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追赶超越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7-01-04 09:44
   “春打六九头,春雨贵如油,春山春水春杨柳,春草池边卧春牛……”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一家小剧场里,陕西省级非遗项目漫川大调借助云鼓、小蝶等乐器的韵律在山城的夜幕中飘荡。这家于去年10月试运营的剧场由当地旅游局出场地、文广局改造装修,山阳县剧团在无需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负责剧场的运营。
    日前,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追赶超越”主题采访活动在商洛市启动。在该市多个县区走访,不但让采访团感受到文化自信聚集起来的“共下一盘棋”的合力,更体会到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普通群众对文化发展的热情和期许。
    文化底气让乡村洋溢新感觉
    “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觉……”12月1日下午,商洛本地歌手张伟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乡村民俗文化广场唱响《走进新农村》。这场由商州区文化广播影视局联合沙河子镇党委、镇政府送来的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不少村民观看。爱唱歌的张伟是一家炼锌厂的工人,在近来一个月七八次的演出中,他唱得最多的就是这类接地气、带有泥土味儿的歌曲。他和他的老师根据陕西文化自编自唱的“秦歌”深受百姓欢迎。
    “王军治1万元,霍建文1万元,任奎500元……”在王山底村乡村民俗文化广场不起眼的一角,有这么一个因雨水冲刷而字迹模糊的长名单,该村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王生国介绍,这是他们村村民在今年春节期间举办文化活动的自发捐资明细。“平常的文化活动村上有专项资金,春节期间持续10多天的大型文化活动才需要村民自发捐资。”王生国指着广场一侧建有游泳池、文化长廊及一排拥有热炕、风箱等民俗体验功能的20户联排农家乐对记者说,这是当地继文化广场之后的又一乡村文化产业项目——“秦岭民俗风情文化体验一条街”,未来还将借助王山庙宇群、王山底水库等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王生国指着自己手机上一张篝火晚会的照片讲,那天这个广场吸引的人数远远超过当地村民的人数,今后这样的盛景将更多。
    文化资源转变成发展“教材”
    在山阳县,总投资1000万元、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的集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足以令许多经济较富裕的县区羡慕不已。
    山阳县文化馆馆长李军民说,老馆照旧是他们的阵地,如今不但有了设施、设备更加完备的多个部室,还有一个占地400多平方米、拥有上千件藏品的非遗博物馆,这样大型的非遗博物馆不但在商洛市的区县中是第一家,在全省也不多见。谈及上千件藏品的征集工作,李军民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因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些“老物件”便“长了脚”一样从民间汇聚而来,成为面向更广泛群众及游客展示当地文化、宣传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一个商州大地上的民间故事被改编成大型新编花鼓戏《紫荆树下》,并搬上“十一艺节”陕西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因排演《紫荆树下》所背负的那些沉重债务,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算得了什么呢?”作为该剧出品人的商州区文化馆馆长郝忠锋说。12月2日,在商州区文化馆非遗传承人与群众互动交流的大厅里,背对着《紫荆树下》演出盛况的视频投影,郝忠锋坚定而自信地看好这种文化投入对百姓、对群众社团、对演艺品牌的回报。
    文化自信汇聚正能量
    12月1日,在位于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的陕西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娃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平娃工艺品公司董事长王晓勇透露,去年公司销售额达700万元。未来,他们将更加自信地从“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角度,把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成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资本。
    面对由全县多个部门主动打破行政板块分隔、联手打造的“丰雅社”,山阳县剧团团长王有山对该社常态化演出场所有更为详细的规划。“等到明年,楼下的60多个座位正好匹配一辆大型旅游观光车的游客数目。楼上已经布置好了融读书、品茶、开展中小型雅集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我们将进一步依托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王有山说。
    “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商洛市委书记陈俊表示,商洛孕育积淀了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壮美秀丽的山水文化,铸就了商洛人民加快改革发展、摆脱贫穷落后的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影响力,汇聚起加快追赶超越、全面实现小康的强大正能量。
    “追赶超越是新常态下后发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之前表示,以文化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发展支柱产业的现实需求,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抉择,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