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让文化种子深植基层沃土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6-07-13 09:54
    7月10日,22支来自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不同村屯社区的秧歌队聚集到该县烟筒屯镇南阳村进行秧歌会演,娴熟的动作、欢快的旋律不时引来围观群众的喝彩声。很多村民表示:“今天的秧歌比过去受看、精彩。”南阳村秧歌队一位叫刘淼的队员说:“我们村的秧歌队可都是经过专业老师培训的。”
    该县文化馆馆长吴琼介绍,针对全县秧歌表演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县文化馆3个月前与全县92支秧歌队结成帮扶对子。文化馆在县里举办秧歌舞培训班,进行专业辅导,然后选派多名秧歌舞教师到基层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现在群众文化红红火火,却普遍存在着专业文化工作者服务与老百姓文化需求不相符的现象,这就倒逼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文化供给侧改革。”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丽娜说,自今年年初开始,黑龙江省文化厅就把“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作为加强群众文化服务的一项载体进行强力落实。
    为衔接落实“结对子、种文化”工作,黑龙江省各级文化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省、市、县、乡、村结对单位的结对对象,征求双方意见后签订结对协议并建档管理,以单位结对和个人结对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
    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专门打造了全民公益大讲堂群文公益品牌;肇源县文化局开展了包括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事业机关等在内的“六走进”大辅导、大培训活动;木兰县吉兴乡文化站开展了培养十大群文品牌、百名文化带头人、千名文艺骨干的“十百千工程”;黑龙江省伊春市图书馆创新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形式,开展“林都情韵”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选派辅导老师到基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选拔优秀的诗歌爱好者参加诗文诵读活动;就连民间组织密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也主动和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结成帮扶对子,请省群艺馆老师对联合会辅导站的辅导员进行专业辅导。
    黑龙江省绥棱县文化局不但与基层单位结成帮扶对子,还利用自身优势走出绥棱,与身边县市、省外相关单位结对子,以共同开展调研考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形式相互提升文艺技能。利用绥棱农民画、绥棱黑陶、绥棱剪纸、绥棱二人转等县内特色文化资源,先后与肇东市、伊春市、宾县及吉林省东丰县等文化部门结成对子,提升了创作技能。
    “我喜欢扬琴那种独特的音律,基本曲调也能弹出来,但就是找不到要领和窍门。今年初参加了3个月的扬琴培训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多经典曲目我都能弹了。”一位扬琴爱好者说。除了进行专业辅导,黑龙江省还将群众文化骨干请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里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培训,让他们把所学带回各自社区村屯,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在当地种出文化。如大庆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歌舞、曲艺、版画等各种培训班20多个,自年初以来已培训2000多人。“通过培养大批社区乡村文化人才,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力,让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基层,并反哺都市文化。”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徐明毅说。
    据了解,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黑龙江省拨付500多万元资金鼓励支持“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各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都设立了专项资金,成立各级“结对子、种文化”示范点,制定培训计划,与下一级对口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开办各类培训班,帮助有需求的文化骨干打造各类晚会或创建艺术团体,从而提升基层文艺团队的艺术水准和整体水平。
    自今年年初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以来,黑龙江省文化系统通过多种“结对子、种文化”的方式,已结成文化帮扶对子5000多对,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00多期,培训人员15000多人,创建各类群文队伍2000多支,吸纳20万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张丽娜表示,今后省内的项目、政策、资金都要向“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倾斜,并将此作为推进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促进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