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之人,好戏之城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09-11 10:55

■《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由青岛导演执导、青岛话剧院演员担纲,在北京首演获得好评。

■龙马社的庭院剧《月亮,月亮》受到青岛年轻观众追捧。

■开心麻花大剧院落地青岛。 王雷  摄


 

  在刚刚过去的8月,青岛戏剧、青岛导演集体发力:

  作为“北外滩青年戏剧季”作品,谭浩导演的《成人礼》开启上海首演;作为“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10部终选作品,张鹏导演的《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进入国家话剧院;齐飞导演的开心麻花经典舞台剧《夏洛特烦恼》青岛版正式与观众见面;老市南的龙马社原创庭园剧《月亮,月亮》成为小红书爆款……

  从综合性大剧院到民营小剧场,从室内沉浸到户外实景,一幕幕好戏正在持续释放艺术磁场。而且,戏剧领域不断打开更为开阔的创新空间。

  沉浸式戏剧成为风靡各个戏剧社团的新概念,从上海走出的“垂直剧场”在各个城市出现模仿者,尼山戏剧节证明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等“现象级戏剧节”完全可以复制。而青岛为戏剧舞台贡献了最当红的音乐剧演员郑云龙,相关部门积极与“国际戏剧学院奖”接洽,剧院持续引入高质量剧目,戏剧人更是推出儿童剧、庭院剧、音乐剧等众多类型作品。

  围绕戏剧剧目、戏剧人、剧院,青岛正在凝聚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敏锐地反映当下国内戏剧市场的热点,也能互动性地展现青岛戏剧的活性和多元。对于热爱舞台艺术的青岛人来说,一个“城市戏剧演出产业集群”正初露端倪。

  一出戏,170次笑声

  “我们导演现场统计,一场《月亮,月亮》演出,观众笑了170多次。”7月、8月,位于老城区的龙马社·黑匣子剧场推出了两部庭院剧《反派不好当》和《月亮,月亮》,迅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自发推广。

  这是龙马社应市南区要求而打造的新款剧目,结合龙马社所在的龙山路建筑特色和人文风情,从剧情到风格都贴合了年轻观众的口味。“以往的沉浸式戏剧是从剧场拿到了现成的剧目放到庭院里表演,而我们则是针对庭院量身打造了两部庭院剧,一部职场题材的《反派不好当》,另一部是年轻人喜欢的荒诞喜剧《月亮,月亮》。《月亮,月亮》比较热闹,现场参与感强,尤其是把啤酒当作剧情发展的要素,融入了很多欢乐的内容,大家边唱歌边喝酒还能看戏。”制作人张瀚文介绍,庭院剧最难把控的是天气因素,8月最后一个周末,青岛突降大雨,全场观众强烈要求《月亮,月亮》继续上演。于是,大家在雨中感受了情绪的共鸣和戏剧的共振,“好戏之人”终究遇到了“一出好戏”。

  龙马社在北京、深圳、青岛都有分社。今年暑期,北京龙马社推出了刘恒话剧代表作《窝头会馆》的德云社版,张国立导演邀请郭德纲、于谦担纲,重新打磨这部凝结着北京胡同“破落户”血泪的戏剧——戏里的大悲大喜被两位顶级相声演员阐释出了沧桑况味。目前,《窝头会馆》正在上海演出,如何将这样一部大戏引入青岛,也是观众期待已久的盛事。

  张瀚文介绍,2020年末,在龙马社的《我爱桃花》剧场版现场,青岛观众惊喜地“遇见”了张国立,足见龙马社对青岛市场的重视。龙马社现已在青岛做了黑匣子剧场、庭院剧场、儿童剧剧场,“我们等于像是‘开心麻花’一样做戏剧品牌,推广庭院剧、沉浸式演出和儿童剧。接下来,我们计划开放更多的活动,比如说,9月底推出小型精酿啤酒节,重启停办三年的星星市集。”

  原创好戏,本土味道

  8月,青岛籍戏剧人谭浩编剧、执导的暖心话剧《成人礼》在上海奇观剧场连演三场,这也是他参与“北外滩青年戏剧季”的送选作品。该剧以父子情为主线,体现一对青岛父子之间的凝望、互动、襄助和放手。5月中旬,这部话剧曾在市北区第一文化馆内部观摩演出。

  对于纪舜超、谭浩等青岛戏剧人而言,市北区第一文化馆是戏剧生涯里的重要地点——2009年,这里曾是青岛SY实验剧场揭幕的起点,培养了一批青岛本地戏剧工作者。《成人礼》放到这个剧场上演,对于谭浩而言,非常有意义。“何为成人礼?当你接过上一辈的负重,并肯背着它前行,在这一刻,这个礼,才能够真正地完成。”谭浩接受采访时表示,“《成人礼》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它平平淡淡地讲了一种经历,充满着青岛的海味儿。我对青岛有情结,这里是我的家,而我的戏讲的都是我本身的故事:一个平凡人,以其平凡的精力,把他的技法和艺术上的表达放到青岛,寻到家乡的根。”

  另一位青岛戏剧导演张鹏今年推出了新作《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已经进入“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终选之列。作为一位实力导演,张鹏的作品入围“江南小剧场”孵化项目,他对青岛戏剧的水准颇有信心。“戏剧商业化后,只有用好的配置和资源才能运作,比如,现在大型话剧都用明星来出演,带来的商业回报非常可观。青岛也做了很多优秀剧目,我们的作品做得不差,只不过缺少平台和关注度。黄磊《戏剧新生活》打造出来的明星,以前不也是很平凡的吗?”在张鹏看来,城市的戏剧文化仍然要坚持本土。

  连续数年,青岛市话剧院在跨年夜上演张鹏的代表作《熬过与世界周旋的日子》。跨年夜看张鹏话剧,已经成为青话小剧场的一个“艺术仪式”,也验证了青岛观众对本地导演的文化认同。

  剧院变革,引进IP

  有了好戏,有了好导演,剧院应该如何匹配?

  在青岛的文化地图里,剧场的更新速度较为平缓:青岛大剧院、凤凰之声大剧院两个综合性大剧院并峙,青岛市人民会堂的交响乐演出、东方影都大剧院的脱口秀综艺各具特色,歌舞剧院梦幻剧场、青话小剧场、青岛市音乐厅上演专业院团演出,冰山之角、龙马社、上客喜剧剧场、铭海堂等剧场则吸引话剧、儿童剧、单口喜剧、相声曲艺等落地演出。今年春季,开心麻花大剧院“花落”城阳,让青岛的戏剧观众有了一个强IP选项。

  “开心麻花”与青岛关系深厚。“开心麻花”电影《独行月球》《超能一家人》皆是在青岛拍摄完成,开心麻花大剧院选择城阳,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文化品牌与青岛的关联。

  开心麻花大剧院总经理殷心悦介绍:“在青岛观众的优先选择里,‘开心麻花’的演出处于前三的位置。青岛人有独到的审美,观众关注剧情的逻辑性和演员阵容,观剧的文化储备深厚。而且,青岛观众有范儿、有活力,即便是五六十岁观众的观剧仪式感也非常强。”首演剧目《贼想得到你》、王牌剧目《乌龙山伯爵》相继取得票房佳绩后,“开心麻花”又将经典剧目《夏洛特烦恼》打造成青岛版。在剧中,80%的角色由青岛演员担纲,并融入了青岛的方言,非常接地气。与此同时,“开心麻花”推出了戏剧市集、沉浸式戏剧体验周,将剧院与市集、餐饮、表演融为一体,新意迭出。

  创始于北京的龙马社入驻青岛近三年,同样将戏剧产业链的扩张一步步做实。“我们的想法单纯,最初就是想在青岛做剧场,但发现做了剧场却没有内容,由此,我们做了《门锁了,寄居蟹做了三个梦》《烧月亮》等戏剧,感受青岛戏剧的市场特性。接着,又发现没有演员,只好培养演员。三年来,我们从剧目、演员到剧场都是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张瀚文认为,剧场一定是内容为王,因此,龙马社在暑期档连续推出两个原创剧目。

  从张瀚文、张鹏到“开心麻花”团队,戏剧人有着深刻的本土共识。因为,热门剧目固然票房高企,但,本土剧团扎根于城市,持续多年的剧场文化可以培育起观剧习惯。观众看的是戏剧本身,而不是演戏的明星,当戏剧的内容形成了持续积淀后,剧场也将与观众一道成长。

  剧院之“大”,层级优势

  城市戏剧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剧院行业的“领头羊”引领着城市剧院构筑起多层次的格局:综合型大剧院发挥承接大型演出项目的优势,而小而美的剧场打造各自专属的演出领域,让观众在戏剧市场里找到各自热爱的品类。

  演出文化学者侯方宇认为,青岛大剧院引进的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验证了大剧院的“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员嗓音比较有特征,法语音乐剧突出的是烟熏嗓,像是《钟楼怪人》等法国音乐剧,听起来跟百老汇音乐剧《猫》《保镖》的嗓音特质非常不一样。同时,法语音乐剧的歌也不错,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侯方宇说,“音乐剧的欣赏门槛较高,这样一部戏在青岛连演5场而且提前售罄,充分验证了剧院对高层次观众的吸引力。而且,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演的同一天,青岛举行了任贤齐、李荣浩的演唱会。一出音乐剧跟演唱会争夺观众,说明了观众的口味分化已趋成熟。”

  此外,天津人艺版《俗世奇人》、陈佩斯父子的《戏台》、杨丽萍2023版《孔雀》都体现了大剧院的层级优势。

  当然,剧院之“大”的背后是大项目引入、推广、营销的高要求。“指挥家张国勇说得好:剧院恢复正常演出后,大家的精神趋向一致,文化消费也变得趋向一致。谁有空谁看,谁有钱谁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年轻人也看,中年观众也看,甚至老人也看,大家都在享受着这种文化氛围。”侯方宇认为,青岛高端演出的观众画像一直不固定。若要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需求打造演出爆款,就越来越需要专业技能,实行全域营销。

  当下,数字渠道、社交渠道被广泛使用,观众在短视频平台能够找到演出的精华段落。因此,为了增强观众满足感,剧院运营者要把剧场变成一个综合了社交需求和文化体验的场域。这是业内的一种共识。

  在演出之外,剧院同时也承担着文化地标的作用。

  近年来,位于西海岸的凤凰之声大剧院引入了《南唐后主》等精品剧目,它的户外同时也是凤凰音乐节、盖亚电音节的举办地,汇聚了最具文化消费力的人群,让凤凰之声大剧院也成为西海岸新区的文旅热点。张瀚文则对青岛老城区有着深厚感情,他希望借助龙马社·黑匣子剧场,将年轻观众带回老市南,感受老城区的人文积淀,同时借助于系列经典剧目让龙马社得到表演、巡演上的锤炼。目前,龙马社的儿童剧已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家长带孩子观看,而庭院剧更是将游客和市民带入戏剧现场。“在青岛,龙马社想打造一个戏剧度假区的概念。”张瀚文说。

  专访张鹏

  扛一部戏去闯荡

  目前,“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正在北京举行,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北京之外的导演,青岛话剧院的张鹏凭借新剧《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杀入最后一轮,成为10位入围决选导演之一。

  “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由桂林艺术节、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今年6月启动,全球351个华语导演参与,其中,17%的导演来自瑞典、俄罗斯等国。“历经四轮遴选,第一轮从351位参赛者选出88个,大家到北京做了导演阐述、现场答辩。第二轮从88进20,导演排演参赛戏剧片段,提交给评委会。第三轮20进10,导演和演员到国家话剧院做一个全剧的‘裸演’,纯排练场。”张鹏介绍,“这个阶段只有我一个来自地方院团。带着演员到北京竞演,压力很大,也面临着很强的对手。”接受采访时,张鹏刚刚结束10进5的比赛,“最终5位获胜者可以去桂林艺术节首演,而后到爱丁堡国际戏剧节做推广。”

  2006年,导演张鹏进入青岛市话剧院,2012年开始创作剧本。10多年来,他以高频率推出原创戏剧作品,《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是他的“阿尔兹海默症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遥远的她》和《离去的你》已在青岛与观众见面,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最遥远的地方等你》讲述了一对在时代浪潮中历经悲欢离合的中年夫妻面对记忆遗失并努力找回记忆的感人故事。张鹏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对时代的凝视注入到戏剧中,体现了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扎实的戏剧功底。

  此次英才计划获奖者会获得艺术节的制作费用扶持。“最重要的是孵化作品,让你在桂林艺术节首演,进一步推广到爱丁堡戏剧节。”张鹏坦言,此次参赛非常不容易,“作为青岛的代表,和北京的9个团队PK。人家有置景、排练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和地利,个人觉得很艰难,还好终于拿下来了。”

  此次参赛也让张鹏坚定了艺术自信。“青岛的戏剧人是不差的,通过在北京的交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戏剧理念需要跟得上时代,要站在青岛放眼全国,做出不输给北京、上海的戏剧作品。”张鹏说,桂林艺术节召集了全球华语导演探讨戏剧发展新方向,也让戏剧人对青岛充满信心,“青岛应该注重青年戏剧人才的培养,同时开拓与国际戏剧界的交流,提升制作水准,开拓艺术视野。”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