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激活内生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2-12-28 12:21

■莘县路口袋公园。

■市南区小学生登上海洋科考船开展研学活动。

■市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优质康复训练设备。

■“才耀湾城·智汇市南”高校学子就业深度体验营活动。

■“诗意市南 樱你而来”主题彩绘景观。
 

  2022年前三季度各区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市南区GDP达到1120.97亿元,经济增速达4.8%。作为主城核心区,市南区经济增速无疑为青岛主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各地正紧锣密鼓部署“拼经济”,市南区更是一马当先“抢订单、拓市场”,政企齐心,马不停蹄努力抢回“失去的时间”。步入城区发展快车道的市南区,正全方位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

  实体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跨越欧洲11个国家、23个日夜连奔24座城,这股拼劲让彼图科技上个月新增千万元订单;同样“跑步出海”,开创食品与英国零售巨头TESCO达成首次合作,签下200万美元订单……连日来,市南区外贸企业接连拿下海外订单,这背后离不开政企合力。

  “市南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学习理解、武装头脑上走在前,在知行合一、贯彻落实上作表率。”知行合一也为市南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实力。

  从一组“硬核”成绩上看:前三季度,市南区新注册亿元以上内资项目85个;实际利用外资4.75亿美元,同比增长39.43%;新招引纳统企业23家,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储备重点在谈项目93个,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截至10月,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07万户,同比增长7.12%;新登记企业6269户,同比增长6.11%,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当下,市南区正锚定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目标,打造活力经济先行区,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为更多企业打开全新发展空间。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市南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新兴产业上,加快培育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构建完备的“6+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北方的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高地。

  据介绍,市南将抓住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结合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引进资本、项目、技术、人才,以产业为重点,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加快22个城市更新单元建设,建设“E+航运科技产业园”、鲁商中心等都市产业园二期、三期,推进总投资372亿元的179个城市更新攻坚项目,有效确保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点燃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聚焦全市24条产业链,市南区用好“招创投、创投招”等创新打法,计划引进一批20亿元、50亿元重大项目。按照“更新拓新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签约、开园即满园”的思路,加快建设总面积100万平方米、未来产值过百亿元的8个都市园区,实现“引进一个大项目、提升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塑造市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为了提高政策精准性,市南区上半年修订出台《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修订版)以及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律师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领域新政策,形成以“政策20条”为总纲的1+N政策体系,拿出5.1亿元奖励600余家企业,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助力企业发展。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精细化服务企业的工作方案》出台,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化服务企业工作,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

  该方案搭建起操作简便流程清晰要素集聚的企业服务智慧平台,实现全区市场主体分区分类全覆盖包联,梳理国家、省、市政策形成个性化行业政策包,试点政策全程不见面线上申报,在各街道试点建设街道级企业服务部,建立全国首个区县级营商环境特色指标体系。

  在新的起点上,市南区聚焦点更加明确——将全区营商环境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让营商环境转化为发展生产力。

  城市更新赋能城区升级

  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市更新建设作为全区检验“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第一战场”,更是市南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市南四大班子顶格推进,区指挥部办公室建立台账、挂图作战,组织开展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停车设施建设等八大行动。市南区承担的51个市级攻坚项目实现了100%开工建设。

  目前,中山路片区入选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名

  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六街口地下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禹城路人防改造停车场项目投入使用;18个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受益居民1.3万户。累计完成6万平方米违建治理任务,超额200%完成全年任务;建成50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完成9处立体绿化和8个山头公园整治,建成4处口袋公园、7条林荫廊道,“花海市南”200余个节点花团锦簇,居民纷纷点赞。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咱青岛人热切期盼的。看着人气、商气和烟火气渐渐回归,我们心里幸福又满足。”家住大沽路的刘女士说,她有时间就去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逛游一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的大青岛,老城回忆多。”

  聚焦历史城区更新板块,市南区正有意识地保留、延续城市发展的“根”和“魂”。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老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形成一房一文化、一房一品牌,讲好“老城故事”,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区充分运用元宇宙、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历史街区内的百盛、天主教堂、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以及栈桥、大鲍岛、海上皇宫等地标,接续上演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视觉盛宴,打造中国首个元宇宙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是青岛历史城市保护更新的典范案例,今年“十一”期间,开馆即“出圈”,入选“山东十大热点景区”。不曾想到,过去20多年来,这座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由于违法建设遮挡,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在攻坚拆违后,市南区对建筑保护修缮,9月份建成中山路城市记忆馆,运用虚拟现实、艺术营造和创意视觉科技元素,打造历史城区文脉传承支点和游客流量高地,实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南区加大力度保障民生,以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为前提,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保持在70%以上。开展创业孵化赋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前三季度新增就业3.7万人、失业再就业6800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帮助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挽回经济损失约3360万元。

  ——完善提升20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实施空巢老人独居安全保障工程,优化智慧助餐服务模式,1.4万余名老年人吃到便利优惠的暖心饭。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做强“喃喃解忧”救助帮扶品牌,将困难群体供养标准提高10%,累计发放各类救助帮扶资金4057万元。

  ——擦亮最优教育品牌,升级优化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改革,镇江路小学投入使用,连云港路小学、锦绣华城幼儿园开工建设,完成17所学校、幼儿园维修改造工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以上,优质园占比82%,提前两年完成全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扩增指标。

  ——强化卫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升级改造3个社区国医馆,加快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

  一个个数字散发出直抵人心的温度。

  此外,为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市南区以“暖心市南,诉求速办”为宗旨,聚焦基层所需所盼,升级打造了“暖南诉办”诉求解决平台,畅通民意渠道。

  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到“暖南诉办”,提报诉求、地点、照片、视频等,提交诉求后,可以在“我的诉求”里查看事件办理情况及回复情况,一目了然。

  在稳就业方面,市南区联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8所驻青高校举办“才耀湾城  智汇市南”线上线下系列招聘、重点见习基地企业“直播带岗”活动、“就在青岛  共赢未来”系列线上线下招聘,共计29场引才活动,汇集辖区企业800余家,提供2.27万个岗位,共计7000余名学生参与,收集简历8600余份。

  市南区将继续聚焦青年人才“引育留”工作,打造“才耀湾城  智汇市南”特色工作品牌,广泛宣传就业政策、推荐就业岗位,以大数据智能算法赋予数字标签,分析青年兴趣优势,为不同青年群体开辟“落地”渠道,让广大毕业生留在市南、扎根市南,在市南这个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董 柳  王一婷)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