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新春相融相生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9-01-07 09:20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近了,过年的浓郁气氛也弥漫在青岛城乡各处。果腹之忧的年代早已远去,强烈的文化追求,已成为迎春中家常必备的“精神大餐”。

自元旦始,曾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闪灼尽致的大型文艺演出《有朋自远方来》,经过改版,又以“琴屿秀”的全新面貌,在奥帆中心海上多功能厅震撼上演。室外,奥帆中心温柔的夜色紧紧地抱着归港的船帆,山影绰约,浪花点点;室内,观众从充满静谧、欢腾、隽永、恢宏的气氛中感受到文化的无穷魅力,古琴长袖,大漠阳关。“彰显青岛特色,延续上合文化”,作为常态化演出,“琴屿秀”不仅填补了当前青岛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更打造了一张城市文旅新名片,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峰会文化遗产。它无疑是点燃青岛冬季文化旅游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让这片美丽的海湾更加独具魅力。

上周末,东部奥帆中心“琴屿秀”璀璨盛放,西部市人民会堂歌剧版《冰山上的来客》也激情上演。此次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与青岛交响乐团合作,通过精彩旋律和经典剧情的再现,让青岛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中国最高水平的歌剧艺术。

春节前夕,是一个柴米油盐中为即将到来的新春洒扫筹备的欢快日子,也是一个文化和艺术调剂中精神尽情涵泳的时段。《有朋自远方来》之“琴屿秀”与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只是市民强烈文化追求的一个“切片”,它折射出人民群众对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更高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铸牢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他曾著文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从黄海之滨到奥帆潮头,从栈桥之角到沽河之畔,以市民不断增长且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为基准,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品牌设计、文化产业配套、传统文化传承,来提高文化软实力,展示文化独特魅力,建立高度文化自信,青岛正在从美丽构想变为生动实践。

在这个腊月,我们看到一部部主旋律文艺精品正为时代讴歌。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歌舞情景剧《筑梦》、话剧《白鹿原》、本土原创话剧《遥远的她》等精品舞台剧目也陆续亮相大剧院、人民会堂、青话小剧场等岛城演出场馆。这些文艺精品,像是新时代的能量棒,搅活了市民文化艺术追求的“一池春水”,将消弭舞台与观众的界限,填补殿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鸿沟,点燃普通百姓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激活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在这个腊月,我们会看到一场场下乡演出正为新春贺岁。“五王”大赛的“战火”刚刚“熄灭”,进入腊月,五王艺术团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文艺轻骑兵”六进活动也陆续启动,进入社区、地铁站、福利院、部队驻地、商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将文艺之花播种在青岛每个角落。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市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重要指示精神。让各区文化馆“走下去”,带着基层的呼声“走上来”,并让百姓带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走进来”,在舞台上表达他们对艺术表演的渴望。我市文化品牌塑造所坚守的“走下去”“走上来”“走进来”策略,是平民化的表达,却拨动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最强旋律。既让城市文化总体追求与市民文化个性需求相生相融,也让政府文化主导与群众文化创造相融相生。

在这个腊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文化惠民活动正为人民创作。以更高水平增进百姓福祉,以更均衡的公共服务提升“百姓富”质量。腊月里,传统文化活动依然是“贺岁”重头戏,我市各级文化部门将传统文化创新出“时尚范儿”,不仅推出观灯会、看踩街、游古城、猜灯谜、扭秧歌、学非遗等各种传统文化体验,还将通过尼山书院培训、展览展示、文博冬令营、雅集诗会、票友歌会等活动内容,让民俗文化与市民走得更近。此外,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话剧院、市京剧院、市歌舞剧院以及青岛交响乐团等专业文艺院团,也在岁末为青岛市民提供多场高质量的惠民活动。

体现时代特色、满足人民需求,让人民群众拥有满满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我们的城市,彰显独有的文化魅力与自信,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活动……在文化艺术的满园春色中,我们即将迎来欢乐美好的猪年春节。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