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6-08-17 10:01
    “凯哥,太好了!之前研究了两天都没弄明白的翻转翻斗角度和时间点,被你一点拨一下子就懂了。”说这话的是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流机队装载机司机郑明钢,他口中的“凯哥”名叫郭凯,是青岛港前港分公司流机队一名有着11年操作经验的装载机司机。
 
    “技艺、绝活这些光靠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远远达不到,还要靠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先后带出100名徒弟,其中不乏高级工、系统竞赛冠军的郭凯如是总结。
 
    2014年,市人社局发起“名师带徒”计划,旨在鼓励引导技能高手带徒弟、传承经验与心得,郭凯便是名师之一。而这仅是近年来市人社局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厚植培育“青岛工匠”技能人才土壤的众多举措之一。
 
    市人社部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21.3万人,占技术工人的31.5%,这一数字比2010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其中,不乏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勇、“首席制造师”郭锐等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工匠的培育与打造绝非一时,而是一个系统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培训技术工人、培育高技能人才做起。”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红星介绍,近年来,市人社局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发展方面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力度都属空前,相继印发出台《青岛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蓝领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积极开展金蓝领培训,构建起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企业层面,对开展“金蓝领”培训合格并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1200—1600元培训费补贴。仅这一项,就累计为我市各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骨干人才近3万人,同时带动企业技术工人培训20多万人。为鼓励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对于建设市级技师工作站的,由人社部门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技师工作站6个、市级技师工作站19个,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近两万人。个人层面,对获评青岛市技术能手的,每人奖励2000元;青岛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每人奖励7200元;享受政府津贴的技能人才,每人奖励2万元;青岛市首席技师和青岛市技能型拔尖人才,每人奖励4.8万元……一系列政策和奖励举措,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广大工人技能成才、技能追梦的路径作出制度性安排。
 
    工匠精神贵在传承。市人社局于2014年在全市各企业单位发起的“名师带徒”计划,正是回归传统、崇尚传承的一项务实之举。为鼓励和引导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等单位开展技能高手带徒活动,人社部门对带徒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2000—18000元的奖补。截至目前,全市名师带徒达到575人,名师进课堂1139人次。
 
    除了鼓励企业用人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围绕挖掘、培育技能人才做足了文章。作为坚持25年、已成功举办13届的青岛市技能大赛,目前已探索形成“报名不设限、大师当裁判、奖励加落户、全程设监督”的办赛经验,竞赛工种最多时131个,参赛人员涉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赛达50多万人,带动岗位练兵超200万人。
 
    技能人才的培育,除了政策、平台等“土壤”,也离不开全面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人社部门将着力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通过加快实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职业院校学生过程化鉴定、引入国际认证等多种方式,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评价、管理与服务方面,将建立积分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技能贡献、职业诚信三大维度,对其技能水平、贡献、职业诚信、社会公德、技能传承、技术攻关等进行量化积分,按照积分数量将高技能人才进行分级管理,并综合运用物质、荣誉、培训、宣传等手段,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记者 李莉莉)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