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身边人讲身边事”

打通理论惠民“最后一公里”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7-09-22 09:53

编者按

从2015年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理论惠民“百千万”宣讲活动,即全市每年组织100名由市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组成的宣讲团开展重大主题宣讲活动;每年免费培训1000名基层宣讲骨干;每年组织开展10000场基层宣讲。活动开展近3年来,立足把握好宣讲主题、讲述好青岛故事、传播好青岛声音,宣讲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宣讲先进典型。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本报推出“理论惠民‘百千万’”栏目,把宣讲活动中的一些好典型、好经验介绍给读者。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贾 臻

本报讯 在洋河镇曲家炉村乡村故事会现场,曲家炉村宣讲员、老村支部书记孟光明,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大家讲述了曲家炉村从村庄生产生活旧貌到发展果树种植和旅游,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变化。老书记讲得声情并茂,老百姓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胶州市“身边人讲身边事”,打通理论惠民“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总结“实践+理论”宣讲模式基础上,胶州市深入开展了“身边人讲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把讲台彻底搬到基层,把话筒真正交给群众,通过讲述真故事、弘扬好家风、传播正能量,让群众看发展、思变化、感党恩。

故事时时发生,村村都有,但哪些故事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胶州市重点挖掘和梳理三类故事:村容村貌、移风易俗和道德典型。同时,放手发动群众,重点从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人群中选拔出德高望重的人当宣讲员。对于会说善谈的,就帮助整理出讲稿来,反复练习后再上台讲;不善言辞的,则采取访谈式、对话式,循循善诱,引出心底声音,讲出真实感情,以引起群众共鸣。

开展宣讲最怕没有听众,怎么解决组织听众难的问题?胶州市从一开始就坚持采取“N+故事会”的模式,载体多元化,避免形式单一。借助民主活动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农业专家讲座等机会,或是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典型评选表彰,或是邻里艺术团演出、电影放送等文化活动,顺道搭车,借梯上楼,适时灵活地开展宣讲。

为了让宣讲更有亲和力,每次宣讲讲台一般不设讲桌,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主持人一般从年轻妇女中选拔,先进行一对一辅导,再反复与宣讲员演练,然后才能开讲。这样的宣讲,如同座谈拉呱,群众倍感亲切。

而“舞台”式宣讲则采取快板、三句半、茂腔小戏、边说边唱等多种演艺形式讲故事,节目活泼生动,群众自然是百看不厌。在铺上三村,村里常年活跃着一支60多人的文艺队伍,胶州市派出文艺骨干辅导他们编排了《四个老汉赞德孝》《种粮大户臧艳花》等富有时代色彩的新节目,不但在本村演出,还经常外出巡回表演,为其他村输送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