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9岁了,加入合唱团以来,和大家一起排练、演出很开心,孩子们也很支持。”日前,在即墨区环秀街道“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节目海选现场,“阳光姐妹艺术团”成员吴玉梅说。
“阳光姐妹艺术团”成立初期只是合唱团,后来组建了锣鼓队、舞蹈队、模特队,如今团队成员已达100多人。艺术团不仅在村里演出,还走出去展示,《再唱洪湖水》《走进新时代》等系列作品频繁亮相省、市、区电视台及各级文化活动,并多次获奖。
像“阳光姐妹艺术团”这样活跃的文体团队,在即墨区还有很多,仅环秀街道就有100多个,包含声乐、舞蹈、书画、剪纸、太极拳、摄影、戏曲等多种类型,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区群众凝聚在了一起。
即墨区深耕“文化惠民”,通过活动调度设计,拓量提质,不断赋彩群众文化生活,做到“节庆有亮点、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全区群众参与性强、体验感足、覆盖城乡、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网络逐步成熟,“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文艺氛围日渐浓厚,“群众大舞台”成为辖区居民的“星光大道”。
强化活动承载,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把“话筒”和“舞台”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即墨区围绕激发各行各业各领域参与文化文艺活动的热情,坚持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村居文化活动强调活动多样性和群众参与广度,镇街活动突出活动主题性和节日性,区级则着重打造文化精品,实现全面引领。
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统领,组织开展“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广场舞(秧歌)大赛”、全民齐跳健康舞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零门槛为群众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走在即墨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没有围墙的剧院,广场、院落到处都是舞台。
“以前是‘我们看’,现在是‘我们演’,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看、自己乐,成了家常便饭。”前不久,由即墨区北安街道新都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新都大妈》走上了“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区级比赛的舞台。演播大厅里,耀眼璀璨的灯光,华美炫丽的舞台,让第一次登台的社区居民兴奋激动。一时间,这些最熟悉的街坊邻里,成为大伙儿眼里的明星。
既为文艺能人搭建施展才艺的平台,也为钟爱文体活动的群众找到“归属”。即墨区依托“我们的舞台”系列活动,不断深化“全民参与、演评一体、地域特色、乐教结合”的活动经验,在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文艺活动积极性上下功夫,以村居为中心,坚持农民唱主角,推动节目日日演、才艺人人秀。
为不断放大活动IP价值,即墨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形式,设置四大活动板块,面向全社会挖掘本土创作人才和优秀原生态文艺作品。
演出舞台因陋就简,突出地域化生活化,是“我们的舞台”活动的另一特色。与镇街层级海选不同的是,村居一级活动,舞台搭建可以是农村院落,也可以在田间地头,形式也由“村村演”向“人人演”延伸,由“舞台演”向“云上演”分化,使“我们的舞台”真正成为百姓热爱的大舞台。截至目前,已培育出“即墨古城·周周有戏”“幸福在通济”“最美陆港蓝村人”等多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为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即墨区将传统节日内涵融入各类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内容。每年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都会组织开展柳腔展演、书画展、沉浸式情景剧等多项活动,呈现出场次多、民俗特色鲜明和群众参与性强的特点。
今年春节期间,即墨区共组织策划涵盖戏剧展演、书画展览等四大类文化惠民活动837场次,惠及群众132.77万人(次)。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策划举办“传承火种 踏歌前行”庆七一文艺展演、“礼赞新中国 唱响新时代”系列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
强化多元路径,高品质文化供给不断丰富
炫酷的灯光,激昂的音乐,万人合唱……5月4日下午,“嗨Me·青春音乐节”在即墨区中联运动公园拉开帷幕,这也是五一小长假期间青岛市唯一户外大型音乐节。活动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上万名乐迷在台下举着手机,摇摆着双手,与自己喜爱的歌手同声合唱,尽情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狂欢。音乐节持续两天,共吸引来自全国3万余名乐迷现场观看,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100万+。
为实现文化活动从“全覆盖”向“高品质”跃升,即墨区构筑“内容设计+人才培育+公共平台”系统工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相继策划推出“来古城·过大年”“嗨Me·青春音乐节”、即墨柳腔百场公益演出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高品位艺术消费需求。
今年以来,立足于打造文化文艺活动精品,即墨区以系列高品质文化供给成就着市民的“诗意地栖居”:
——“2024年即墨区春节联欢晚会”,通过“我们的舞台——秋晚春晚直通车”选拔,从社会各界选拔出52个凸显即墨特色的原创文艺节目,涵盖声乐、舞蹈、小品等类别,经严格筛选、细致打磨,《即墨好人》《千年即墨话非遗》等21个精品节目呈现在春晚舞台,得到现场观众一致好评。
——创新开展“双百”公益文化活动。即墨柳腔百场公益演出,立足于保护传承即墨柳腔非遗文化,通过“集中展演+下乡巡演”的方式,将柳腔传统经典剧目《墙头记》《三女拜寿》等送到群众身边;基层文艺骨干百场广场舞培训,邀请国家、省、市、区四级舞蹈家协会专家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从广场舞编排、舞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广场舞领域文艺骨干业务水平,提升广场舞创排实力和群众舞蹈技能。
——邀请“大师对话”促进文化文艺交流发展。邀请著名评书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先生来即墨,先后在即墨古城学宫、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山东大学(青岛)开展“评书艺术代代相传”艺术交流和《康熙买马》《民族魂》评书表演,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即墨文学艺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即墨古城·周周有戏”深入人心。每周末除在县衙大堂内进行情景剧展演外,同步在古城南戏台开展柳腔、京剧、吕剧等戏剧展演,或利用戏台大屏播放名家名段。日常演出活动则采取“主管部门安排一批、行业协会展示一批、邀请名家展演一批、戏台大屏播放一批”的形式开展,内容涵盖京剧、柳腔、相声、舞蹈、乐器等多种形式,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优质文化品牌。
截至目前,即墨区共策划推出青岛市首届古琴音乐节、葫芦丝音乐演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艺展演”、央音青少年艺术展演、扬琴演奏音乐会等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50余场次,其中在即墨创智中心体育馆举办的扬琴演奏音乐会,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25位扬琴表演者参加,同时奏响《扬琴声声颂和合》,创下了吉尼斯“最多人同时演奏扬琴”世界纪录。
强化精品创作,文化艺术表达创新繁荣
即墨区以“齐鲁文艺高峰计划”为抓手,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不断激发文化内在活力,建立起“文化大师库”“文化精英百人库”“文化群英千人库”三级文化人才库,充分发挥人才“链条化”优势,打好联合创作,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多部作品斩获省级以上奖项——
《花落谁家》《喜上加喜》等3部柳腔小戏分别荣获山东省小戏小剧擂台赛决赛金、银奖,《花落谁家》同时获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银奖;柳腔经典折子戏《三告李彦容》入选国家级《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柳腔历史剧《即墨大夫》荣膺“山东省优秀廉洁剧目”称号,是青岛市唯一入选的剧目;现代柳腔短片《古城新韵》登上CCTV-11;中国画作品《丰收的牧海人》入选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最高奖);山东快书《财运来了》获全国“十佳作品”奖;原创中医科普歌曲《灵兰医术歌》,推动传统医学“破圈”“走红”;高岩、张良、孙法琦、贾心苗4名书法家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
与此同时,即墨区通过“集中巡演+线上展演”等方式,将这些精品力作输送到群众身边,实现了优质文化资源的“精准供给”和“全民共享”。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