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上海向2.0版升级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0-09-03 15:05

■专业实训干部在商汤科技参观学习。 胡相洋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模式涌现、体系领跑、平台突出、场景多元……作为国家正在建设的标识解析五个顶级节点城市之一,上海以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支撑,依托工业互联网,正在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形态进行颠覆。今年6月,随着“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推出,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上海也正推动工业互联网从“政府主导、企业试点示范”的1.0阶段,加快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2.0阶段升级。

互联网的这把“火”,正在上海体量庞大的工业领域“烧”起来。近日,专业实训干部分赴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洋山港无人码头、智能云科等科研机构、协会组织、企业平台实地参观学习,解码上海如何打造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工业互联网模式不断涌现

个性化定制,是上汽大通的一面大旗。现在,用户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选配一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爱车,目前D90有多达70%的订单来自线上;拥抱工业互联网,C919大飞机这项看似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化繁为简”,200多万个零部件实现人、机、车间与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的广泛互联;由上海建工建设的建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应用工程不少于100个,示范工程降低建造成本10%,缩短工期25%,资源节约率也达到20%以上;上海三菱电梯建立起辐射全国的大型用户服务中心,对6万台电梯进行远程监视,实现从“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的战略转型;上海三枪(集团)搭建起服装行业全产业链精准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中小企业超过50家,智慧门店接入超过100家,正逐渐形成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的示范;智能云科聚焦机械制造垂直领域,能实时捕获3万台数控机床性能异常,通过个性化保养服务将机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上海已推动汽车、集成电路、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300多家企业创新应用,平均降本7.3%、提质6.1%、增效9.2%,并带动10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了宝信、上海电气等15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逻辑,既有对标国际标准的顶层设计,还有接地气的企业应用场景。汽车、港口、电器、大飞机、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既是独立的工业‘生态圈’,又以平台为依托,实现‘破圈’互联。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正在为‘上海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持续赋能。”专业实训干部李德强总结说。

三大体系全面领跑

网络、平台、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三大体系,而上海正实现全面领跑。

“网络是基础。对于网络而言,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就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业务发展部主任凌颖说,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标识(编码),但要融入到整个产业体系、全国甚至全球,就要有统一的能融合互通的标识解析体系,而国家顶级节点就是整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环节,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

上海正是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城市之一,其他四家为北京、广州、武汉、重庆。据悉,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上海已在2018年底正式启动标识解析体系上线运行,新材料、核电、汽车、船舶等一批重点行业二级节点也在加速落地,并逐步向长三角地区进行服务辐射。

平台是构筑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我们了解到,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上海布局了集成电路、类脑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工控系统安全、北斗导航等多个功能型平台,并以此为抓手,聚焦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专业实训干部李兴华说,同时,以海尔数字、上海理想、用友精智等为代表的一批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上汽集团、中国宝武、上海电气、智能云科等一批面向装备制造、钢铁化工、航天航空重点产业的行业级平台逐渐涌现,梯度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逐步成熟。

善于下“先手棋”,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贯的品质。

2017年2月,“工赋上海”首次“华山论剑”,《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率先发布,提出用3到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如今,三年收官,成效斐然,上海各行业企业在各自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工业互联网的“上海模式”,效能实现叠加、聚合。今年6月19日,上海印发《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按下建设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的“启动键”。

“这一次,上海把目光聚焦在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发展的工业转型之路,目的是通过提出‘工赋引擎’‘工赋载体’‘工赋服务’‘工赋生态’四个‘赋能’任务,真正让工业企业实现能力增值。”专业实训干部窦亮亮说。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