业文艺团体的创作实力,它不仅将成为城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新举措,也将成为激活青岛演出市场、推动本土演艺产业发展升级的崭新样本和动力。”年初青岛演艺集团党委书记姜乃鹏的一席话正在被印证。

“一方面,人们要把卡内的余额消费掉;另一方面,他们的确有走进剧场看戏的强烈诉求,现在这一诉求被青演卡提供的实惠激活了。”市京剧院副院长白洁提及上周在人民会堂连续推出的六场演出,信心更足:其中一场《红灯记》,百余名观众露天冒雨排队购票的情景,让他有久违的感动。“从前看一场戏80元,现在16元,相当于两折。京剧本身是小众,要说超过千人的剧场满场,不可能,但是现在,以如此划算的价格,京剧的上座率普遍超过七成,儿童京剧演出超过九成却是事实。我们明显感受到,有更多的年轻人会为父母购票或者陪他们一同看戏。”

韩晶感受到的变化更为明显:“相对于儿童剧,从前话剧院推出的成人剧票房最高七成,而现在,最低的上座率就是七成,甚至高达九成。不仅如此,你会发现,观众对于演出的期待和尝试也在变得更加丰富,开始从陪孩子看儿童剧转向成人话剧、戏曲,甚至歌剧……这是一个演出方和观众互相激发的过程。”她预计,不仅仅是话剧,今年所有本土演出的市场票房都会有相应提升,整体票房翻一番应该不是问题。

按需“生产” 原创品质回归

“现在我们什么类型的剧目都敢于尝试了。”稳定的市场,为文艺创作生产提供了更大自由空间,实际上也提供了更加有的放矢的靶向,韩晶所说“勇于尝试”的剧目,除了不断创新壮大的系列儿童剧目,成人话剧的保留剧目也开始由过去单纯的偏向青春爱情、喜剧类型,转而向家庭伦理、亲情、悬疑等不同剧目类型拓展。

从去年创作的《建家小业》《将军里》到今年的《家有遗产》,家庭伦理剧明显开始成为本土话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过去走进剧场观剧的消费者普遍都是寻求时尚生活方式体验的年轻人不同,现在消费群则更加集中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举家体验,其中带父母长辈走进剧场的中青年群体显著增加,这极大推动了“合家欢”题材剧目的创作。市话剧院院长苗青表示,“随着剧场观众群体的不断壮大,观众的趣味、需求也变得日益多元化,这既为院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创作生产的挑战,在满足数量供给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内容的创新和丰富来吸引住观众,满足他们的品质需求,形成演出市场生产与供给的良性循环,这是我们目前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青岛专业剧评人李苑在观看了今年话剧院的年度大戏《家有遗产》后,感受到了院团的“野心”。这部由青岛本土畅销书作家连谏亲自操刀编剧的作品,也是市话剧时隔12年,再次投入创排的大型现实主义题材。李苑将之看作一部“欲求突围”之作。“近些年青话的成人戏大多是移植京沪热门小剧场话剧,这种演出方式,在保证票房和演出质量的同时,却也透露出原创无力的短板,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理解为这个传统的优秀院团,对话剧市场‘求稳’的心态,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也期待已过甲子之年的‘青话’,能够在新一轮成人戏市场有所发力。《家有遗产》让我们看到,青话的创作状态正在回归。”

同样走在“回归”路上的,还有市歌舞剧院暌违40年推出的又一部原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以及市京剧院打造的首部原创现实题材京剧《深水港》。市场日益繁盛,人们的欣赏需求和趣味日益丰富,都为生产者提振了信心,提供了创作的新动能,让他们回归久违的原创。

“合纵连横” 培育深挖市场

去年市京剧院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的七场贺岁京剧,在岛城京剧票友中激起不小的波澜。从那时起,“合纵连横”,跨地域开展合作交流,似乎就成为青岛市京剧院本年度的关键词。

在上周曝光的即将于12月29日推出的青岛新年京剧晚会阵容名单上,除了国家京剧院,还有来自山东省京剧院和吉林省京剧院的名家,较之去年与国家京剧院的联袂大戏,不论在演出阵容,还是演出形式上都再行升级。四家京剧院团中,国家京剧院和山东省京剧院是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市京剧院与吉林省京剧院是全国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它们皆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京剧院团势力,不论是在传统剧目的排演,还是青年演员的培养等方面皆可圈可点。而其中,市京剧院与国家京剧院有着结对帮扶共建的合作关系,与山东省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也有着频繁的互动与合作,“合纵连横”因此具有深厚的基础。

四大全国知名京剧院团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一个城市的新年京剧盛宴,这种组合形式并不多见,而市京剧院在打造本土新年京剧演出品牌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其“合纵连横”、培育和深挖市场的院团战略规划。按照副院长白洁话来说,“京剧作为‘角儿’的艺术,唯有合纵连横,实现‘角儿’的走马换将,方能带给观众对比的新鲜度,同时对优秀青年演员,也是一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他特别提及了今年市京剧院登陆北京京剧演出“腹地”梅兰芳大剧院的三场演出,三场商演不仅赢得了京城票友的青睐,还取得了真金白银的票房收益,借助国字号平台,青岛展现了本土京剧品质与实力,也为进一步对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京剧日益小众化、观众欣赏趣味日趋精细化的当下,这也是培育并深挖市场的最有效方式。”他透露,明年,合纵连横的范围继续拓展,将辐射到更多京剧院团新势力。

未雨绸缪,同样在培育和深挖市场的还有市话剧院。今年,市话剧院策划推出了首届青岛儿童戏剧节,在完成繁杂的剧场驻场演出的同时,还与本土校园“合纵连横”,以大小百余场互动演出普及推广戏剧艺术。院长苗青说,“这次戏剧节让我们看到了青岛戏剧艺术教育的未来,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繁荣文艺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力争打造本土儿童戏剧节的品牌,创作出更多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新颖的作品,让戏剧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放。”(首席记者 李 魏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