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有拼有爱,上下两集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1-01-04 15:22
余 耕
王斐东
叶东炜
卢中强
郝照明
锐 哥
■街头艺人在台东步行街演出。
■海边的如是书店。
本版摄影 王 雷

青岛文化产业经历“考验之年” 六张城市面孔纪录“你的样子”

没有人:没有观众,没有乐迷,没有读者。有人:有线上围观,有街头演艺,有网剧热播。2020年分上下两集,经历了恍如隔世的封闭后,我们重新在阅读、展览、演出、追剧里遇见了自己:弹性坚定、悲欣交集。这一代人的拼与爱,在2020经历了冰与火的熬炼。

2020让我们思考:文化何为?在经历这特殊的一年后,整个文化产业从形态、渠道到逻辑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如何走出这一年,靠的不仅是日历翻篇,是我们从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组里汲取的力量:七零后不得不理解九零后的消费观念,因为网络文化生态以九零后的审美为二次基建理念;零零后不得不反思个人表达的边界,因为管束不因为你是辛巴、是于正、是郭敬明甚至是一个盲盒而放松。我们在文化消费里认出了自己,而城市在文化产业的兴衰中塑造了文化性格。在2020-2021交集之处,我们选出了六张青岛城市人文面孔,他们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从他们的讲述里可以呈现出这一年青岛文化生活的不同侧面:鲜活的、残酷的、冷暖自知的多重切面。

此致2020,此致2021。

余耕:创作灵感依然在不期而至的生活中

整个2020年,作家余耕深居简出。其实疫情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变化对他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平时就很少出门,写作时更是经常一个星期才下一次楼。“余欢水”的余热已成过往,2020年他完成了一部新小说。而创作的缘起,竟来自一通不期而至的骗子的电话。

2020年,根据余耕小说《如果还有明天》改编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大热,让作家本人成为焦点。不过很快,余耕的生活重归规律的日常。“因为前两年写作量比较大,我原本计划今年好好休息,用一年时间读书、调整。可是,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乱了我的时间表。”即便足不出户,作家的生活依然不乏戏剧。他向记者讲述了2020年居家创作的“奇遇”。

“打进来电话的是一个字正腔圆的女声,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中国最牛散户股票群’。于是,接下来,我与这群骗子纠缠了长达三个月。然后,又用八个月时间写完一部关于骗子的小说《做局人》。”余耕说,他想告诉大家,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有激发创作的灵感出现;即便是病毒肆虐,骗子们也不曾片刻停歇……余耕以往的创作大都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但是2020年基于电话骗局的亲身体验而创作的《做局人》,男主却是一个呼风唤雨的高智商骗子。

在2021到来前一周,作家改完了最后一稿,编辑老师对其大加赞赏,说《做局人》是余耕迄今为止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其实,即便是在写作过程中,余耕的心情也一直都是矛盾的。因为,骗子们还让他买到了他投资股市以来最赚钱的一只股票。“我真的希望,这群骗子就像我小说里描述的那样,是一群‘骗富不骗穷,谋财不害命’、恪守底线的骗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因为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谁都不容易。”

在余耕写给记者的跨年感言中,他说:“临近岁尾,从北京感染者的流调可以看出来,感染者要么兼职两份工作,要么一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茫茫苦海,言之痛心。同在一世为人,不能温暖他人,至少也别祸害同类。”2021年,余耕依旧没有写作计划,但他说,他相信生活会带给他不期而遇的创作灵感。只是,希望下一个打来电话的不是骗子,而是社区的服务人员,通知他该去社区医院注射新冠病毒疫苗了。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王斐东:让街头掀起“艺术狂想”

在每一个街头艺人上街演出时,王斐东总要抽出时间过去看看,他安静地站在人群里,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人纵情歌唱。如果不是那天,他接过街头艺人手中那把吉他,在石老人浴场的夕阳下背对着大海、携卷着寒风,动情地唱着Beyond乐队的《真的爱你》,没人会注意到,这个总是戴着墨镜隐匿在人群里的中年男人,是青岛划分16条艺术街区后,推动街头艺人“合法”上岗的参与者之一。

2020年12月12日青岛开放16条艺术街区,成为继上海、成都等城市后,又一座给予街头艺人“表演权”的城市。王斐东说“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激动坏了,街头艺人终于能自然地‘生长’在青岛”。

在政府引导下,街头艺人的报名权放在了市演出协会。作为市演出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王斐东知道这个在青岛刚冒头的新事物来之不易。仅仅是简单的报名都成为王斐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会在电话里和他们多聊会,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街头。”

搞音乐出身的王斐东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熟悉这16条街区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人流大小……他不断地为街头艺人调整最佳的演出地点,在每一位艺人上街前仔细叮嘱,在演出后反复询问,他热爱街头懂得街头艺人更珍惜这座城市的街头文化。

2021年,街头依然是他工作的重点,他积极地推动研发青岛街头艺人管理小程序、策划街头艺人公益讲座,号召更多街头艺人参与报名,期盼新的一年,在街头演出常态化后,街头演出规范起来,艺人们有底气起来,城市时尚活力起来。

2020年的青岛有哪里不一样?在依旧林立的高楼和快节奏的生活里,在疫情肆虐和回归平静的缓和里,如果你曾在街边邂逅弹着吉他的少年,在深夜为一场萨克斯风演奏驻足,在街头因一句歌词动情,这是2020年青岛赠予你的一场冬日浪漫。

请你不要忘记,这场浪漫的推动者们,他们正为大家打开通往艺术的遐想,让艺术的力量在2021年温暖城市的每一个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

叶东炜: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于美的向往与求知

青岛市雕塑馆坐拥青岛黄金海岸、揽雕塑园临岸美景,无疑是青岛得天独厚的第一艺术展览空间。在2020年,即便面对疫情,雕塑馆的展事依然以高品质与国际化视野引人注目,并开始探寻一条走近公众、走进生活的新路径。

对于身处其中的雕塑馆执行馆长叶东炜来说,这个2020年与往年大不同。她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展览和所开展的艺术活动在形式上与往年不同,多数展览的配套活动改为视频连线或网络直播形式。不过结果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方式增加了艺术家和观众的参与度,受众面的增加,也使得传播更加广泛,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以往展览推介的短板。”

叶东炜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2020年,人们对于艺术活动的关照与青睐。在线下展览相对集中的2020年下半年,到馆参观的观众明显增加,他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不再只是走马观花,也会停下来,提出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年末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展上,参观者尤其为那些新鲜的创意兴奋不已,他们也会尝试思考,艺术家为什么这样做,工作人员包括馆长本人在内,常常也要担当义务讲解和艺术普及者。叶东炜觉得,这是一座城市,艺术发展与提升的信号。它也为雕塑馆2021年的办展提出了方向。

“我们将更多地考虑让艺术融入城市生活,推进公共艺术在青岛的发展和普及。”随着近年来青岛市雕塑馆每年一到两次当代艺术展的举办,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兴趣。“从看不懂的排斥到想要追问的好奇,仅这一小步也让我们这些美术馆人感到欣喜。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对美的向往,对未知的好奇。”

雕塑馆将发挥国家级艺术平台的优势,成为一个窗口,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我们……叶东炜说,这些策展宗旨虽然朴素,却是这些年来不变的初衷。“人们往往会夸大一件事的影响力,却忽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所产生的效果。我希望青岛市雕塑馆以既定的方向,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卢中强:逆势开放了一朵花

就影响力而言,即墨古城民谣季、西海岸凤凰音乐节,堪称青岛2020两大现象级文娱项目。内力绵长的即墨古城民谣季已经做了五年,逐渐成为北方音乐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的一面旗帜、一个范式,今年它更是拿到了中国行业品牌节庆“金手指奖”。十三月文化从2018年与即墨古城合作,一方面把民谣艺人、音乐综合体项目引入古城,另一方面把即墨原有的音乐资源、非遗音乐文化项目进行整合,向国内、国际市场持续推介。十三月文化创始人卢中强如是总结2020:我们也算是逆势绽放了一朵花。

2020华语金曲奖在年度最后一周揭晓,十三月文化出品的《即墨大鼓书》获得“年度最佳戏曲专辑”,这张专辑里即墨古城大鼓书与法国DuOuD组合乌德琴演奏完美交汇,展现了中国国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之美。而新的一张青岛原创黑胶《即墨·十三月》即将于春节后推出,集中了栾树、张栩宸、赵海龙等青岛籍音乐人的作品。卢中强表示,“很高兴跟即墨共同打造了民谣季的品牌,也拿了一些奖项。《即墨·十三月》黑胶制作完成后,业内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代表一个地区音乐生态的专辑,我们也很满意。”这些年来即墨古城音乐生态的进化、音乐产业的进阶都让市民、游客和业内人士有了切身体验。

2019年,即墨古城音乐综合体项目十三月·民谣家也正式落成,民谣家包含了音乐民宿、录音棚、小型演出、艺术培训等各种业态,它的录音棚已经吸引了张尕怂等著名歌手进驻,“我们很庆幸,能在青岛当地培训出来一个很好的录音和制作团队。录音棚很活跃,工作也很密集,小朋友过来录制古筝、吉他作品,还有即墨大鼓书和柳腔的录音工作,青岛当地音乐人的录音工作也都在展开。”卢中强表示,“我个人在即墨古城呆着很舒服,今年我们团队在青岛前前后后呆了两个多月,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我们也算是逆势绽放了一朵花,唯一伤心的是我从北京带到古城来的猫跑了。”

即将引入即墨古城的胡彦斌“牛班”项目也将在十三月·民谣家落地,“我们正在跟胡彦斌谈合作,‘牛班’是国内目前做得最好的青少年音乐培训,我们计划成为第五个线下合作项目。我们也特别开心地听说,小柯也有计划在即墨落地一个他的音乐剧训练营项目。我们十三月的艺人明年也有四五张专辑计划在即墨古城录制。”展望2021,卢中强充满期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郝照明:做属于年轻人、属于城市未来的书店

2020年的4月29日,是如是书店创始人郝照明最难忘的一天,那是如是书店石老人店开张的高光时刻,他与伙伴们站在书店门前象征信念和希望的灯塔前,面朝大海,许下心愿。这家开进石老人景区的24小时书店在疫情之下“逆市”开张,为热爱阅读的人们提供了一处“阅读不死,‘灯塔’之光不熄,书店精神不灭”的新知避风港,还成就了一个城市新名词——青岛海岸文化时尚。

“在这里不仅有架上百余份特色书单、2000余种图书,更重要的一点是,书店与它毗邻的沙滩、木栈道,精酿酒吧等海岸环境优势资源,非常适宜展开音乐、创意市集、户外运动等主题的文化时尚活动,它们将与阅读活动一起,吸引来自全世界的青年群体聚集,共同营造青岛海岸文化时尚的全新业态,同时也为青岛的夜经济注入活力……”

这一年有关这家新书店的设想,未过多受疫情影响,每日到此打卡看书发呆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书店打卡地。从2020年5月到12月,累计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书店各种活动。

2020年,郝照明的书店理念正在如是书店的不断发展进化中得以彰显。在他看来,书店是聚集、派生不同业态的入口,是参与构建城市创新多元的在地文化的载体。而一个集合了图书、音乐、艺术、教育、戏剧、餐饮等不同文化生态的园区样貌轮廓正日渐清晰。

2020年,郝照明还有一项新收获,他开始玩抖音了,粉丝数量已超过三万三千人。他说,走在路上都会被人认出来。郝照明希望通过抖音告诉大家,自己和年轻的小伙伴们是怎样开发文化产业,打造如是书店的品牌的,“也希望有更多的外地人,因为如是书店而喜欢上青岛这座城市。”

2021年,书店将向何处去?郝照明透露,如是书店已经拟定了开出三店的目标,两家在青岛本土,一家在省内落地。刚刚过去的如是书店跨年夜,一位原创音乐人创作了一首《喜新厌旧》。郝照明期待2021年光顾他书店的人,都能有一个喜乐开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锐哥:挣一千万的幸福感

在局外人看来,青岛头部短视频公司“杠上开花”在2020年风生水起,旗下大号“青岛大姨”从年头火到年尾,顺利开了小号,在抖音、快手双平台爆红,“邻家美男团”“零号客房”等大号也成绩斐然,下半年新开的“电影探长”顺利积累了六百万粉丝。到了年底,负责人锐哥很欣慰地发现,今年账上略有盈利,而楼下比杠上开花起步更早的公司已经有四五家倒闭、转型了。短视频行业瞬息万变,千万粉丝级别的大号今年因为IP疲软而凋亡的不下五六个。挣一千万很难,挣一千万粉丝更难,最难的是挣一千万粉丝之后还能保持大号的热度。

青岛今年吸引了北京、广州等多个新媒体巨头前来开设MCN公司,行业竞争加剧。“个人感觉,今年新媒体腰部以下的账号下滑得厉害。我们比较幸运,通过努力咬着牙站住了,在青岛业界有了一席之地。”锐哥坦言,短视频行业利润薄,原因有两个,“第一,大部分的收入给了团队、给了艺人,都分下去了。第二,公司里十个账号,九个亏损,一个挣钱,均摊下来,整体利润被稀释得非常厉害。”监管加强致使直播行业热度消退,MCN公司经历了巨大的行情波折,“我们非常有感触,亲眼见一个大号从上半年起步,从零增长到一千万粉丝,再从一千万粉丝到账号死亡,只用了五个月。”

所有短视频公司都希望能冲到头部,“在2018/2019短视频红利期内没有跑到市场最前端的公司,在2020疫情影响下首批倒下的也就是他们。”锐哥坦言,“短视频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不能预见:火得莫名其妙,死的悄无声息。这就逼迫所有从业者永不停息挖掘脑海里最深的创意点,累就累在这个地方,你的心情永远随着你的涨粉掉粉而起起落落。”

“2021年,我们整个杠上开花计划将员工规模扩一倍,短视频矩阵扩一倍。一月份我们将搬到新的办公室,用更好的创作环境刺激大家的灵感,稳固我们在短视频行业的位置。虽然竞争惨烈,我们还是做了很多伏笔,增加了很多项目,对未来很有信心。”锐哥表示,“比起个人挣够一千万,更幸福的是跟兄弟们一起挣够一千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