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兴实业 匠心传承铸品牌

百廿青啤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23-07-20 15:42

 

  百廿匠心,薪火传;百廿青啤,恰风华。
  2023年,青岛啤酒迎来了创立120周年。
  风雨兼程双甲子,披荆斩棘勇向前。1903年8月,青岛登州路上建起第一座啤酒厂;120年后,这家啤酒厂在几代人的经营下,已经变成世界级的啤酒企业。从年产量仅1200吨的地方性啤酒小厂,到如今遍布全国、年产量800多万吨的啤酒集团;从居于青岛一隅到远销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连接全球数十亿消费者的世界级啤酒品牌;从“一瓶啤酒打天下”到搭建一个“为生活创造快乐”的消费生态,从工业1.0到工业4.0,青啤人以守正创新的攀登者姿态,书写了120年坚守实业的光荣与梦想。
  与国同心与时行,实业报国谱新篇。青岛啤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创新史。从中国第一代啤酒酵母、第一个获国际金牌奖的啤酒品牌、中国第一支胶片广告,新中国第一株啤酒花、中国啤酒第一次出口创汇、第一部啤酒操作法,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款易拉罐包装饮料、行业第一家拥有进出口权、第一家沪港两地上市公司、国内啤酒行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唯一的生物发酵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第一家推出私人定制业务;从1991年创办青岛啤酒节到将啤酒节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商贸桥梁;从遍布全国的200多家时尚酒吧到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第一家灯塔工厂……120年来,青岛啤酒参与推动了中国啤酒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优、从优到精、从精到强的全过程,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实现企业价值;并以一杯酒的中国功夫,为中国品牌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红色引领
  回首来时路,青岛啤酒始终秉持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之志,在不同时期奋力谱写发展新篇。
  1949年10月,青岛啤酒接到第一项任务“迅速恢复生产,尽快出口创汇”;1950年冲破原料封锁,自力更生培育出了新中国第一株啤酒花;新中国成立初期便肩负起为国分忧、出口创汇重任,创汇额在当时超过全国1%;无论满足内需还是出口外销,以及支撑就业,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中国轻工业产业,发挥了瑞雨润物的作用。
  青岛啤酒始终坚持“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近年来创新性构建“党委有站位、支部有定位、党员有作为”的“三级联动”党建模式,以红色引擎,激活百廿企业新动能。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青岛啤酒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2年青啤营收净利在连创纪录的基础上再攀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21.7亿元,同比增长6.65%,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17.59%;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45.43%。2023年一季度业绩再创历史新纪录。青岛啤酒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赢得社会各界认可,2023年A股创出上市30年股价历史纪录,单股股价位列山东所有上市公司榜首,市值位列山东5家市值超千亿元上市公司的第四位。
质量为基
  回望青啤120年发展之路,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始终将“质量”筑牢在百年发展的基座上,匠心守正,科技赋能,成为其基业长青的坚实基础。
  坚守“好人酿好酒”的百年世训。青岛啤酒尊重每一粒大麦、每一滴水、每一个酵母的自然生成法则,从原料筛选到酿造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坚持了45年的青啤质量月,是一代代青啤人对百廿匠心的坚守与传承;从卫生第一、质量第一,到高精严细,再到基础质量、特色质量、魅力质量、魅力感知质量,是一代代青啤人对百廿匠心的创新与升华。
  青岛啤酒不断丰富和深化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以满足和引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率先提出质量管理由“基础质量+特色质量”向“魅力感知质量”的跃升,满足消费者从基本需求、变化需求到潜在需求的递进;从基础质量、特色质量到魅力感知质量的跃升;从产品体验到场景体验的迭代;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升级……
  近年来,原创性产品和技术创新成为青岛啤酒实现质量强企、助力质量强国最生动的诠释。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质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魅力感知质量”转变,青岛啤酒“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为世界啤酒行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
  从一瓶好啤酒,到一系列高端化、特色化新品,青岛啤酒发展为九大系列70多个产品矩阵。从1906年青岛啤酒获慕尼黑博览会金奖,1963年全国评酒会上荣获金质奖,1980年、1985年两获国家金质奖章,到两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欧洲啤酒之星”和“世界啤酒锦标赛”金奖,青岛啤酒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奏响质量强国建设的中国品牌“强音”。
创新为要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行业。百年企业青岛啤酒能够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生生不息的背后,是找到了“守正创新”这一跳出发展周期率的答案,正因为其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持续自我变革,才有了青啤人勇敢“迈向世界的每一步”,提高了中国啤酒品牌在全球的认知度,也才有今天依旧青春盎然、风华正茂的百廿青啤!
  尤其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更应突出其创新的主体地位。青岛啤酒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局性、系统性创新引擎,锚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行业龙头担当推动和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通过以智提质、两业融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立足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和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快乐,青岛啤酒实施了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模式、智慧物流、营销模式、绿色发展、战略创新、企业文化的“全链条跃升”,持续提升品牌引领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青岛啤酒依托啤酒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产品上市数量、市场占有率和新增收入稳居行业首位。在生产创新方面,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智提质链出一流产业集群,满足消费者的特色化、定制化需求。在物流创新方面,实现从传统物流到智慧物流的转变,满足消费者新鲜送、及时达的需求。在营销模式创新方面,发力新零售和沉浸式消费体验,行业内率先推出建立时尚酒吧新业态、新场景,满足了消费者便捷化、场景化需求。在战略创新方面,快乐、健康、时尚三大板块以及智慧供应链组成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为打造世界一流消费生态储势蓄能。在文化创新方面,以“守正创新、行信致远”的企业文化赋能创新发展,推动百年品牌不断焕新。
世界共享
  干杯是全世界的通用语!青岛啤酒以东方味道香飘世界,自信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世界舞台,青岛啤酒用120年的发展历程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品牌的风采。1948年开始产品大批量出口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最早的啤酒出口品牌,青岛啤酒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啤酒出口量第一。目前青岛啤酒销往12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以欧洲、北美、东南亚为铁三角,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性战略版图。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牢牢树立了中国品牌高品质、高价格、高可见度的形象。
  国潮正当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以文化自信传递品牌自信。青岛啤酒将百年历史底蕴与当代时尚潮流、国际流行元素有机融合,让百年老字号持续焕发时尚新活力。每年都会在海外市场推出“生肖罐”产品,“中国结”元素、“青花瓷”设计等广受好评,中国的美猴王、八仙过海也因青岛啤酒而被海外消费者熟知。青岛啤酒节成功进驻非洲,青岛与利比里亚上演一场跨越万里的“干杯”,成为“一带一路”商旅合作的新亮点。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在消费者认知度方面,部分国家青岛啤酒认知度超过90%;青岛啤酒以其独有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创新时代感,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被誉为“舌尖上的外交官”,频频亮相于金砖国家峰会、G20峰会、APE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提升了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2023年,青岛啤酒以2406.89亿元的品牌价值,20年来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文化为魂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青岛啤酒120年的发展,结晶出了底蕴深厚的特殊文化资源。始终坚守“为生活创造快乐”的企业使命,青岛啤酒“好人酿好酒”的百年世训,孕育出了“守正创新、行信致远”的核心价值观,令百廿青啤以匠心文化、奋进文化和责任文化,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力。
  秉承“为了更美好的世界”理念,青岛啤酒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视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年来,企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匠心品质、绿色发展、关爱社会、倡导理性饮酒、携手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共赢等,与利益相关方实现价值共享。
  在经济责任上,青岛啤酒跳出单一的、线性的视角,倡导打造和谐发展、共享共赢的价值链,为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社会等创造可分享的价值。
  聚焦“双碳”战略,行业首推轻量瓶和啤酒废水价值共享项目,将啤酒废水“变废为宝”,为啤酒生产及污水处理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青啤方案”,已有14家工厂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服务乡村振兴,支援建设西藏日喀则市“鲁藏幸福家园建设工程”,在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山东菏泽、平度等地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积极探索集精准帮扶、产业带动、文化支持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在关爱社会方面,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积极捐款捐物;通过援建北川曲山镇青啤小学、连续多年设立“青啤奖学金”,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助力。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奖章,展现了百廿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百廿青啤将以谋新谋实的攀登者姿态,持续向上生长、向新而行,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实践道路上,扎根实业、做优主业,以一瓶啤酒连接世界,以一瓶啤酒做强产业生态,以一瓶啤酒赋能人民美好生活。坚持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中国啤酒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以新百年致敬新时代。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