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让企业成为“人才伯乐”

深圳迎来第四个“人才日”,为人才立传,使人才得利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0-11-02 14:30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深圳记者 梁 超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发弘扬企业家精神。”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今年11月1日,深圳迎来第四个“人才日”和第二个“企业家日”。同样是这一天,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赋权、赋利、赋能,激发创新能动性,创造更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特殊的时间,让人才备受瞩目。40年来,“深圳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人才。

“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

“深圳就是一个大麦田,天好水好土地好,小麦粒都能长成胖乎乎的‘大白’。”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现场嘉宾阵阵掌声。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主任工程师王建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深圳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11月1日上午,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在五洲宾馆隆重启幕,论坛以“开放 包容 先行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为主题,邀请7位嘉宾发表演讲,向世界贡献深圳人才的思想盛宴,传递深圳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开放包容胸怀接纳全球英才的决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从“发现发明”谈人才培养,他提出跨学科顶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本科教育阶段,由原来的4年制,改成2+2,或者3+1,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创新教育,从而打通从跨学科本科到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无缝衔接,打造交叉环境,重构课程。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深圳最具创新基因,有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深圳信息化基础雄厚,是全球信息产业之都;深圳有着“双区驱动”政策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认为,人类走到今天,靠的是合作与共享,人类的明天,还需要继续合作与共享,鹏城云脑基础设施将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而且,开源开放的鹏程云脑生态将助力深圳集聚人才。

从制度到服务不断创新

根据往年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共引进各类人才26.3万人;2018年1至11月,深圳市人才引进数量达到23.74万人;2019年,深圳新引进人才28万人。截至目前,深圳全市人才总量超过6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总数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14万人。深圳已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活力和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深圳因人才而兴,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渴望和尊重人才,为人才发展厚植沃土。深圳将11月1日定为“人才日”和“企业家日”,双“日”并立,就是要为人才立传,使人才得利,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深圳之所以吸引人才,从制度顶层设计到配套保障措施、从大环境营造到个性化服务都有探索创新。近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鹏城英才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等国内领先的人才政等相继出台,人才政策不断放开。

同时,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将建立形成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成表示,深圳这一制度创新,调动了作为生产力要素最重要的劳动者也就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将极大地推动科研院所或者大学等研究机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搭建平台引才育才并重

40年来,市场化是深圳始终充满活力的奥秘所在。“市场”不仅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更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了公平、开放的竞争空间和环境。深圳努力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种好梧桐”引凤凰,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国内外创新人才。

在引才用才方面,深圳让企业唱主角,引导企业长成遍地开花的“梧桐”,通过激发市场活力释放人才活力。目前,深圳近九成研发人员在企业,超七成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为表彰深圳引才主体在“引才聚智”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0家单位荣获2020年度“人才伯乐奖”。据悉,深圳自2016年首次颁发“人才伯乐奖”以来,全市共有83家单位获得这一奖项,有效激励了各引才主体的积极性,加速了人才集聚和创新发展。

除了引才,深圳还走出了自主培养人才跨越式发展新路。目前已建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打造高质量研究型大学,创建国际大学园,着力培育国际化人才。另外,深圳是中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不断优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可尽情发挥的干事创业平台。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