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和美乡村绘就共富新图景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4-02-08 11:08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走出一条适合崂山实际、独具崂山特色的“生态先行、农旅融合、城乡统筹”乡村绿色发展新路子
 

  峪夼柳腔婉转悠扬、五龙舞龙翻飞起舞、沟崖高跷活力四射、大崂秧歌飞扬热烈……春节将至,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休闲广场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为春节期间即将推出的“回北宅 过大年”崂山民俗演出活动提前彩排。道路宽敞干净、空气清新宜人、卫生整洁有序,在这里,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徐徐铺展。

  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营造“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良好氛围,正是崂山区通过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近年来,崂山区紧紧围绕“打造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的新乡村”这一目标,紧盯村容村貌提升、生活污水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四大难题”,统筹农村清洁取暖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清脏治乱”1.0版、“全员发动、整体提升”2.0版、“微观整治、精准提升”3.0版加速向“美丽经济、共同富裕”的4.0版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崂山实际、独具崂山特色的“生态先行、农旅融合、城乡统筹”的乡村绿色发展新路子。崂山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是目前青岛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市。

  坚持“一幅蓝图绘到底”,持续用力,建设便捷乡村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便利,更是农村污水横流、黑臭水体频现、垃圾乱堆乱放、“厕所革命”不彻底、村容村貌不整洁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崂山区紧紧抓住这一根源问题,“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下大力气建。崂山区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集约节约原则,统筹供水、强弱电、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约12亿元推进99个农村社区污水治理,敷设污水管网1500余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制治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域清零;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将农村社区户厕接入污水处理管网及模块,从根本上解决户厕粪液处理问题,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全区300户以上的自然村农村社区公厕全覆盖;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近3年对71.5公里的农村道路开展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进村路行政村通达率100%,道路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标准,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6万余户,清洁取暖覆盖率达60%,农民生活品质有了极大提升。

  下大力气治。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攻坚,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战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春季战役”和“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集中彻底整治村内公共区域、村庄周边区域、通村道路沿线两侧以及农户庭院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刷新村庄美好“颜值”。2023年以来,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5万余吨,起底并整改问题4.7万余个。系统推进农村环卫治理,构建起“政府主导、一体化管理、企业经营、市场化服务”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建立了“3+X”(“3”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创”,“X”即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形成城乡环卫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的大环卫格局。累计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1个,市级示范镇3个、示范村5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100%。

  下大力气管。在管护政策上,制定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基础设施建设导则,出台《关于建立崂山区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崂山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崂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从制度层面确保长治长效。在管护机制上,聚焦乡村基础设施日常运转和管理,将村庄主次干道、公共空间保洁和农村户厕、公厕后续管护纳入城乡环卫工作范围,初步构建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在管护手段上,采用无人机航拍和人工测评相结合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加以复查,以“科技+整治”模式开展后续督导管理、巩固成果;年均支出资金9200余万元用于卫生清洁和环卫设施维护,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长效运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维护,每年投入资金约1800万元,持续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组建“农村改厕”专业管护队伍,建立改厕智能化管护系统平台,实现报抽、报修、评价、反馈闭环管理;建设农村建筑垃圾末端处置设施,由专业处置企业集中破碎分拣再利用,推进厨余垃圾采用生物菌生化分解,降解率达80%以上,使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量、资源化利用。

  坚持农民主体、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崂山区农村社区大部分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岛市水源保护地,巨大的生态优势正是崂山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坚持美丽乡村、美丽村居、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河湖“五美”联建,崂山区积极打造“全域皆景区,村村是景点、人在画中行”的宜居新乡村,不断厚植乡村振兴基础。

  发动群众一起干。理念上,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社区重大事务、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舒适环境和生活享受,群众理念逐渐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从美化绿化房前屋后到边角地块清理整治、从居家庭院到外部田园,群众保持环境卫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了空前提升,积极投身环境整治成为生活习惯和行动自觉。方法上,把宣传和组织群众贯穿于环境整治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完善农民主体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沙子口街道试点建立的两个党组织领办“德信积分”幸福超市,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内生动力;王哥庄街道实行“党员联户+积分兑换制”模式,党员联户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知识,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开展积分兑换,垃圾分类成为山海小城的文明新风尚、新潮流;北宅街道推出的“门前三包”奖补,促进了村民由“袖手看”到“动手干”的积极转变,居家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

  精准提升一本账。崂山区在“大起底、大整治”基础上,根据问题清单全面梳理、查漏补缺,持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问题清单化管理机制、督导考核激励机制和农民主体参与机制等“四项机制”建设,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即查即改”和“月检查、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全区3个街道、19个管区、95个村全面检查、打分和排名,2023年印发巡查专报和即查即改通报123期。从村容村貌全面整治向做细做精转型升级,开展“微整治·精提升”行动,投资4亿余元对43个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将断壁残垣、卫生死角、垃圾场等场所,打造成具有乡村艺术气息的微景观、微田园、微墙绘、微广场、微庭院百余处。注重特色打造,聚焦美丽升级,累计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美丽街巷”12条,区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100%,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处、市级美丽幸福河湖17条,“美丽庭院”3200余户,“美丽庭院”创建率连续三年领跑全市。

  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让环境提升与乡村发展融合并进,才能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正循环。崂山区大力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产业振兴打牢了基础;因环境提升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壮大了乡村产业、推动了村强民富,并进一步为高质量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筑就生态与产业互融互促、相得益彰的美丽经济发展之路。

  进入2024年,崂山区将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为营商环境,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推动崂山区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再创示范标杆。

  (张绪霞  王雪梅  赵子健)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