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活动到日常,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青岛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树立文明新风尚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8-07-06 10:31
■ “青岛大妈”韩玉清(左一)为游客服务。

   “早晨6点多出门,晚上6点多回家,不在志愿服务岗位上,就在去志愿服务岗位的路上。”
 

   简单一句话,勾勒出“青岛大妈”韩玉清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的日程表。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和其他“青岛大妈”一起,在“美丽家园”“平安青岛”“城市运行”等岗位上,风雨无阻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明引导、指路答疑、治安巡逻、环境维护等服务,成为岛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青岛大妈”这一崭新的志愿服务品牌迅速走红。
 

   “青岛大妈”只是我市众多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个代表。志愿者是城市最美的风景。“支教岛”“帮到家”“公交好司机”“第一响应人”“蓝天救援队”……这些响亮的志愿者品牌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也提升了青岛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大活动从来不缺他们的身影
 

   “从2008年青岛奥帆赛到世园会以及刚刚闭幕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历次大型国际活动中,青岛的志愿服务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日前,在青岛举行的“礼遇世界·志愿中国”论坛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中心主任许启大为青岛志愿者点赞:“‘志愿之城 大爱青岛’品牌建设名扬全国。”
 

   许启大说,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市的志愿服务成为群众乐于参与、社会广泛赞誉、媒体高度关注的热点和亮点;来自高校、社区的22000多名志愿者以热情周到、专业细致的服务,为城市运行和会议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营造了崇德尚礼、喜迎宾朋的浓厚氛围,向世界展示了青岛志愿者的优雅风采和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成就。
 

   从2008年奥帆赛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十年来,我市志愿者团队整体素质有了巨大提升。青岛市团市委统战部部长孙健对此深有体会:“每一次大活动的志愿者报名都非常踊跃,谁都知道志愿者工作很辛苦,但报名的志愿者每次都超出我们的预期,青岛市民对城市的奉献之心和热爱之情确实让我们感动。”孙健还参加过奥帆赛的志愿者招募,他说,与当年相比,如今大学生志愿者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此次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招募的2000名会议志愿者,绝大多数都能以流利的外语与外宾交流,而在十年前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此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改进。“我们对志愿者进行实战演练,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志愿者们亲切自然的表现赢得了各方好评。”
 

   各类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
 

   2013年3月7日,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两天,“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正式启动。她所关注的是一个特殊和不断放大的群体,一个在老年人中的最弱势群体——空巢老人;她所能给予的虽是最简单的陪伴,却最具叩开空巢老人心扉的力量。五年来,全市各行各业的205支志愿团队、20000余名志愿者陆续加入;全市广大城乡社区309处“爱心陪伴志愿服务基地”相继建立;全市12000余名空巢老人感受到了来自“儿女”的温情陪伴。志愿者点点滴滴的付出,成就了这座城市向善的源泉。
 

   近年来,交运集团的品牌志愿不断涌现,“馨飞扬”“580我帮您”“向阳花”等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交运集团现建有各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69支、志愿者3500余人,注册志愿者2300余人,常年组织开展照顾残障人士、倡导文明出行和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
 

   2017年夏天,救助晕厥老人的好人冯昌龙终于被找到了。当日,青岛市“第一响应人”奖励基金启动,用于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最美“第一响应人”。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培训“第一响应人”救护员累计达21.62万人, 广大“第一响应人”见义勇为、乐于奉献,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我们的目标就是联合一批富有爱心的教育人士,形成合力,一起反哺农村教育,通过提升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帮助农村孩子,做教师的‘希望工程’。” 2005年,李淑芳创立了“支教岛”,十多年来“支教岛”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名校长在内的万名志愿者团队。
 

   “他是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一次次奔赴受灾现场,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这是2015年度中国正义人物评选给李延照的颁奖词,也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荣誉。玉树地震、云南彝良地震、北京水灾、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灾难面前都留下了蓝天救援队的身影。
 

   ……
 

   一个个志愿服务团队行走在大街小巷,他们用“爱”和“善”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他们急人所急,扶危济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为青岛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美丽青岛的文明风向标
 

   志愿者,是奉献的代名词;志愿者,是大爱的践行者。他们用行动培育文明风尚,践行核心价值观,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青岛的志愿服务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向前发展,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动城市文明迈向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40余万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2万余支,推出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6800余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3700多个。
 

   “她们以一言一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们爱家、爱城市、爱国家的大爱精神在这座城市广泛传播,并影响鼓励着每一位市民。‘青岛大妈’这样的志愿服务品牌产生的社会示范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志愿者是城市文明风范的最好展示,他们以更加健康向上的姿态,提升了青岛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他们的志愿服务树立了道德标杆,引领了社会风尚,提升着青岛市民的文明程度。” 青岛市文明办督查处处长徐建民说。
 

   “一个人可以鼓舞和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近年来,我市多方式、多渠道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群体的宣传表彰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他们的感人故事和模范作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文明市民的氛围,为建设美丽青岛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持。”青岛市文明办督查处副处长刘志峰说。
 

   据了解,我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构建了培训、孵化、阵地、激励、制度五大志愿服务体系,体制机制、实践模式更加健全。我市还出台了《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制度保障。刘志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品牌,宣传好志愿服务文化,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服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增添新的内涵。”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