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好一个爱书人的节日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6-08-22 14:24
    “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上海书展是全民阅读的闹钟,每年8月都会提醒大家,拿起书本,重温书香。我很开心的是,经过这几年,情况颇有改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步入第十三个年头的上海书展已是上海促进全民阅读最重要的平台。虽然书展将于23日落幕,但如今的上海,书展之外,书香依旧四溢。
 
  500多家出版社、15万种图书,舞台中央留给了书籍和爱书人
 
  8月17日清晨,今年上海书展的首名读者吴广斌带着家人赶到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书展主会场。“在书展上,没有了只顾低头看手机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埋头在字里行间的人们。”这是吴广斌一家人的感慨,也是一年年与书展相约的读者们的心声。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主题一如既往设定为“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这些年的上海书展,不举办开幕式、招待晚宴,而是一直把舞台中央留给最精彩的书籍、最纯粹的爱书人。
 
  展位这边,与读者交流的也许是经验老到的出版人;门口那边,微笑着迎接读者入场的或许是主办方的相关领导;而在书展现场徜徉的,还有著名作家、知名学者……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带来15万种图书参展,书展期间举办8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900多位中外嘉宾在为期一周的书展期间与大家分享创作感悟和阅读体会。
 
  好一个爱书人的节日。
 
  “全民阅读的‘闹钟’,不光提醒大家‘多读书’,还要推动‘读好书’和‘善读书’。”徐炯说。
 
  今年的上海书展,继续坚持自己的态度,拒绝大批经不起推敲的养生类、理财类书籍入场营销,尽管此类书籍一直都很能吸引人气。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的出版物在书展现场做重点展示。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带来《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伟大的开端》《论人民民主》等图书来到书展。
 
  数据显示,2016上海书展集聚相关主题图书超过5000种。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2016年向广大读者推荐的120种重点主题出版物在书展现场整齐亮相。
 
  书展现场的读者们,没有浪费主办方的苦心。“我们社的书一直比较专业。但在书展上总能找到不少知音。如新出的讲量子卫星的《跨越时空的骰子》等书,销量都挺好。”来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李宏瑞说。
 
  800多场文化活动、900多位中外嘉宾,读书真正走进了生活
 
  书展最有诗意的地方在哪里?或许就在上海外滩新天安堂旧址。
 
  书展开幕前夜,建于19世纪的高高穹顶下,包括肖恩·奥布莱恩、莎朗·奥兹、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等在内的来自海内外的30余名作家、诗人、学者围绕“莎士比亚的遗产”这一主题,相互倾听对方的心声。老教堂没有空调,诗人们坐在长桌畔,暮色从彩色玻璃外透入,时光仿佛在此停驻。
 
  举办一场名家云集的论坛,是上海书展的子品牌——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惯例之一。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拓展为“上海国际诗歌节”,中外优秀诗人齐聚上海,他们的简历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诗歌奖项: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诗歌奖、英国艾略特诗歌奖、前进诗歌奖、西班牙雷纳齐旻托奖、古巴大卫奖……
 
  文学,正在成为这首城市协奏曲中的主旋律。
 
  如何将“独奏”变为“协奏曲”,进而带动全民阅读?上海书展采用的方法,是继续将阅读活动作为“并列主角”,在人流集中的主会场之外增设多个分会场,满足读者精心听讲和交流互动的要求,“通过一系列专题性的活动,将读者的阅读引向深化”,徐炯介绍。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上海书展分会场“思南文学之家”,与数名普通读者直接交流,“我正在尝试写一本关于爱的书,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我想寻找人们逝去的是什么,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
 
  2013年,上海书展首次将部分活动放在思南文学之家。书展结束后,这里形成了每周六举办读书会的惯例。一晃数年,这里早已成为全民阅读的“高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甚至曾在思南读书会上笑言,“你们也许不知道思南读书会在外面的影响力有多大,我觉得如果我不来一下,虚荣心就得不到满足”。
 
  在上海书展13年来的持续带动下,阅读在上海蔚然成风。每个周末,上海总有几十场阅读活动,让读书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茵茵绿草畔的小巧老建筑中,中外诗人们在“世界诗歌论坛”中畅所欲言。在上海群艺馆举行的“诗歌之夜”现场,读者方维芝静心聆听。她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读诗歌:“现代社会人们很浮躁,电子设备充斥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少了。诗歌可以构筑精神家园,让人们内心平静。”
 
  今年书展期间,有8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900多位中外嘉宾会与大家分享创作感悟和阅读体会。
 
  13年成长之路,7天阅读盛会,书展让城市书香更加浓郁
 
  13年前,人们怎会想到,若干年后,这共同阅读的7天,会成为全国性的盛大节日。上海书展,见证了一座阅读之城的文化飞跃,记录了因书籍而结缘的文化盛世。
 
  当然,书展更需要面向未来。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渗透的当下,作为书业的前沿阵地,上海书展同样释放出行业中出现的新信号。
 
  每年上海书展开幕前,都会按惯例公布“上海市民阅读调查”报告。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的阅读状况中“纸质阅读”虽然依然占有优势,但是与“数字阅读”的差距正在缩小。随着新生代的青少年读者群体渐次出现,预计未来几年内选择“数字阅读”的读者人数将继续上升。
 
  数字阅读,是书展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大部分阅读者而言,数字阅读更倾向于信息的“浏览”或“获取”,很大程度上容易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不过,这种“根据需要随时查找”或“有目的地选择性”的“定位”式阅读需求,却正是数字阅读的优势所在。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改变,而这也给传统出版业指明了某种方向,如定制化出版、专项化出版、集束化出版等。
 
  这些来自未来的光束,在书展现场同样有体现。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专题展开设了一个VR体验馆,读者需要抓紧绳索、成功走过吊桥才能拿到古籍。书不仅可以“读”,也可以“听”。在书展现场,读者能体验戴上耳机就能听的书,老读者们也在不甘落后地体验新科技。新鲜事物的出现,给书展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活力。
 
  实体书店的命运,同样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书展组委会主办的“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也在书展现场举办,全国31家出版集团领导和51家大型书店掌门人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落地,抓住机遇,实现实体书店的新一轮创新发展。
 
  有趣的是,正值上海书展举办期间,“钟书阁”——这家在读者群中有“最美书店”之称的民营书店,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商圈又开出一家分店。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浩表示:“钟书阁连锁店不断复制,就是希望把读者重新唤回到实体书店来。”    (记者 曹玲娟)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