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邻居节”:温情荡漾14载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9-12 11:08
 
■2016年青岛市邻居节启动仪式上,“邻居节”的倡议人孙睿涵与时任市北区委书记刘建军为青岛首个“邻里广场”揭幕。 邢志峰 摄
2018年

■“邻居节”的倡议人孙睿涵今年已经24岁。
2004年
■邻居节上,松江路社区居民一起做手工艺品。 邢志峰 摄


一次次轻轻的敲门,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次次情感的连接,让栖居于现代都市的人们重拾“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美好传统,感受“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也让青岛的精神文明更广袤,更深沉,更绚烂——今天,一年一度的全市邻居节开幕了,今年邻居节的主题是“崇德尚礼·幸福社区”。作为今年邻居节的主会场,李沧区精心组织,既展现“邻里一家”的统一主题,又鼓励各街道、社区策划别具一格的邻里活动,使邻居节这个百姓交流情感的大平台,蕴含了更丰富的区域元素。

缘起2004 十岁女孩的“突发奇想”

2004年市民月期间,四年级小学生孙睿涵向当时的四方区政府提出,是不是应该搞一个“邻居节”,让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这个建议随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四方区立即研究,着手筹备邻居节。

孙睿涵的提议来源于姥姥布置的“寒假作业”。孙睿涵小时候是跟着姥姥长大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主动跟人交流,姥姥觉得她的性格长大了不太好融入社会,就生出了锻炼她的想法。

“当时正好过年,姥姥说姥姥姥爷年纪也大了,你去替我们给邻居拜个年吧。”孙睿涵依着姥姥的吩咐,略带畏惧地从一楼开始敲门拜年。有些跟姥姥家相熟的邻居,很热情地给她开门,跟她聊天给她好吃的;但是不太认识的邻居则只是开个门缝看一眼,知道了孙睿涵的来意就让她走了;有些则根本不开门不搭理。

“当时心情挺失落的,自己主动出门拜年,但是得到的回应却不太好。”这种冷漠的感觉让孙睿涵产生了一个念头,心里开始想用什么方法才能让邻居熟悉起来。

正好当时的四方区有个“童眼看社会 关注身边事”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身边事提出一些建议,她一下就想到了这个经历,跟姥姥商议起来。

怎么搞活动才能让邻居聚在一起呢?孙睿涵印象里只有过节的时候大家才会待在一起,才会团圆,那给邻居举办一个节日吧,节日的名字就叫“邻居节”。孙睿涵做了调查,写了提议之后交给了老师,这个新鲜的建议很快送到了四方区,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2005年第一届邻居节就举办了。

“我没想到姥姥心血来潮布置的‘寒假作业’竟会引起这么大反响,现在已经发展成为900多万青岛人自己的节日啦。”孙睿涵如今已是海伦路街道海伦路社区的一名社工,回想当年她不禁感慨,“这个节日大家喜欢,所以才能发展起来。”

今年24岁的孙睿涵两个月后就要当妈妈了。

“邻居节不光可以让我的孩子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而且对所有人都有好处,我希望它越办越好。”孙睿涵说。

启动2005 四方区举办首届

2005年4月30日到5月15日,以“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为主题的首届四方区邻居节在期待的目光中开幕。各街道各社区根据各自小区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四方首届“邻居节”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在邻居节的日子里,天真的孩子、书、茶水、运动会……都成了邻里间相识相知的媒介,形同陌路的邻里关系由此开始向友好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演变和转化。四方邻居节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拉开了改善邻里关系、创建和谐社区的新篇章。

首届邻居节的活动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诚意满满:

开门相知活动:“敲门问声好”“开门日—让我们相识”等活动,“开一扇门、聊一回天、献一片情、解一份忧”,融洽邻里关系。

美化家园劳动:“五一”组织居民净化、美化、绿化家园,邻居们一起做公益劳动。

联欢分享活动:“邻居茶座”“邻居读书沙龙”“邻居结伴春游”“家庭才艺展示”“好邻居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放“邻里连心(联系)卡”,为平时很少见面、互不熟识的邻居提供沟通渠道。

扶老救弱活动:通过“救助门铃”“居家养老”“助您出行”“儿童托管”“结对帮扶助困”等救助左邻右舍的鳏寡孤独、弱势家庭。

制定《邻居公约》:居民共同讨论制定《邻居公约》,引导居民群众树立“社区是我家、有事靠大家”“一家有事、大家相助”的意识。

社区文化活动: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等,陶冶情操,增进友谊。

打破邻里坚冰,感受守望相助,重建社区生活,这是设立邻居节的初衷,也是举办邻居节的目的所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只增进了邻里情,也为青岛的街道社区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范本,很多内容现在已遍布大街小巷。

举办“邻居节”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于新形势下应有怎样的邻里关系、人群关系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

得益于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政府部门的精心组织筹划,首届邻居节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这种节日形式的魅力。四方区决定邻居节以后要年年办,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调动中青年参与积极性,邻居节在青岛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升级2013 两区联办,百万市民共享

首届邻居节之后,这个市民节日成为四方区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举办时间更长,活动更加丰富,邻里亲情也越来越深。

2007年6月,为期一个半月的四方区第三届邻居节落幕。邻居节期间,四方区围绕“和谐邻里,情系奥运”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活动515多场,参与居民达15万人次,解决居民矛盾176起。邻居节,已经成为四方区乃至全市“融洽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品牌。

整个邻居节围绕相知、相识、相助三大板块逐步展开。为丰富“邻居节”内容,四方区政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金点子”,内容包括活动方案、解决邻里纠纷的好方法等,居民感受到已经连续举办3届的邻居节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邻里之间吵架、闹矛盾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赌博酗酒的少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了,关心社区事务的多了。

2008年是奥运年,第四届邻居节的主题是“和谐邻里,喜迎奥运”,邻居节期间各社区街道开展奥运板块、网络板块、青春板块、单位板块、社区板块五大板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群众的活动,为平日很少见面、互不熟识的邻里搭起交流的平台,消除邻里之间存在的误会和隔阂。节日期间,四方区继续推出好邻居评选,寻找老邻居、认识新邻居,百姓论坛等特色活动,邻居节也为青年人搭建平台,通过街舞、卡拉OK等比赛,组织以青年人为主参与的邻居节活动。

此外,四方区还打破区域的界限,组织社区居民到其他区市进行参观交流与联谊。邻居节,开始从四方区蔓延至青岛。

2010年,第六届邻居节开始搭上网络快车,创新开展网上邻居节活动。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和社区QQ群、开设社区博客、在四方政务网增设专栏等形式,吸引上网的市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来,搭建起网络邻居互动新平台。此外,有关部门还将组织市民编发“文明相伴、幸福相邻”问候短信,征集邻居节主题短信息和创城主题短信息,并将之群发至手机用户,让人们积极参与邻居节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012年是四方区存在的最后一年。第八届邻居节启动“邻里情”系列征集评选活动,对近年来四方区邻居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动人事迹和发生在邻里之间的高兴事、趣味事、感人事,以及体现邻里情深的书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对邻居节进行梳理归纳。

邻居节期间,93个社区共开展了300余项“邻里乐”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居民3万余名;收到广大市民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感人故事60余个,表现邻里情深的书画作品100余幅、摄影作品200余件,邻居节成为名副其实的 “百姓节”、“市民节”。

2013年,四方区与市北区组建为新的市北区,邻居节再度发展,成为百万市北人共同的节日。在为期18天的时间里,全区19个街道的173个社区围绕融合发展,举办“我为市北献良策”、“结伴游新市北”、“相亲相爱”社区联谊、“五一敲门日——让我们相识”、“邻里互助卡”、“邻里卫生行动日”、“居民家庭厨艺赛”、“好邻居百家宴”、“百姓达人秀”等600余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评选出“市北好邻居”、“文明小使者”等模范人物。

2014年,第十届邻居节闭幕之后,市北区将“邻居节”时间进行了明确,即从每年4月的第3个星期六至5月3日;同时把5月2日固定为“敲门日”,这也是当年邻居节的主打特色。

2015年,邻居节继续尝试网络办节。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区依托“互联社区”让邻居节活动更加“智慧化”,互联社区微信平台二维码也登上了本次活动的舞台,居民扫一扫便可轻松获取社区活动资讯、浏览社区服务内容。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邻居节,主办方将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贯穿于整个邻居节,在市北官方微博“青岛市北发布”、公共微信服务平台“微市北”定期发布“邻居节”活动信息,通过建立QQ群、网络互动等形式,开展了“好邻居 好故事”等活动。其间,各社区还有志愿者专门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上微信,学会“摇一摇”,通过微信“摇摇我的好邻居”,让老年居民也赶上潮流,让不认识的居民先通过线上交流熟悉,然后再在生活中相约见面、聊天。

飞跃2016 900万市民的共同节日

守望相助,邻里有情,邻居节作为一个充满感情的节日,初办之时就有人建议推广普及。

2006年,一位名为蒋胜明的读者即在《青岛日报》建议邻居节应推广普及。文章中说,在社区里举办富有人情味的“邻居节”,为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拉近了居民间的关系,实现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情感,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每一个居民,每一户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都是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如果社区能够搭建起这个平台,居民们何尝不愿意打开心扉,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蒋胜明在文章中说,筹办这样的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仅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难以承担,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2015年11月,“守望相助和谐邻里”研讨会在市北区举行。研讨会邀请了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青岛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展开研讨。专家表示,邻居节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向全市推广传播。同时邻居节还可以在发展单位、组织间的邻里关系,培养陌生人之间的邻里自觉以及创新以邻里关系为基础的社区治理体系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这次研讨会之后,蒋胜明跟许多市民的期盼在2016年变成了现实。2016年4月19日至5月6日,走过12个年头的邻居节再次如约而至,较往年不同的是,邻居节升级为全市老百姓的节日,从活动规格、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实现了升级。

当年的“邻居节”实现了“四个升级”:活动规格从区级升级为市级;文化内涵从邻里文化载体升级为城区文化载体;社会功能从精神文明创建平台升级为综合性群众工作平台;活动模式从“单线”活动模式升级为“复线”活动模式。在为期18天的“邻居节”期间,全市10个区市围绕 “邻里一家亲”主题,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学习模范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体育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邻里守望相助服务活动。

2016年是首次由各区市共同举办邻居节,既做到全市合力展现“邻里一家亲”的统一主题,又鼓励各区市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策划别具一格的邻里活动,使邻居节这个百姓交流情感的大平台,蕴含了更丰富的区域元素,承载了更具体的实际功能。据不完全统计,邻居节期间,全市共策划组织活动1000余项,举办活动的社区达700余个,市民参与人数达20万人次。

2016年,我市在总结推广市北区经验、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基础上,确定每年举办一届邻居节,各区市轮流作为主办方和主会场,其他区市设分会场。

2017年,邻居节主会场从市北移到市南,在五四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各区市同时启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邻居节共组织2300余场次活动,60多万人参与。

2017年邻居节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高城市人文魅力,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贴近基层一线、创新活动载体,以乐民惠民互动交流、道德模范宣传学习、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接地气、有人气的活动,引导广大居民携手邻里,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树立守望相助良好风尚,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邻里好故事”环节,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逄秋香、陈亮家庭,市南社区微信联盟互助平台代表,国外友人代表青岛ALLATARS乐队,志愿者代表“最美手语姑娘”贾晓慧、“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袁成本和袁桂芳夫妇,分别从“睦”“邻”“友”“好”四个维度,讲述自己的邻里故事。“图书漂流计划”环节启动邻居节图书漂流计划。300余种、上千本图书将在全市各社区居民中传阅,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

“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理念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