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

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8-02-23 09:55
    近日,全国各省区市的“两会”陆续圆满落幕。纵览各地“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等,不难发现,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等将成为各省区市政府的工作重点。那么,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文化产业要想大显身手,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进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需要明确新思路和新方向。
    以文化产业新业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党的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切实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地方“两会”举行期间,各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接下来工作重点进行了充分部署,文化产业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一直都是山东省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据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120亿元,翻了近一番。在接下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部署上,山东省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文化强省新途径,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影视创作生产高地,建设青岛电影基地等一批影视产业基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一带一路”版权贸易洽谈会等。
    “速度掉一点不可怕,关键看掉的是什么,如果掉下去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统动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就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山东省省长龚正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在促进文化消费中,便民利民惠民
    无论是高速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的受益者都是人民群众。因此,地方“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等议题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此外,进一步改善民生、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参会代表、委员所提议案和提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产业领域极为关注文化惠民与文化消费。
    天津市“两会”期间,天津市人大代表、津南区区长刘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天津市津南区将充分利用会展中心、特色文化、海河教育园区三大资源,进一步惠及民生。“今年,津南区将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更多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国办幼儿园的数量,让三级卫生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同时加快津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丰富百姓的精神食粮,让市民能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刘惠说。
    除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以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精准补贴等为主要方式的文化消费类活动也是文化惠民、便民、利民的重要手段。2017年,山东、北京等地都积极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在提高当地文化消费水平的同时,培育当地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从而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以北京市为例,2017年北京市第五届惠民文化消费季实现直接消费金额162.1亿元,惠民金额高达10.3亿元,该活动不仅提升了展览、阅读、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活动的质量,更拓展了文化融合业态与文化消费模式,形成了北京市文化消费的新格局。
    “去年,我们向北京的消费者免费发放了5000万元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通过直接补贴拉动文化消费。”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在日前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的“为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记者会上介绍,北京市正在研究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惠民平台,大力推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地方“两会”举办期间,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从文化产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出发,文化扶贫、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意识、打造文化特色小镇等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产业扶贫要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的特色和品牌。除了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文化资源也是值得培育发展的对象,进而形成新的可持续性强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式。”谈及建立文化产业扶贫模式,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理事长蔡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采取“一个省级社会组织帮扶一个地市州”“社会组织+企业”等模式助推产业扶贫,打造“一县一品牌”,让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脱贫攻坚工作。据蔡凌云介绍,近年来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在巴中市恩阳区灌子沟村开展“行走的画廊”公益项目,邀请艺术家在民居墙上绘制壁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旅游景观,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
    文化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方案。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有助于满足当地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小昆山镇是上海市首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在改善居住质量方面已有成效,但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仍有提升空间。”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陈永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后,还有一个文化文明涵养的过程。“小昆山镇是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我们将打造‘二陆’文化广场和镇图书馆、市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找到传承本土文明的载体。”陈永明说。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