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牛鼻子” 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发布时间:2018-09-12 11:18
    随着四川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已成为衡量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快速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是品牌塑造的重要载体。以自贡彩灯、建川博物馆为例,这些文化品牌能够较好地体现全球视角、时代眼光,能够实现地区文化形象的创新发展,对提升地区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具有重要意义。四川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品牌大省,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创新的态度加快发展文化企业,创造具有四川文化内涵的世界级品牌产品,引领消费的同时传播巴蜀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来自小微文化企业,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整体实力则取决于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特别是随着“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在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涌现出一批高速增长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这些企业大多由行业外资本投资组建并逐步发展起来,促进了文化与其他行业领域的跨界融合。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体建设、竞争力和影响力以及规模效益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对此应加强以下方面:
    加强顶层设计。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尽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在追求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以四川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获取和提升企业内在优势,有效整合行业外部资源,推动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数量的增加向品牌塑造战略转型,打造一批导向正确、创新灵活、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集群,形成四川文化特色品牌企业优势。
    扩大产业视野。提高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合纵连横,加快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鼓励支持有效通过收购、兼并、合并、合资、战略结盟等方式和入主控股、托管、信托、租赁、发行可转换债券等产权融资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两方面协助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强化文化与科技、旅游、生态、金融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文化行业独角兽企业,打造四川文化企业旗舰。
    着力创新意识。对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着力突出四川元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思想文化内涵,打造优秀文化产品,形成强势四川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应当及时抢占产业技术链竞争的制高点,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在技术装备、内容建设等方面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强化载体支撑。要着力加强重大产业载体建设,成立省级文化投资集团,打造旗舰型平台企业。加快整合少数民族演艺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成立四川民族文化演艺集团等,加快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整合四川特色文化资源,成立四川文化贸易集团,实施巴蜀文化全球推广计划,构建巴蜀文化推广多元化、多层次体系。
    培育上市企业。要大力支持文化企业改制,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要加快培育龙头文化企业上市,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为重点,打造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入选文化企业的整体规划和上市辅导,加快上市步伐。
    完善政策体系。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省要重点围绕市场准入、财政、金融、税收、土地、文化消费、对外文化贸易等重点领域细化政策支撑,为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更好地在省委、省政府“治蜀兴川”的战略指导下规划四川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