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都 眺望梦和远方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04-07 12:16

■青岛西海岸新区西海美术馆。

 

  青岛与电影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百年电影之梦,今朝熠熠生辉。仲春青岛,再一次站在炽烈的“聚光灯”下——4月6日至9日,以“新技术·新视界·新影都”为主题的2023青岛影视周在这里举行,秀丽的春色和闪耀的星光交相辉映。

  群英荟萃,为了赶赴这场光影盛宴,中国电影家协会、导演协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等行业专家齐聚一堂,知名导演、著名演员、投资人、制片人等倾情参与,黄海之滨的影视周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焦点。

  求索创新,奋楫逐浪。五大单元19项活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交织碰撞、催生蝶变,影视周形象大使首次启用虚拟数字人“拾忆”,创投计划汇聚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导演、演员和最具专业眼光的投资人、制片人,“科影未来”“电影之都”“金钥匙”“海平面”“金海鸥”五大单元“五箭齐发”,为影视强国建设贡献青岛力量。

  抚今追昔,遥望百年中国电影浩瀚烟海,青岛承载了无数的经典与传奇。位于湖北路17号的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被考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放映场所。1935年,由中国电影先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以青岛蝴蝶楼为主要取景地,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中国影史第一位影帝”金焰的《到自然去》《浪淘沙》等轰动一时的电影均在青岛拍摄。作为电影的东方实验场,青岛可谓是整个世界早期电影史的见证者,也是电影魅力的最早感受者。

  鉴往知来,步入新时代,将影视基因刻进肌理的青岛,以其独特魅力正大放异彩。2017年10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新晋入网城市名单公布,青岛被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中国首个“电影之都”。2021年,青岛“电影之旅”商标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以影视产业为主题的注册品牌。进入2023年,从东方影都走出的《流浪地球2》以“50天票房突破40亿”创造了中国科幻电影史的奇迹,刷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隆起了民族电影工业的脊梁。而从东方影都走出的“里程碑式”国产大片不胜枚举,《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接连刷新国产电影视效“能级”,《万里归途》创下中国电影实景美学新高度……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过去的一百多年中,电影与青岛彼此成就、共荣共生。展望未来,肩负探索中国电影新发展使命的青岛,借势影视周机遇,在“青岛拍摄”“青岛立项”“青岛出品”“青岛制造”领域全面突破,续写新的光影传奇。

  百年同行,一路生花

  百年青岛电影史几乎与世界电影史同步。

  1895年12月,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影片,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时隔不到两年,侵占青岛的德军摄影师拍下了当时青岛的风貌和百姓生活,这些流转的黑白画面和忽闪的光影镜头,开启了青岛电影艺术的大门。

  城市构建电影,电影赋能城市。伴随青岛城市化水平提升,青岛的规模影院应运而生。1907年开始放映电影的湖北路17号德国水兵俱乐部、1919年建成的专业电影院“电气馆”、1921年的青岛中山路“中西大影戏园”、上世纪30年代的山东大戏院、1940年的李村路12号“青岛映画剧场”等都曾远近闻名。

  影院密集,加之青岛红瓦绿树形成的“天然摄影棚”,吸引大量经典作品来此取景,并凝合大批早期著名电影人在此集聚。如当时的“影坛三杰”洪深、孙瑜、崔嵬,中国早期著名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音乐的一代宗师王云阶,戏剧理论家赵太侔,以及后来著名的中国电影剧作家黄宗江,都曾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华彩乐章,亦在不同层面推动青岛电影发展进程,潜移默化中造就青岛电影的城市梦想。

  理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孕育出蓬勃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与青岛的渊源继续延伸。山海连城,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与诗意风景,成就青岛与众不同的时尚魅力,优秀导演纷至沓来。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海魂》《海上风暴》《青春之歌》《海鹰》《风浪》等剧组纷纷到青岛取景。改革开放后,万象更新让中国电影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苗苗》,以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上升明月》《站直了,别趴下》等均在青拍摄,青岛在影视业声誉日隆。进入21世纪,进驻青岛的剧组络绎不绝,平均每年都有百余部(集)影视作品在青岛拍摄,多角度、多层次的城市特征让这座“天然摄影棚”承载的电影元素日渐丰富。

  岛城优越的天然资源令业界惊叹,青岛影视从业者更是人才辈出。从早期的崔嵬、王隆基,到后来的唐国强、倪萍、宋佳,再到黄渤、黄晓明、夏雨、任嘉伦、王晓晨等,青岛籍明星成为青岛影视界耀眼的存在。此前,提到中国电影,上海、长春等拥有电影制片厂的城市底气十足,但拥有众多明星的青岛同样不容小觑。青岛俨然是影视人才的“黄埔军校”,源源不断输出优秀人才。

  作为中国百年电影的同行者,青岛扎实耕耘、一路生花。

  乘势而上,葳蕤绽放

  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如今的青岛已拥有自己清晰的坐标。

  2017年10月31日,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13个电影之都之一,也是中国首个“电影之都”。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被认定为“电影之都”后的青岛,踏浪而行,挺立潮头。

  2019年,在青岛诞生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成为当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上映第50天票房正式突破40亿元大关,跻身中国影史第10部“40亿”电影。《流浪地球》火爆出圈,其制作生产基地青岛东方影都进入大众视野,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青岛东方影都自2018年营业以来,一路迭代升级,渐渐成长为涵盖影视制作全产业链条的影视基地。其建有40个高标准摄影棚,32个配套置景车间,以及1万平方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配建有国际一流的水下制作中心和数字影音中心,可比肩国际最高标准。视效大片源源不断,电视剧组接踵而至,热门综艺纷纷而来。继《流浪地球》之后,从东方影都走出的“里程碑式”国产大片惊喜不断。《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热搜不断,这些爆款科影作品令青岛影视基地星光熠熠。《万里归途》票房超过15亿元,更是创下中国电影实景美学新高度。

  电影和数字“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不断深化“数字影都”建设,建成亚洲最大、国内一流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已为《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作品提供前期实施预演服务;与影眸科技合作,引进由上科大MARS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与阿里旗下ZREAL帧享及一点四刻合作,引入第三代LED虚拟拍摄系统……2021年,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

  以“影视”为支点,将相关产业集聚、辐射、再聚拢,让青岛电影产业发展形成合力。这就是聚合众力打造的青岛影视基地,其已形成以青岛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青岛全域的影视产业发展布局。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累计入驻影视企业800余家,接待剧组近300个,电影票房产出超230亿元,成为全国重点影视拍摄基地、山东省影视核心园区。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孜孜以求、厚积成势的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了华谊兄弟、英皇娱乐、五洲发行、宝荣宝衣、MORE VFX、末那众和、希娜魔夫等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影视企业带动,中小微影视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吸引影视综剧组均超过60个,且不乏《南来北往》《老家伙》《莫斯科行动》《脱口秀大会》等头部项目,形成产业生态涵养有力、市场主体活跃有序的影视发展环境。

  进入新阶段的青岛电影,乘势而上,葳蕤绽放。

  盛会为媒,奔赴美好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青岛的“梦莱坞”与其比肩还要多久?

  历史的接力棒传到这里,新的赶考路已然启程。为助力青岛电影发展更快、更好、更强,一场着眼于青岛数字文化之城、影视产业之都建设的盛会——2023青岛影视周在青岛西海岸隆重举行。它以会为媒,以“新技术·新视界·新影都”为主题,聚集业界大咖“岛城论剑”,采撷“金点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影未来”“电影之都”“金钥匙”“海平面”“金海鸥”五个单元,培育更好的电影产业、人才、技术,为影视强国建设提供青岛样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本届影视周着重突出科技化,让科技成为影视的延伸。围绕国家影视科技创新新趋势和青岛打造“数字影都”新战略,以突出的科技属性贯穿始终,“科影未来”单元打造“展示科技前沿力量,见证影视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交流和激发平台,举办“科影未来”融合体验展、主题交流活动等;持续打造国内首个“金海鸥”影视制作荣誉推优推介品牌,聚焦影视工业、幕后力量,突出推崇影视科技创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影视后期制作水平,增强以青岛影视基地为龙头的中国影视制作工业化竞争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周形象大使首次启用虚拟数字人“拾忆”,聚焦“影视内容+科技赋能”属性,打造链接多元世界的实力派“演员”IP;闭幕式现场设置“虚拟主持人”,结合多维空间舞台设计,呈现一场非凡的荣誉盛典,科技元素在影视周上无处不在。

  与往年不同,本届影视周充分体现大众化。在贯彻国家战略、服务影视行业的同时,增加影视科技沉浸式、交互式观展体验,扩大世界“电影之都”影展规模,吸引世界“电影之都”城市(国家)优秀影片来青展映,此次精选的18部海内外佳片于4月7日至16日集中展映,合计67场,将吸引市民群众走进影院,打造一场世界级的电影文化盛宴,凸显影视服务大众的文化属性。

  既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本届青岛影视周发力国际化,全方位擦亮青岛“电影之都”城市名片,借助青岛世界“电影之都”优势,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起《青岛倡议》,在世界“电影之都”城市之间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以电影为媒,互鉴影片、互推影人、深化交流、促进合作,搭建世界“电影之都”城市间资源共享的便捷桥梁,打造国际影视文化传播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影视产业需要政策的优势、顺应市场的逻辑、借助资本的力量。青岛总结过去的经验,攻坚克难、矢志创新,出台政策和补贴助影视产业蓬勃向上。早在2014年,青岛市就在《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设立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给予影视企业资金扶持的政策。近年来,又相继出台《“影视之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实施数字影都提速、“青岛出品”提质等九大行动,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为影视企业、剧组提供项目备案、拍摄协调等20余项一站式专员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向剧组、影视企业兑现补贴资金近2亿元。

  如影随形,共赴影都之约。“大家好,我是刘德华。青岛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东方影都有一流的拍摄设备,希望东方影都越做越好。”在2023青岛影视周举办之际,著名影星刘德华送上良好的祝愿。马伊琍、黄轩、倪虹洁、宋佳、殷桃、谭卓、徐峥、文牧野、黄龄等导演、演员、制片人、歌手也为青岛影视周热情寄语。

  风正潮起千帆竞。青岛,这座闻名遐迩的影视之城,正朝着“东方梦工厂”的目标昂扬奋进。百年传承、光影摇曳的电影梦正在照进现实、照亮美好未来。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