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交响乐:辉煌且漫长

30年交响乐之魅成就“音乐之岛”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4-07-08 11:12


▲青岛交响乐团排练现场。 王 雷 摄

▼2009年,青岛交响乐团登上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

■“城市的交响”青岛交响乐事业发展30年成果展现场。 王 雷 摄

 

  今年6月,“城市的交响”——青岛交响乐事业发展30年成果展正式开展,众多岛城演奏家、爱乐人和普通市民前来浏览珍贵的照片和实录,观赏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回溯1994年至今的青岛交响乐发展历程。结合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亲历体验,乐迷与青岛交响乐之间产生深度共鸣。

  1994年5月12日,“中国交响乐之父”、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为“青岛交响乐团”揭牌,标定了青岛交响乐事业发展的新起点;而明年则是青岛交响乐团(以下简称“青交”)重新组建20周年。作为省内唯一一支职业交响乐团、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乐团,青交的职业化方向探索和成就是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

  回顾青岛交响乐的发展,其中有不同时期音乐大师的倾力扶持,有国内国际艺术舞台的磨炼砥砺,有扎根基层传播爱乐文化的普及之功,也有不拘一格遴选英才的提携之力……可以说,一个乐团的兴盛,来自全体市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支持,也是城市原生艺术积淀使然。

  青岛交响乐30年,精彩不止音符间。

  1994年,一个女孩的捐献

  回顾青岛交响乐发展的30年,青岛著名音乐人连新国是站在起点上的见证者、亲历者。

  连新国收藏了青岛市文化局1994年第一号文件“关于对青岛市歌舞团《组建‘青岛交响乐团’的请示报告》的批复”。而李德伦为青岛交响乐团揭牌当天,作为时任青岛歌舞剧院副院长兼青岛交响乐团团长,连新国更是参与了首场演出。他接受采访时回忆了当年的情景:“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那时才25岁,他为乐团的首场演出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当时不到40岁,作为贝司乐手,我跟那些从歌舞团管弦乐队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们同台演出,参与和见证了青岛第一支城市交响乐团的成功组建、首场演出。在充满激情的演奏中,我们流下了无比激动的泪水。如今再想起来,我依然认为这应该是青岛这座‘音乐之岛’文化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30年前,李德伦题写了“青岛交响乐团”的团名,而连新国介绍,当时乐团的名称为“青岛市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这个乐团还不能称为职业乐团,题写这样一个名字体现了老一辈音乐家的用心良苦。李德伦先生一生致力于普及高雅音乐,他待人友善、平易近人,被业内同行们亲切地称为‘李大爷’。在题写团名时,李大爷跟我说:‘我希望青岛有一支职业化的乐团’。”

  乐团创立之初经费紧张,从返音板到谱台都是乐团自行制作。不过,新乐团的成立激发了青岛乐迷的归属感。“许多市民专程前来为乐团捐款。”连新国回忆说,“印象深刻的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跑到乐团将自己的压岁钱捐了出来。30多年已过去,当年的小女孩已是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了。我非常希望能找到她、再见见她。相信,对于音乐的热爱会让她的一生充满爱与幸福!”

  录制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节目《乐圣贝多芬》专场是乐团成立后的一件“大事”。那台节目由郑小英、卞祖善和乐团常任指挥李宏茂分别指挥演奏贝多芬的名作,播出后引起全国范围的轰动,乐团声名日隆。

  此后,乐团打造“丽晶音乐厅”品牌,每月举办一到两场音乐会。随着交响乐普及工作的展开,乐团还创立了“学生之友”板块,将近千场演出送到校园,为青岛交响乐积累了大批乐迷。

  2005年,职业乐团闪亮登场

  在普及高雅音乐的重要节点上,“青岛交响乐团”应时而生;在中国交响乐团职业化大潮来袭的节点上,青岛又一次站到时代前沿。

  2005年4月,青岛交响乐团重新组建后,锐意出发——以职业化交响乐团的新面貌出现在交响乐界。“院团合一”的模式被多个城市乐团模仿,“外宣城市,内惠市民”也成为乐团一以贯之的理念。在30年交响乐事业发展历程里,2005年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入口。

  作为重组后的首任团长,迟涛认为,青交切实践行“外宣城市,内惠市民”理念。一方面打造高水准乐季,敢于触碰高难度作品,同步提升乐团演奏水准和乐迷视界;另一方面勇担重任,将中国作品带到国际舞台,展现中国交响乐团的气质。成立伊始,青交就设定了标准的乐季、规范的巡演等职业乐团必要指标。

  2006年5月,青交“乐动黑土地”巡演走遍东北9城;2007年,“乐动江南”巡演;2008年,三次赴国家大剧院演出;2009年正月初一,青岛交响乐团《中华风韵春节音乐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奏响,青交由此成为继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后第三支进入这一顶级交响乐音乐厅的中国交响乐团。

  在迟涛看来,青交代表了城市交响乐应有的国际视野。像是青交指挥朱晖(原新加坡国际交响乐团指挥)在任期间,就带领乐团演绎了众多高难度曲目,甚至很多作品都是青岛首演、国内首演,“那一次,我听说要演绎以难度著称的格里格作品,有一种被震到的感觉。我当时觉得青交作为一个新乐团哪能挑战这么高难度的作品?然而,朱晖告诉我:‘乐团都不敢碰格里格,让老百姓怎么敢欣赏?’这句话启发了我。”

  国际巡演是职业乐团的重要标志。青交先后赴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巡演,将中国交响乐带到国际舞台。

  在卡内基音乐厅,青交奉献了一套非常具有特色的曲目:西方作品有波恩斯坦的《西区故事》,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波基与贝丝》;中国曲目有陈其钢的《双簧管协奏曲——道情》、叶小纲的《琵琶协奏曲》以及《瑶族舞曲》等力作。“演出结束后,现场一位驻外使馆人员非常激动,特意过来和我交流:‘你们让美国乐迷知道了中国交响乐不仅有《黄海》《梁祝》,更有今天的思维和思想。’这句话给我留下的记忆太深了。”迟涛说,“今天的陈其钢、叶小纲等已是国际级音乐家。中国交响乐往前走,眼光需要站在未来的高度、世界的高度。”

  2024年,百花齐放的时节

  交响乐团是城市人文与高雅音乐之间的滋养渠道。青岛交响乐发展30年的成就是青岛文化事业发展和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30年来,青岛的交响乐团在探索和发展中国交响乐事业的道路上积极进取、推陈出新,吸引了许多国际顶级音乐赛事、国内重要交响乐论坛等来青交流;重视“请进来”和“走出去”,在邀请响誉世界的指挥家、演奏家做客青岛与本地乐团合作的同时,也闯出了国内巡演和国外交流演出的路子;乐团对内开展公众文化服务、对外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践行着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并以精品创作为抓手,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0年来,青岛交响乐事业获得长足发展,青岛的交响乐团不断夯实基础、勇攀艺术高峰、奏响时代华章,为青岛推动艺术城市建设注入高质量文化文艺内容。

  在青岛交响乐事业发展30年的重要节点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乐团的作用?

  对此,青交团长李珺竹表示,近年来,青交不断发挥“城市名片”的作用,积极促进跟各个城市的音乐交流,举行了东三省、长三角、大湾区的巡演。“我们乐团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去年,青交在甘肃、青海、陕西、山东四省举办了《沿着黄河遇见海——‘上合’旗帜交响音乐会》。2022年,我们在宁波举行了《文都之约·滨海交响——青岛交响乐团走进宁波》音乐会,为城市文化交流做出应该有的担当,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李珺竹说。

  从成立初期,青交就承担了青岛国际小提琴大赛等重量级赛事。近年来,青交持续与音乐家合作,用30年的城市交响乐积淀生发新的艺术契机:一方面,以吕思清、刘扬为代表的青岛籍演奏家每年返青演出,而从青岛国际小提琴大赛走出来的宁峰、谢昊明等演奏家如今业已成为演奏界的中流砥柱,与青交结下了深厚渊源;另一方面,谭盾、李心草、林大叶等名家不断与青交推出深度合作。

  “谭盾音乐周已是‘音乐之岛’的重要品牌之一。”李珺竹介绍,“谭盾具有国际级影响力,他的音乐符号非常鲜明。谭盾音乐周是国内首个以谭盾命名的音乐周,其后,长沙、厦门等城市纷纷跟进合作。青岛与谭盾的合作颇具前瞻性,谭盾每年都会带来前沿的音乐元素,让乐迷体验世界级的时尚音乐。”

  在2005年重组时,“青交模式”独具一格。然而,随着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出现了更先进的发展模式,而且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

  青交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2019年,青交以合同制的方式面向世界招聘一批首席。5年后,这批年轻首席发展势头良好,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管乐、打击乐等各个声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全乐团最年轻的就是这批海归乐手,而且,我们还在继续补充力量,2021年新招聘了三位乐手。新鲜血液的输入、年轻力量的更迭带动着交响乐艺术的蓬勃发展。”李珺竹说。

  当然,在交响乐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乐团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契机。

  2023年的统计显示,全国交响乐团已经发展至80多家。有数据显示,与青岛同等规模城市乐团的年度开支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

  “对于乐团发展而言,充足的资金保障举足轻重。作为一个接近20年的乐团,青交从乐器更换到演出场地更新都需要资金支持。”业内人士分析,从全国的情况看,一些城市乐团正在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以西安交响乐团为代表的城市交响乐团通过挂靠模式与剧院、音乐厅结合,同时与音乐院校实现人才交流,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优秀乐手乃至海外乐手加盟,使得乐池里平添活力。另外,一些城市乐团正在着力打造网红乐团,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流量,解决“乐迷老龄化”的顽疾。

  2025年是青交重组20周年。“我们策划携手部分与青交长期合作的音乐家,开展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合作。同时,我们也开启了短视频平台的推广渠道,与年轻乐迷密切交流。”李珺竹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交响乐辉煌更漫长。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