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青岛”,创近七年新高

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不断释放,社会各界对青岛信心不断增强。2019年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0-02-20 16:46
 
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现场。 本报资料照片

开栏的话

2019年以来,国家战略层层叠加,青岛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青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学深圳、赶深圳”,打好15个攻势,奋力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成为备受国内外瞩目的“现象级”城市。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青岛经济亮点述评》系列报道,聚焦投资增长、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投资与技改、现代服务业、外贸进出口、国企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改革、开放等重点领域,展示青岛经济发展成就,汇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青岛市统计局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一举走出了2017年7.4%、2018年7.9%的增长低谷,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国家战略层层叠加下,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海内外企业家、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逆势上扬,这个速度来之不易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事关经济工作的全链条,抓投资就是抓经济增长、抓结构优化、抓增加就业、抓财政收入、抓扩大消费、抓民生改善。

正因为如此,“稳投资”成为中央和地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2019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增加有效投资。

当前,“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稳投资难度可想而知。

从全国看,2019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处于低位,各月增速基本在5%-6.5%的区间徘徊,全年增速为5.4%,比2018年回落0.5个百分点。

但青岛的投资,稳稳的。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划出了一条优美的上扬曲线,2-12月(累计)增速分别为:5.6%、6.3%、4.5%、5.4%、7.5%、8.6%、9.9%、15.3%、17.3%、21.3%、21.6%。全市10个区(市)及2个功能区,投资增速30%以上就有3个,分别是城阳区、黄岛区和莱西市;投资增速位于20%与30%之间的有5个,分别是李沧区、崂山区、胶州市、保税港区和即墨区;其他区市投资增速也集中在15%-20%之间。

项目是资本的载体,海量资本的背后是一个个项目的支撑。2019年,青岛共有在建投资项目5649个,是上年项目总量的1.5倍。其中,新开工项目3101个,是上年的1.9倍。

正是因为不容易,才彰显出青岛不畏困难、坚决稳投资的决心。正是因为不容易,才彰显出青岛投资逆势上扬、实现高速增长的含金量。

有量有质,投资青岛成色足

资本就是风向标,资本往哪里流,各类要素就往哪里汇聚。引导资本流向最应该去的地方,提高投资的质量,而不是任其肆意流淌,这是稳投资的题中应有之义。

资本应该往哪里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青岛坚决摒弃“大水漫灌”,实施“精准滴灌”,将有限的资本用在刀刃上。2019年,全市“四新”经济共有在建项目2644个,比上年增加1217个,完成投资增长36.7%,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6%,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7.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加快。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建项目2349个,比上年增加1099个,完成投资增长26.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2019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在建项目395个,比上年增加207个,完成投资增长101.8%,增速比上年提升9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5.7%。

投资额高、拉动力强的“大块头”项目不断增多。2019年,全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较上年增长21.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88.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7.4%。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产业类大项目1622个,比上年增加453个。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区域的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青岛经济“脊梁”的工业投资正逐步走出低迷。2019年,全市二产共有在建项目1859个,比上年增加749个,完成投资增长18.2%,增速比上年提升9.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比增长20.2%,增速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在建项目1855个,比上年增加797个,增长75.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4.4%,是工业投资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原因,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家对青岛发展的信心。

转变“打法”,“炸开了泉眼”“找到了矿脉”

投资有内在逻辑,抓投资则是对一个城市经营水平、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现实检验。

青岛克服“青岛基数大、难以实现高增长”和“世界经济波动、投资形势不好”认识误区,凝聚起抓投资就是抓经济工作全链条的共识,坚定了把投资搞上去的决心。

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青岛走出了“基础设施投资是‘铁公机’、已经没有潜力可挖”的思想误区,认识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站在未来看今天,面向全球看青岛,发起基础设施建设攻势,梳理出未来十年总投资3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加快打造空地一体、陆海联运、服务半岛、通达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和新型智慧城市。

今年1月13日,在“奋战一季度 决胜2020青岛市投资项目建设攻坚战誓师大会”上,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0年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分领域提出2020年重点推进的总投资3521亿元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城市合伙人。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健壮青岛城市的筋骨。

青岛全面发起15个攻势,并把15个攻势作为15组改革来突破,切实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9年各条战线战果丰硕、捷报频传。在推进海洋攻势下,2019年青岛涉及海洋产业投资项目128个,海洋产业投资增长56.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4.9个百分点。在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下,莱西市投资增速超过30%,增速位列各区市第三。在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下,2019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2.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1.1%。在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下,2019年,青岛科技领域相关投资增长133.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11.9个百分点。

城市越开放,越需要建立平台,平台建得越多,城市的辐射力就越强,开放程度也就越高。青岛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克服点性、线性思维局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让各类资源要素通过平台发生互动耦合,推动形成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会议、展览聚集新元素,发现新组合的作用,打造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平台。举办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通过创投风投基金招引、投资项目58个,2019年,全市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71家,同比增长14.8%,备案私募基金553只,同比增长33.6%,管理规模821.2亿元,同比增长28.3%。央企青岛四季行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瞄准行业第一排大企业,搭建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的头部资源和集成平台,华为、科大讯飞、正和岛、华夏基石、创业黑马、商汤科技等各类头部企业和企业社交平台接踵来青。

全新的打法克服了过去抓投资的路径依赖,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投资空间。

隔断病毒,隔不断合作的脚步

今年以来,青岛强劲的投资势头正在得以延续。虽然疫情仍在肆虐,但广大企业家与青岛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丝毫没有减弱。

2月7日,青岛召开东华软件项目签约视频会议,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拟投资30亿元,在崂山区建设东华产业园区。

同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仪式,总投资105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月14日,在“青岛突破平度攻势”—2020年平度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总投资267.2亿元的31个产业项目通过“屏对屏”网络签约。

2月15日,即墨区举行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仪式,通过“屏对屏”方式网上签约总投资305亿元的22个重点产业项目。

2月17日,胶州市举行2020年“双招双引”重点项目网络集中签约,总投资926亿元的23个项目通过网络方式共同签约。

隔着屏幕,就敢砸下数十亿、数百亿的真金白银,如果不是投资人对青岛有着十足的信心,如果不是签约双方对彼此有着充分的信任、怀揣着满满的诚意,这样的签约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相信,疫情散去之后,投资青岛的意愿与需求将得到补偿性释放,新一轮投资青岛的强劲势头即将来到。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

启动投资强劲“引擎”的青岛,未来可期。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