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文化“幸福快车”开到百姓家门口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7-06-12 10:18
   一座座现代化的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个个文化活动品牌活跃在大街小巷,一项项惠民举措让群众饱尝文化大餐。广州市花都区自2014年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城市的文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
   扎实推进网络建设
   花都原是广州北部的农业县,过去,这里的文化设施大都按照农村标准建设。虽然历经撤县改市到撤市改区以来的多年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有部分区域设施陈旧、标准不高。花都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硬件基础,花都区制定了《广州市花都区文化设施布点规划》,并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热潮。
3年来,花都区各级财政相继投入2.6亿余元,新建了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并启动了花都图书馆新馆、青少年宫、花都大剧院以及广州民俗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场馆建设。
其中,花都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花都区青少年宫建筑规模约2.2万平方米,包含一座能容纳1300人的大剧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花都区大剧院将建成20年不落后于城市文化发展的高雅艺术殿堂、文化课堂和精神食堂,以及综合性、开放性、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展示空间。依托资政大夫祠建筑群,以展示、收藏、研究、休闲和体验广府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广州民俗博物馆,被纳入“十三五”期间广州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花都区2016年重点项目,有望于2017年底完成。
此外,花都区还选择了10个有代表性的农村文化室,开展农村综合性文化室提升试点工程,探索农村基层文化室多部门协同建设、村居统一管理、综合开展服务的机制。目前,全区已建成252家农村(社区)文化室,实现了村社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和全开放,基本形成城区“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的布局。
   重点塑造品牌活动
   5月18日晚,“同饮一江水”2017广东打工者歌唱大赛在花都拉开帷幕,大赛历届优秀歌手代表以及来自广州花都的文化义工、国光电器公司员工代表联袂为现场观众奉上精彩演出,成为花都区创新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花都区每三年举办一次街镇文化节、文化欢乐节和合唱节,每年定期举办中国(狮岭)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和青少年暑期文化节,每年举办新春文化系列活动、端午主题活动、中秋晚会等10多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努力让每一次全区性文化活动都办成吸引、聚集群众的精品。
花山小镇文化创意园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基地;花东镇整合华侨文化资源发展侨文化,被国务院侨办授为“侨之家”;梯面镇依托“全国生态示范村”红山村举办油菜花节系列文化活动,成为新兴宠物旅游行业的消费热点;炭步镇依托古村落挖掘古村落文化,成为“广东省古村落文化保护基地(岭南村落)”;狮岭镇围绕皮革皮具产业打造“皮革皮具文化节”,被授予“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花都区围绕“一街(镇)一品牌”的思路,实施街镇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花都区还依托汽车、空港经济、皮革皮具、珠宝、音响等产业,定期举办汽车旅游运动文化节、皮革皮具节、珠宝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既营造了文化氛围,又提高了产业知名度。在园区和企业,歌唱大赛、摄影大赛、征文大赛以及篮球、足球等竞赛层出不穷,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了精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花都区文艺创作成果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舞蹈《抢头灯》,小品《新生》,音乐剧《祈愿风筝》《巅峰冲刺》,街舞《八路军敢死队》,南音弹唱《最美的新娘》等一批作品先后在广州市羊城美育节首届校园音乐剧大赛、“羊城之夏·花城花开·文化有约”2016“炫舞青春”青少年街舞大赛、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等比赛中获得佳绩。尤其是花都合唱团成立7年来,先后获得了10多项全国或国际大奖,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创新优化活动机制
   在花都,各文化场馆明确了免费开放项目、优惠收费场地及时间段、享受免费或优惠收费的群体对象等开放内容,确保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14小时,其余时段对特定人群施行低收费开放,并将惠民开放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据统计,2016年每天到场馆活动的人数约3800人次,全年进场馆活动的总人数达到130万人次。
   花都区广泛开展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籍、展览、骨干培训“六下乡”活动,实现全年每个月、全区每个街镇全覆盖。与此同时,“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文艺舞台”“流动展览馆”遍及城乡和企业、学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幸福”。
   花都区还着力提升文化场馆服务能力。区图书馆新增5个服务点,流动图书馆深入边远学校和农村,极大地丰富了偏远学校孩子们的阅读生活。同时,成立了花都区“知识视界”数字科普图书馆,开通了区内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依托各文化场馆,花都区举办了“市民学堂”“道德讲堂”“文化花都”三大讲堂。为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花都区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全区188个村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在村文化室配置公共电子阅览设施,开通了wifi和网络电视。
   此外,为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益,花都区图书馆完善少儿图书馆和盲人阅读区功能;文化馆定期举办针对老人、少儿、残疾人和农民工的文化艺术培训班;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广州民俗博物馆免费向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开放。新建文化设施均配备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