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上海错过了互联网?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0-09-04 13:45
拼多多、哔哩哔哩、小红书、支付宝、平安好医生、喜马拉雅等科技互联网平台纷纷扎根上海,上海“互联网产业带”加速形成——
谁说上海错过了互联网?
■2018年,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


“上海为什么没有BAT”,这是一个困扰了上海长达十年的问题。

近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支持的“在线新经济(上海)50强”榜单发布,拼多多、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盒马、支付宝、平安好医生、Ucloud(优刻得)、云知声、阅文集团等企业上榜。

这份榜单上,涉及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的企业占比最多,有15家;其次是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类企业,有14家;电商零售行业的企业有13家,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可以看出,上海的互联网企业既有着拼多多这样的巨头,也不乏类似小红书、得物这样小而美的新贵,通过社群营销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速发展;生活服务领域的企业彻底打通线上与线下的消费场景,延展自身业态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榜单中发现,很多企业是在线新经济的“幕后英雄”,离人们的生活较远,但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制造密不可分。

这份榜单充分展示了上海在线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中国互联网经济正在进入“下半场”,上海走出“为什么没有BAT”的困惑,开始后来居上。

走出“BAT”之问,成为最佳“试验田、引领者”

有关上海错失互联网时代的讨论,要回到两年前,一篇题为《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的热文,刷爆了朋友圈。文章所给出的原因归纳一下大概是:政府对早期企业缺乏扶植,地价、创业成本、合规成本太高;政府学香港搞总部经济、搞地产,挤占了小企业空间,影响了职场氛围;文化上崇尚给大公司、外企打工的买办文化,欣赏精致生活,缺乏拥抱草根的热情;年轻人求安稳享乐缺乏创业精神,不思进取……

上海主流媒体几乎都对此做出了回应。《新民周刊》点评:不是因为这个城市特别适合互联网发展,所以有了BAT扎根于此的傲人成就;而是因为BAT先扎根于此了,所以这里适合互联网蓬勃发展。“马云是浙江人,创业前在杭州当老师,你觉得他创业之初到底会在哪里?同样是浙商的郭广昌,复旦毕业的,复星就自然选择了上海;马化腾是深圳大学毕业的,这里有他最熟悉的同学和环境,你觉得他会去北京上海创业么?”

当时,上海各界的讨论最后指向一个共识:每个城市的禀赋不同,决定了其定位不同,再加上不同产业发展的时机和风口不同,因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套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正确的时间遇上合适的发展才能顺势而为。

回顾近30年的互联网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主流的互联网公司本质做的都是消费互联网。而上海的核心特点和竞争力是优秀的贸易政策、高效的金融清结算以及灵活的工业扶持策略,这一切在2C(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浪潮下,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务实,但确实是没有声量。消费互联网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玩“流量生意”,这需要的是更小的包袱、更激进的策略、加速快跑。

在这次全民大讨论发生的2018年,外资企业以约占上海2%的企业数量,贡献着全市20%的就业、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和65%的进出口总值。金融贸易和高端制造是上海城市经济的核心,在著名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真正涉及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少之又少,而绝大部分入驻企业是医疗、航天工业、半导体芯片、精密仪器制造等尖端技术的公司。

在5G、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等新风口之下,金融、贸易、制造业等方面的强健基础,意味着上海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互联网商业格局地位可能会大为提升。

随着互联网发展从四大门户和“BAT”主导的前两个时代,跨入第三时代,上海正迎来全新机遇:从成立到赴美上市,拼多多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且市值后来居上超过京东,趣头条、流利说等企业,也刷新了同行的上市速度。在“互联网+”新生活领域,拼多多、阅文、美团点评、饿了么等互联网“下半场”的新业态,上海不仅没有缺席,还成为最佳“试验田”和引领者。

上海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厚积薄发,到了半程发力之时,快速主导了细分市场,带动上海互联网产业增速领先全国。

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上海互联网相关业务收入增速达38.7%,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持证互联网企业有1966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产值约为2890亿元,仅次于广东。尤其是在细分领域龙头众多,20家头部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数量仅次于北京。

上海“互联网产业带”加速形成

细心者可以发现,上海头部互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金融信息服务以及网络游戏等领域,并形成了一定的地域集聚。

统计显示,上海占据了全国40%的网络游戏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具备业态最为完善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有研究者对在浦东张江、徐汇、长宁、杨浦等区域形成的互联网产业带进行过不完全统计,发现这些区域占据上海互联网行业80%以上的产值。

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表示,这个产业带与上海的中环线高度重合,这样的重合不是偶然。中环线两边是上海城市更新最大、产城融合最好、商务成本最佳、交通便捷最强的区域,已形成了漕河泾、临空、长风、市北、五角场、张江、三林等巨大的产业空间载体和一大批房价合适的住宅小区,成为上海产融深度结合的“黄金产业腰带”。

而且,这些园区大都是由厂房、仓储、物流等大空间更新形成。因此,无论是“穿衣戴帽”改建还是新建楼宇,环境都比较宜人,空间组合大中小都有,回旋余地大、韧性强,非常适宜青年人创新创业。企业从小到大,能发展、留得住,特别有助于爆发性强、成长性快的在线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发展,快速成长。

美团点评副总裁毛方深有感触:“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天然需要相对低的商务成本,因此逐渐在黄浦江两岸,沿着中环线形成产业集聚带。”

同时,这些区域有着互联网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杨浦区有复旦、同济,长宁区有华东师大,徐汇区有交大、华东理工等名牌学校,而张江不仅聚集着大量科技企业,也拥有一些高校的分部和基地。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氛围,为所在互联网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优质人力资源。

区位禀赋固然重要,当地政策的加持同样不可或缺。

上述这些地区的政府,这些年来都在极力支持当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依托各类开发区和科技园区,提供多方面支持和便利,为互联网企业的孕育和发展壮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长宁区是典型代表之一。自2016年提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以来,不断营造政策环境,持续打造“数字长宁”。如今,携程、美团、大众点评、拼多多,总部均设立在长宁,4400余家智能互联网企业更为长宁乃至上海形成新的产业集聚效应。

新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持续涌现的新业态和越来越细分的垂直领域,让长宁的互联网产业生态正从“树林”向“雨林”进阶。“能够在4年多的时间里发展至活跃用户6.28亿规模,拼多多的发展离不开上海尤其是所在地长宁优越的环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上海的人才储备、信息服务体系,及各大物流企业总部的聚集,构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同样,以创新创业著称的杨浦,培育出了优刻得、流利说等一批行业“新贵”。优刻得创始人兼CEO季昕华表示,创业之初,面临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多种问题,杨浦的创业基地提供了产品试制、场地落实、培训从业人员、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系列“批处理”服务,成为创业者的“靠山”。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优刻得找客户找合作伙伴只需要跑几个楼层就能办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最近,上海又推出“在线新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对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生鲜电商、远程办公等行业,无疑再添一把火。

专家表示,纵观上海互联网企业这条黄金产业带的崛起,除了其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外,良好的市场化氛围也是重要因素。在未来的互联网领域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依然要站对位置,把握尺度,要“引导”而不必“主导”,要“推动”而不要“拉动”,始终让市场需求引领着各个行业的转型发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淼淼 综合自《解放日报》、东方网、36氪、《新民周刊》等)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