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17-07-04 09:18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适合其本国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我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12个词24个字,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目标。

认同是认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和相互统一的过程,即认同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认识,二是实践。价值认同是将某种感知和认识逐渐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认同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可、接受,并主动融合自觉贯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按其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身思想行为与价值观的要求趋于一致的活动过程。

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传播的关键。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认同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但由于受到不同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的冲击,个别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工作中有偏离核心价值观的倾向,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与中流砥柱。

认知是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认知,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认可、接受,当然更谈不上主动融合和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欠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缺乏足够的了解,没能很好认知、掌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要提高理论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切合点,深入实际,走群众路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有什么用。要让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阳春白雪式的抽象理论,它和党的群众路线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可以具象化、通俗化、大众化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认同并积极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真正的思想引擎和意识主导。其次,要正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困难。不少基层领导干部所受正规教育欠缺,漠视理论知识,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再加上基层培育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都会增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

要创新培育路径,注重实践成效。第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基层党员干部大多生活在乡镇,民风淳朴,民俗多样,在对其培育时,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培训主体个性化的需求及其理解能力,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更具有感染性,更接地气。第二,树立榜样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我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生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自我价值观念,从而自发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宣传,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但更需要新技术手段的传播与推广,尤其是要建立新媒体传播阵地与平台。要把新媒体作为基层干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阵地。在传播内容上,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微游戏、微小说、微视频、微漫画等,推广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传播时段上,要适合广大基层领导干部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在传播渠道上,不妨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主,重点放在微信平台上,并结合传统的新闻网站与微博平台,以案例、故事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在这些平台上传播,使人们在生动、有趣、感人的宣传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记者: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