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评出

用建功立业的奋进姿态展示最美的劳动风采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1-12-24 14:25
李强
牟世超
万丽丽
位浩
张常江
林增斌
饶小胖
王鹏
于惠
朱国垒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新时代最美劳动者”评选落下帷幕。今年的评选活动得到全市各行各业职工广泛参与,涌现出了一大批涵盖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经基层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选树了牟世超等10名青岛市第三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王鸿芸等百名“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他们既有医生、教师等传统行业典型,又有外卖员、快递员等新业态代表,展示了全市各行各业劳动者拼搏奋斗、锐意创新、建功立业的奋进姿态。 

本期《劳动者之窗》关注“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风采。

李强:城市美容师

李强,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垃圾清运队长。2020年度被评为年度“西海岸新区工人先锋”“青岛市市级文明家庭”“青岛市最美家庭”“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省最美抗疫基层干部”。

“垃圾不落地,城区更美丽”。伴着每天的第一缕晨曦,李强带领团队演奏出劳动乐章,调度80条收运线路、192台垃圾清运车,日清运生活垃圾量达1000多吨。

为防止清运过程中垃圾洒落给路面造成二次污染,李强和环卫工人们推行“铺垫子”垃圾清运工作法,清运撒漏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青岛市环卫行业主管部门也将他们的创新做法纳入垃圾清运作业规范,在全市推广。

新冠疫情给垃圾清运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年初,李强带领环卫工人组建医疗垃圾清运专线,到定点医疗机构、疫情点和隔离点专车收集运输产生的垃圾。为打消队员们的畏惧和抵触,他带头做表率。清运专线的第一车发出时,他就与专车人员同车去涉疫垃圾点现场确认和摸排,给专车人员吃了颗定心丸。

从事垃圾清运工作24年,他越来越感到环卫工作的重要性。李强有一个梦想: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理解环卫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人人参与环卫,把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

牟世超:焊接转向架的能手

牟世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焊接技术工人,主要从事高铁转向架焊接工作。牟世超曾获青岛市工人先锋、中国中车劳动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等奖项。

2015年,在“复兴号”动车组转向架焊接试制工作中,牟世超和团队接下了打造精品转向架的重任。一台转向架有近万条焊缝,对每一条焊缝的内部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照每条焊缝标准反复进行论证试验,焊接试件重量用“吨”来计算,焊接参数等密密麻麻地记录在他们的笔记本上。

2020年底,公司试制生产首列标准化地铁,转向架许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面对全新的工艺方法、全新的挑战,他和团队同事们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去探索转向架的焊接数据、组装数据和工作原理。他们做了上千次焊接论证试验,常常为了0.5mm的组装尺寸,不断优化单件焊接数据,创造出《TIG焊摇摆法》等先进操作法,遇到的技术难题,一一拿下。

作为中车技能专家,牟世超主动承担起对焊接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十几年来,他从学员成长为一名导师。牟世超,将不断用焊花描绘精彩人生。

万丽丽:电力窗口的一抹暖阳

万丽丽,于1997年11月进入青岛市即墨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员工。参加工作24年来,曾于2018年荣获青岛市即墨区“劳动模范”称号;当选青岛市人大代表;2019年荣获即墨区供电公司“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万丽丽带领的班组有个响亮的称号“1号班组”,他们负责即墨全区70万用户的电费核算、每年36亿元的电费回收、账务处理,从未出过任何差错。每月1-3日,不论是否节假日,万丽丽都和同事们准时到达工作岗位,进行全区用户的电费结算工作,风雨无阻,无一例外。她的两个女儿,每年的儿童节都是和她一起在单位度过,大家都笑称她的孩子是公司的编外员工。

海量的计算信息、巨额的电费电量数字,零误差的背后,是她和同事们“用劳动创造幸福”这个信念的支撑。多年来,万丽丽和同事们为全区3600多户高压客户、5万多户低压客户办理新装、增减容手续,为一汽大众、海洋实验室等即墨区500多个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开工生产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热情的接待,礼貌的解答,为用电客户的美好生活做好“心服务”是她所执着的事业。

位浩:海湾化学的新时代工匠

15年前,18岁的“毛头小子”位浩,中专毕业就与化工打起了交道。从业期间,他曾获第八届“青岛市首席技师”称号、第二届“青岛工匠”称号。

2010年,位浩所在的海湾化学引进世界先进的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技术,成立氯乙烯厂,他担任氯乙烯装置的首任工段长。执着于提升下游聚氯乙烯产品的质量,化工厂就是他的“战场指挥部”。

品牌是民族的希望,是企业的根基,2019年海湾化学启动“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三年内将PVC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作为上游关键环节,位浩所在的氯乙烯厂接下了“突破氯乙烯纯度4个9”的军令状。

专利商设计产出的氯乙烯最高纯度为99.98%,这3个9、1个8已经极难实现,想要突破设计瓶颈,难度极大。工段第一时间成立了攻关小组,上下齐心,立志“匠心铸就品牌”,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哪怕反复10遍、20遍,也要确保完成目标值。经过团队三个月的持续试验攻关,他们顺利将氯乙烯纯度提升至99.99%,圆满完成攻坚任务。看到质检单的那一刻,位浩和他的队员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正是心底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才有了这万分之一的宝贵提升。

张常江:港口建设新生军

2011年毕业后,张常江加入了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振超团队”,现任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副主管。他曾获得“新时代青岛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港口杰出青年”“青岛港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码头上,张常江勤学苦练,每天忙完设备检查保养等基础工作,就自己“补课”。他经常在工控电脑前面站到两脚发麻,通过坚持很快掌握了大型设备电控技术。 2016年12月,鉴于在“振超团队”表现优秀,张常江加入“连钢创新团队”,承担起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建设工作。

全球首创的无人运输车循环充电系统在试验初期,就遭遇了一个巨大难题。十万火急,张常江主动请缨。76台自动取电装置、59条供电滑触线、充电时有4484种组合,当年车队累计充电次数达到100万次,任何一次导入失败,都可能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他钻遍了38台车底,查遍了所有充电区,三天三夜,终于锁定了问题症结,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经过改进,难题得到根治,工程如期完工。

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连钢创新团队”仅用一年半时间,建成了全球首个“氢+5G”智能绿色码头,再次引领了自动化码头的发展。张常江说,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力量是他不变的信仰。

林增斌:群众的解忧人

林增斌,从事教育工作23年,工作以来先后担任青岛电大平度分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平度教育局招生办主任、装备办主任等职。2012年,他来到平度市信访局工作。

从事教育工作时,林增斌获得平度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在信访工作岗位,林增斌牢记信访工作的责任使命,以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担当负责的党性作风、刚柔并济的工作艺术,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获得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奖励,平度信访局接待窗口被评为山东省人民满意窗口,平度市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信访工作,就是守护民心的政治工作。 为解决一些积年难解的信访问题,林增斌有时彻夜难眠。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找准了问题的症结和突破口,统筹谋划、挂图作战、每周调度、稳步推进,统筹农业、公安、镇党委政府、管区、村庄多方资源,实行战时指挥,历时7个月,干成了别人近20年想干却没有干成的事情。

截至目前,林增斌和团队接待群众近万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对林增斌来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合理诉求解决后群众满意的笑脸,并从中收获满足和幸福。

饶小胖:有“温度”的医者

饶小胖,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兼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曾获“城阳身边好人”、“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重点学科优秀带头人”、“城阳区优秀青年人才”、山东省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

负责血液透析工作期间,饶小胖遇到不少特殊患者。针对这些特殊患者的困难,他向医院申请绿色通道先给患者透析,同时组织科室捐款帮患者渡过当前难关。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他又协助患者申请低保、大病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透析。多年来,饶小胖就是用这些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除拓展内分泌专业的业务之外,饶小胖也非常注重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工作。2016年科室成立“糖尿病病友健康之家”,定期进行健康宣教讲座和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资讯。

多年来,饶小胖潜心临床工作仍不忘科研工作。近5年来发表论文70篇,SCI收录12篇,专著3篇;参与青岛市项目及国内合作项目3项,其中“三高共管三级协同管理模式”已立项国家科技部医养结合课题,承担省市区与院级课题项目16项,形成了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科室文化,并一直延续、沉淀下来。

这些年来所取得的荣誉和成绩让饶小胖更加坚定,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在平凡的医学岗位上砥砺前行,继续当好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王鹏:海洋探索先行者

王鹏,博士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展海洋腐蚀防护的研究工作。他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得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等。

开发高效的防护技术、降低腐蚀经济损失、保障工程的安全服役,是王鹏和团队研究工作的目标。他专门针对苛刻的海洋腐蚀环境,开发腐蚀防护技术。经过调研,他提出利用荷花叶子表面不沾水特性解决海洋腐蚀问题的研究思路。刚开始开展研究,为了让金属拥有荷叶表面不沾水特性,他连续9个月无休息,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他常对学生说,做好科研工作,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学会与“失败”相处。

王鹏和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开发出了基于仿生表面特性的腐蚀防护技术,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表面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腐蚀防护新机制。他们的成果以英文形式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后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王鹏也多次受邀到英国、日本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报告交流,并受邀到美国、韩国顶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

时至今日,王鹏仍然保持每年休息不超过20天的工作强度。目前,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与企业进行对接转化,很快会应用在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防护、市政围栏防护上。做前沿的、有突破性的、创新性的研究是他不变的追求。

于惠:城市文明传递者

于惠,1996年成为了一名服务大众的公交人。曾获2017年青岛市工人先锋个人、2017年青岛市十佳五好女职工、2020年微笑青岛十大人物、2021年青岛城运集团城运工匠。

每天,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迎着城市的华灯初放,于惠驾驶着心爱的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她累计行驶里程40余万公里,运送乘客100余万人。

2路线途经老城区和商业区,每天乘客特别多。自实行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政策以来,乘车购物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每天拖着小菜车挤上挤下,行动极其不便,每当看到这些老人乘车时,于惠会主动将车停在他们身旁,拉上手刹走出驾驶室,上前搭一把手,帮着老人们把小菜车摆好,并安顿好座位。下车时,总忘不了那句挂在嘴边的话:“东西请拿好,下车请注意安全!慢走,再见。”时间长了,于惠和他们像亲人一样。

小小的方向盘、短短的十米车厢,也能搭起人生大剧场。金奖、银奖、不如乘客的夸奖,在生活中每一句关心的话、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是幸福的影子;在工作中,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拉近她和乘客之间的距离。

在于惠看来,通过积极劳动、不懈奋斗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绽放光彩,创造出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人生也将因劳动而充实。

朱国垒:海上工匠

2003年,18岁的朱国垒加入一航局二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工作中他先后被评为2019年度青岛项目部优秀员工,2020年度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在建筑施工一线的抛石工,在师傅引领下,朱国垒对日复一日、枯燥繁重的工地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哪怕在艰苦的外海施工,他也主动请缨,奋战在最前沿。

董家口港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是山东港口青岛港的重点工程,意义重大。抛石环节是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朱国垒义不容辞成为“驻船大军”的一员,不分昼夜守在一线。碰到下雨天,为了尽快收回200多斤重的水泵,经常会被淋个“透心凉”,感冒发烧在所难免,但每一次他都咬牙坚持,他说,只要多挺一秒,工期便能缩短一秒,离码头建成的日子就更近一秒。

新时代的工人,不仅要能吃苦,更要会动脑子,通过不断创新以提高工效。在2020年4月的项目施工中,由于天气瞬息万变,风力达到5、6级,此时吊装鱼礁块的起重船晃动幅度逐渐增大,设备稳定性很低,机械替代、工法调整的多次尝试都未能起到效果。朱国垒和团队用仅在挖掘机齿轮上增加1米圆钢再加上落点的小技巧完成了工作任务。改进后的挖机施工效率整整提高一倍,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

用辛勤劳动,执着于一个又一个港口建设;用点滴汗水,浇筑出客户的满意。“当好新时代的一线产业工人,用劳动创造未来”是朱国垒不变的职业追求。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