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 |
2020年12月,福州、广州、青岛、重庆四座城市先后发布新的落户政策。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改变落户条件的远不止上述四城,无锡、沈阳、宁波等越来越多一二线城市陆续加入“抢人大战”。
其中,人才高地上海的努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一众二线城市。在“2020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上,上海发布了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重要人才政策,同时发布的还有面向全球高层次人才的“求贤帖”,目前已征集了1707家单位、10040个高层次人才岗位。
这是上海汇聚海内外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怎样才能栽好 “梧桐树”,引更多凤凰来此“筑巢”?针对如何引才、用才、留才,上海近年来不断发力,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到人才环境、人才服务,多维度支撑人才建设,努力打造海内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口、人才的战略意义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青岛拜师上海,取经上海的人才战略亦是重要课程。
人才标准与时俱进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继2020年6月李佳琦落户上海后,最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网站公开的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进公示名单显示,22岁的流量明星杨超越即将作为特殊人才成为“新上海人”,落户临港新片区。
从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初衷来看,将杨超越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显然具有诸多好处。一是彰显临港新片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放姿态,展现上海作为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所拥有的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二是凸显临港新城作为自由贸易区的独特吸引力,以期通过特殊人才政策的先行先试,为人才的引入带来示范效应、创造强大的吸引力;三是作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流量明星”,杨超越显然符合“流量经济”的战略导向,为上海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树立了典型,发挥了榜样作用。
两位学历平平的流量明星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落户上海,引发了关于人才标准的大讨论。事实上,上海对此的态度很鲜明,判定人才的标准也很先进——在新形势下,只要是能够创造社会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优秀的快递小哥、保洁阿姨。面向未来,人才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学历、职称来定义,而是要与时俱进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相匹配。上海通过不断创新人才标准赢得了人心。
人才政策精准开放便利
要建设世界级的人才高地,实施更加精准、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政策是必由之路。
2020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上,上海发布了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重要人才政策。这并不是当月实施的第一个人才政策。这段时间,一系列人才政策在上海“落地开花”。这些政策从落户年限、出入境服务等方方面面为人才提供便利。让包括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的“居转户”人员、引进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等各类群体,都成为了政策的受益者。
“政策组合拳”昭显了上海“聚天下英才”之决心和求贤若渴之诚意。当然,目前来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继上海人才新政“20条”“30条”之后,2018年上海发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聚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等13个上海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量身定制,一人一策”遴选高峰人才,进一步推动上海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有19万余人,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530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8亿美元,12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驱动力的创业企业,其中境内上市企业达35家,境外上市企业10家。同时,在沪工作的外国人达到21.5万人,占全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人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汇聚全球人才不仅需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更要筑巢引凤,营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良好环境。如何用岗位引人、用事业留人便显得至关重要。
2020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上发布了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求贤帖”,目前已征集了1707家单位、10040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除了峰会现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中国使领馆的留学服务网也同时向全球发布上海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
人才要“引进来”,更要能“尽其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发展最具竞争优势的软实力。
自2013年起,上海连续七年举办“中国海归创业大会暨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大会”,通过资金与项目对接,整合科技资源配置、课题论证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等,为海归经验传承、聚集创新人才提供舞台,打开了一扇上海对外广招四方之才的窗口。博通集成、英语流利说、一药网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在此平台上得到关注和孵化。
不仅海归人才在上海找到了施展价值的舞台,外籍人才也将上海视为事业发展的沃土。在不久前科技部发布的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中,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在这项评选中实现“八连冠”。
人才服务主动靠前
说到底,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还要依靠政府部门主动靠前的贴心服务。
2019年4月,浦东国际人才港正式开港,覆盖集成整合80项人才审批业务,开设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服务系统,形成“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的工作机制,成为上海市首个人才公共服务示范窗口,一年里累计服务国内人才超过19万人次,海外人才超过9600人次。
“海创大会”今年升级为“海聚英才创业大赛”和“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为海归人才提供了一个“以赛引才”“以会聚才”的大舞台。
目前,上海全市各区已有2500多个项目报名投身到这次大赛中,33个优秀项目晋级总决赛。同时峰会还将筹建上海市海聚英才创业投资基金联盟,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搭建起融资服务平台。
入选2020年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前33强的维安半导体公司项目经理张伟感慨:“我们是政策的受益者,今年的参赛项目启动资金就来自张江专项资助。此外,政府的工作人员还会上门为我们解释政策,帮助公司的相关人才解决户口问题,更好地留住人才。”
(整理自央广网、上观新闻、东方资讯号)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