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价值,青岛音乐人的2023

音乐产业全年“高温” 行业“造浪”频现青岛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12-11 11:11

  ■青岛走出的橘子海乐队。

  ■独立音乐人唐宁。

  ■艾可什机场音乐节策划人王兵。

 

  这一年,青岛音乐人可圈可点。

  从青岛走出的“橘子海”参加了《乐队的夏天3》,他们一路克服社恐,真性情的“暴露”让乐迷喷饭,而他们的音乐顺利破圈,成为巡演爆款。“00后”歌手武勋从青岛走到全国舞台,在音乐综艺《星电音联盟》创下佳绩,获得玲花的写歌邀约。武玮所在的马飞与乐队跃至民谣界的顶流,凭借诙谐自然的风格赢得乐迷的追捧。音乐节的“常客”逃跑计划、“橘子海”,全国巡演的未来寺、送春归,组建嘻哈厂牌的王大痣、臧兆星……音乐领域的每一轮飓风都在青岛“造浪”。

  歌手之外,处在产业链上游的音乐策划人同样是能量巨大的推手,比如说,张帆之于迷笛,沈黎晖之于草莓。2023年,青岛音乐人王兵打造了艾可什音乐节,堪称全国音乐节的“上半年标杆”。从山东到江苏,胡楠、孙浩、王斐东、丁玲玲等青岛音乐人主理了10余个大型音乐节。这些音乐节、演唱会频繁落地,与青岛的音乐资源发生着有机联动。

  相较于影视产业,2023年的音乐产业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

  从大的角度来说,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创造了50亿美元的经济影响,收益超过35个国家的GDP。她的演唱会实录放到影院里上映,竟然突破2.5亿美元的票房。从周杰伦、陈奕迅到TFboys十周年演唱会,中国音乐产业绽放出超乎预期的“话题能量”。

  从小的角度来说,音乐变成年轻群体的刚需,适合全情景消费,从社交场合、livehouse、音乐节、演唱会到客厅刷短视频,音乐已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音乐的经济属性,从版权开发、AI翻唱到NFT收藏,一首歌比歌手本身更加不朽。

  以说唱为新主流,以流量为新指标,音乐产业正在向着新的发展阶段跃迁。2023年,青岛歌迷看了以往10年都看不完的音乐节,抢过以秒为单位的烫手门票,在音乐中找到稳定而充沛的情绪价值。那么,舞台上的乐队、录音棚里的歌手、后台的策划人又是怎么想?且听分解。

  “橘子海”:“夏天”热,冬天更热

  宝藏乐队藏不住了!登上《乐队的夏天3》,青岛的“橘子海”顿时成为全国乐迷的“橘子海”。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橘子海”正在赶路途中,他们的巡演一路不停,见证了2023年的市场景气。

  英伦曲风、微社恐人设是橘子海乐队最显著的标签。他们经历了最热门的音乐综艺“乐夏”的熏陶,社恐并未治愈,而与乐迷的交融却进了一步。

  巡演现场可窥一斑:大气球和激光秀环节引发全场的狂欢,歌迷、歌手之间的距离感瞬间消弭。“越到年底,演出市场的态势越好。”鼓手卿溪告诉记者,“我们这一轮巡演将持续至2024年1月结束,可以说,这是几年里最忙碌的阶段。”

  橘子海乐队成立于2012年,经历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打磨期:三位年轻人在青岛一边工作一边运作乐队,直至2019年首张专辑《浪潮上岸》面世。他们独有的海洋“潮湿美学”引起乐坛关注——音乐中,大气新潮的配器、湿漉漉的潮汐声线别具一格,这是青岛献给全国乐迷的“音乐海鲜”。

  在《有暖气》《夏日漱石》等歌曲的热播中,“橘子海”拥有了众多年轻乐迷。不过,乐迷在《乐队的夏天3》中见识了三位理工男的“全体i人”特质:他们面对镜头无话可说,只能通过不断地喝水化解尴尬,而主唱坤明不停地翻看手机,在被节目导演发现手机没有收到任何讯息后,就假装接电话逃离现场……

  对于“橘子海”而言,社交强度空前。“录制‘乐夏3’是一个巨大考验,也是一次收获之旅。我们结识了来自全国的众多优秀乐队,内心有了一些触动。‘乐夏3’之后的高密度巡演提高了乐队的水平,也增强了舞台成熟度和演唱信心,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积极。”卿溪说。

  2023年,音乐市场全面“回温”,然而,“橘子海”给出冷静的观察:“有些热度只是表面的热度,尤其在大型演唱会分流之后,钟情独立音乐的乐迷并不多。当然,音乐市场经过了井喷期和疲软期,现在正在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半年,“橘子海”在青岛举办了两场演出。“比起前些年,青岛的音乐市场和氛围已有长足的进步,期待能有更多高质量的音乐演出,观众也多多走进livehouse支持优秀的音乐。只有这样,演出市场才会进入良性循环。”卿溪充满期待。

  “橘子海”的海外演出渐有声量:2019年,“橘子海”带着专辑举行过澳大利亚巡演,在悉尼、墨尔本获得了歌迷的欢迎;2023年,“橘子海”又在新加坡音乐节上将音乐“唱”给东南亚歌迷;2024年,“橘子海”将开启海外巡演,成为新生代乐队音乐“出海”的先行军。

  “‘橘子海’一直警惕空洞化的趋势,坚持以原创为核心,巡演也不能阻断我们的创作。”卿溪表示,“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静下心来录制音乐。”

  王兵:摒弃“虚火”,回到现场

  不仅为乐坛贡献歌手,还为音乐产业贡献音乐节IP,这是2023年青岛音乐人的一大突破。鼓手出身的王兵从音乐人转型为制作人,先后担任了女子十二乐坊、唐朝乐队的唱片监制,推出了汪峰演唱会,与陈凯歌合作打造实景演出《希夷·大理》,乐坛履历丰富。

  5月,王兵担任策划人的艾可什机场音乐节落地流亭,跻身上半年音乐节的规模“三甲”,在青岛制造了一个现象级音乐节IP。

  从技术上,机场音乐节以大数据筛选艺人,选出了一个让中生代歌迷懵懂、年轻歌迷雀跃的阵容,直接将音乐节歌迷主体降至了“00后”;从阵容上,机场音乐节又设计了“说唱压轴、流行主打、凸显国际元素”的模式,为今年音乐节市场的阵容遴选做出示范。

  回顾2023年大型音乐演出市场,王兵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判断:只有5%左右的音乐节赚到了收益。上半年的音乐节市场一片火热,演出场次同比暴涨400.86%,票房收入同比暴涨673.49%,这就导致下半年的音乐节市场“虚火”上升。

  以往,一个城市一年举行两场音乐节(演唱会)就算是正常频率,而今年下半年竟然每个月都有音乐节,八九月甚至一周之内两场音乐节。据王兵观察,下半年进入音乐节市场的投资方很多原本不是音乐行内人士,市场研判不够专业,尤其随着音乐节的邀约增加,艺人的演出费暴涨,大型演出成本的门槛攀升至1000万元,风险极高。王兵把2023年的音乐节市场比作“掠夺式开采”,“下半年仅是取消的音乐节就有数十场,售票势头不好,主办方只得取消,给远道而来的歌迷造成了损失。”

  2023年演出市场火爆,绝大部分一线歌手、顶流乐团唱遍了全国。业内普遍预测,2024年,这种同质化的音乐节难以为继,势必迎来行业的大洗牌。

  “一些音乐节像是‘拼盘演唱会’,音乐人的风格不统一。而且,年轻歌迷口味多变,就像是‘萝卜刀’,有时根本弄不懂为什么就流行了。”在王兵看来,音乐节的策划需要改走细分市场的路线,“说到底,中国歌迷太多了,各种音乐类型都有忠实粉丝,要求演出商做细分。”

  2024年,王兵计划在流亭机场推出6个音乐节,5月至10月每月一场。“只有做到受众细分、内容垂直,才能一个月做一个,乐迷之间互不影响。”王兵说。

  展望2024年,王兵认为,音乐人即将回归小场地,回归千人左右的livehouse。

  “最新的阿黛尔演唱会是在小场地里举行的,汪峰也做livehouse,元旦那天,他的演出将放在南京一家livehouse举行,说明更多大咖位的艺人正在回归。所谓‘不放体育场我就不演了’,这个逻辑不对。”王兵强调,“大家以往觉得演唱会越大越好,失去音乐和观众的关联。现在,音乐正在回归现场,这是件好事儿。”

  唐宁:沉淀之年,重塑之年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三位从青岛走出的歌手脱颖而出,加入了刘欢战队,其中包括如今转型制作人的刘昊霖、做音乐剧的孙佳欢以及仍然坚守北京做原创音乐的歌手唐宁。

  2023年,唐宁重启了“嗨美丽”音乐工作室,即将在春节前发布原创单曲,第二张概念专辑计划2024年正式推出。同时,她接手了影视音乐创作、日常演出等工作。唐宁接受采访时表示:“2015年,我发布了专辑《你还没找到最有趣的事》,2023年是我另一个阶段的重塑。过去这些年,我的音乐有风格的改变和心理的沉淀。音乐让我的接受度越来越强:一方面,我坚持纯粹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也更加包容,从更高的视角看待音乐和生活。”

  从“好声音”舞台迄今10余年的乐坛打拼之后,唐宁把自己定位为独立音乐人,风格兼具流行、民谣的特质。她的《度日》《祝你如愿以偿》等作品阐释了都市生活的破碎感和自我疗愈过程,相较于当下追求流量的创作环境,这种音乐风格更加向内生长。

  “音乐人的创作不应该受到市场风向的影响。我的音乐创作在每个阶段是不同的,不会因为某个音乐类型火就改变、迎合。我根据自己的心理创作,用最真诚的本真去表达。”对于赚取高流量的神曲,唐宁保持了冷静的观察视角,“做网络神曲和民谣,二者的成功几率一样。你喜欢一个音乐类型,就不要考虑火不火。虽然坚持起来并不容易,但这是对你精神上的肯定。”

  一起走出青岛的音乐伙伴,现在在乐坛各自发展,这让唐宁对音乐事业的残酷性感触颇深。“音乐门槛不如以前那么高了。短视频兴起之后,人人都可以将自己定义为歌手、音乐人。网红歌手占据了相当多的资源,导致不少歌手做出改行的决定。”唐宁说,“真正的音乐人有着自己的坚持,宁可选择另一个行业,也不肯在行业里苟延残喘,创作一些违心的歌。”

  青岛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唐宁回到了母校。“青岛的音乐环境越来越好,校园有了草坪演唱会,为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唐宁说,“青岛有不少公司从事音乐扶持工作,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十分发达,新歌手的推广途径更多,渐渐形成了小气候,原创音乐的发展氛围渐显浓厚。”

  随着乐坛阅历日趋加深,唐宁对音乐的包容度也逐渐提升。“以前不将就,现在不纠结。”唐宁表示,“新一年的重点任务是打造新专辑。我的创作力正在恢复,这些年积累了30多首单曲,希望在2024年完成新专辑的制作,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记者手记

  太多抑或太少

  □米荆玉

  一个吊诡的问题是:青岛音乐人到底太多还是太少?

  相对于青岛籍演员的数量而言,由青岛走出的顶流歌手、演唱会级别歌手确实不多。但如果说青岛歌手少,实际上也值得商榷。黄子韬堪称新生代爱豆歌手里的佼佼者,他不仅擅长唱跳、嘻哈等多种曲风,同时也成立了个人音乐工作室。徐良与汪苏泷、许嵩合称“QQ音乐三巨头”,合力霸榜了“90后”的音乐时代;刘昊霖擅长打造爆款,你一定听过短视频平台爆火的《大风吹》:取一杯天上的水,照着明月人世间晃呀晃……

  青岛的音乐人像是一个地层切面,从“70后”的英伦摇滚、“80后”的清新民谣、“90后”的独立音乐到“00后”的时尚说唱都有清晰的分层,虽然未能形成代表城市音乐的主流品类,但也从未互相挤占空间,并行不悖。

  歌手徐良有一段经典的自我调侃:“从事音乐行业十余年,我先后做过业余歌手、专业歌手、人气歌手、过气歌手、过气到快断气歌手、断气后又翻红的歌手。”去掉戏谑意味,我们从中不难提炼出一个真相:一个优秀歌手是永不谢幕的,只要作品在、版权在,歌手就永远无法被忽略。因为一首歌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基点;它像一只可无限切分的变形虫,可以整卖,可以切成15秒背景音乐售卖,可以单卖副歌;它可以单曲版权开发、翻唱授权,一首《大风吹》每年在短视频平台的版权收益上千万元,一首神曲的翻唱价格高达80万元。进一步讲,一首歌还可以做成NFT,成为虚拟空间里的限量版藏品,进入“收藏——拍卖——增值”的流程。随着AI替换人声的推广,去世歌手将会“演唱”新歌——10月,AI替换披头士去世的两位成员的歌声,推出了这个殿堂乐队的最后一首歌《Now and Then》。可以说,新技术正在不断打开未能明确收益归属的音乐版权领域。

  音乐行业是经济大环境的晴雨表。从音乐节到文旅产业,从Livehouse到演唱会,从NFT到版权生意,音乐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超越一个歌手的走红、衰减周期,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领域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讲,青岛的音乐人永远不嫌太多,只恨太少。​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