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智囊团”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6-07-13 09:49
    暑期将至,包括李元豪在内的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的首批50位学生,被分为9个小组分别赴乐山市五通桥、沙湾、犍为、沐川等九地的文化馆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相关的实践活动。据悉,该方向班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与乐山师范学院共建,主要教学立足于2014年8月在乐山师范学院挂牌成立的全国首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作为目前四川唯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性研究实体,该中心近年来立足川南,以基层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的“智囊团”身份,服务于四川基层公共文化事业。
    乐山是西部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的城市,是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给政府机关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决策、参考、执行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由乐山市文广新局和乐山师范学院共同建立的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于2014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创建之初就全面参与乐山市“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建设。
    “除了整体参与项目建设和材料准备外,我们还以子项目的方式独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项目创建。”据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刘瑶瑶介绍,早在2015年,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就汇集了四川省内公共文化领域数位专家,在成都初步评审通过了该中心有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首批20余个项目,2016年又陆续收到课题申报书40项。
    在项目课题公示中,记者看到,该中心课题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基层公共文化的政策理论研究、基层公共文化实践的应用研究、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研究等。刘瑶瑶透露,通过初步评审后,项目将于近期在四川省内公共文化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开题,研究成果也将作为智力支撑直接服务四川省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创新。
    “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治理模式的理论梳理,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应有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认为,研究中心的价值还体现在注重切合现代人的公共文化需求,特别注重对广大青少年的文化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而立足于该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为乐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项目的实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支撑。据悉,这也是全国首次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列入全日制本科生培养课程。
    据介绍,首届“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从乐山师范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中遴选50名学生组成。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讲座+现场教学+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类课程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讲座方面,将围绕2016年“地方文化资源”“艺术创作与辅导”“艺术鉴赏”等专题,依托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讲坛、“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嘉州讲堂承韵平台设置系列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才能。此外,首期“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的学生将自动成为乐山市文化志愿者,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在乐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的各类文化服务活动中完成见习和实习的学分。
    “能系统地学习公共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拓展知识和实践的机会。”据乐山师范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学生李元豪透露,学习期间,他们曾在乐山市歌舞艺术研究院院长吕勇的带领下,走进大戏院了解一台惠民演出的呈现过程,并参与策划了“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百姓大舞台,周周有精彩”晚会的彩排。“这些经验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目前,李元豪已打算学期结束后真正深入到最基层的乡镇文化站实践,为百姓提供文化服务。
    “这是一种双向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玉容介绍,通过高校培养的公共文化人才,将解决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这样既能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又能提高乐山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素质,同时,也能为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提供很多工作实践的平台。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