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艺术对话,激起“海上风华”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08-21 10:56
开馆两年来,来自全球的当代艺术家,以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西海美术馆这座非凡空间中展开对话。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补充,这亦是正在跃动成长的湾区都市的一面棱镜,折射着文化机构作为“精神堡垒”的思想光芒——

■西海美术馆外景。

■美国艺术家希拉里·佩西斯展览《惬游》。

■美术馆大厅上方,悬挂着两年来西海美术馆所有的展览海报。 本版摄影 王 雷

 

  早秋时节,浮光烁金。一早一晚,从西海美术馆的透明落地窗眺望,霞光将整个艺术湾揽入一场盛大的“生生不息”之中。园中植物随节气荣盛,现代城市依岸线延展,凝结为一个个生动的当下。

  8月12日,西海美术馆迎来开馆两周年。美国艺术家希拉里·佩西斯展览“惬游”及首届“TAG·击浪奖”得主李维伊个展“险作”相继开幕。以“第一件藏品”——法国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打造的西海美术馆建筑本身为开端,西海美术馆已呈现14场颇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融入全球文化语境,这里不仅是安东尼·葛姆雷等顶尖艺术家们尽情表达与挥洒的绝佳空间,更成为中外年轻艺术家交流与展示的公共平台。更多人在这里,看到了青岛乃至中国对于当代艺术的新态度。

  在这座年轻的海滨城市,美术馆、博物馆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在当代艺术领域,青岛需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西海美术馆秉承‘以艺术之名,向全球发声’,就是希望能够传递出城市的声音和文化主张。”在西海美术馆创始人孟宪伟看来,这既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

  青岛,正向全球发出艺术的邀请。

  赴一场惬游,艳阳之下,敲响内心的鼓点

  艺术“在场”,于可感、可触中,在观众的心中投射下文化为城市带来的开阔明亮。

  8月11日,美国艺术家希拉里·佩西斯展览“惬游”在西海美术馆开幕。红色的沙发、餐盘里的食物、洛杉矶唐人街的街景……在西海美术馆的2号厅、3号厅,艺术家佩西斯20余件从全球汇聚而来的画作,以浓郁的色彩和繁复的图案,呈现出其创作中个体经验与现代主义绘画历史脉络联结的线索。

  “佩西斯长期关注于两条绘画史上的主题脉络:一条线索是室内静物,另外一条就是关于自然景观主题。在这次的展览中,我们并没有按照主题做简单化的区分,而是希望通过内与外,个人生活的居所与室外另一种生活状态的体验,来创造一种自然的栖居之地以及公共与私人之上的一种感性和知识上的联结。这也是为何在西海美术馆这样一个独具建筑特性以及海滨城市自然风貌、美丽景观的美术馆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策展人陈立特地从北京赶来,他以一场特别导览,为开幕式到场观众讲述展览的观看线索、主题设置及策划方式。

  在2号展厅,艺术家全新创作的作品《瞰》,恰恰融合了内部静物与外部风景两条创作主线。与佩西斯大多数风景题材类绘画的平视或远眺视角不同,画作描绘出艺术家乘坐直升机俯瞰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景象,飞机的仪表盘占据了画面的很大一部分。“西海美术馆远处的山峰和画中的峡谷形成了呼应。”在陈立的引导下,观众的视线随着展览与空间的交互而流动,感受城市、空间和艺术的全新维度及视角。

  艺术家及策展人导览,是西海美术馆新展开幕的“标配”,对于很多来自青岛和特地来到美术馆的外地观众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体验。“今天印象最深的作品是《闲适的午后》,艺术家描绘的场景都是大家生活中熟悉的画面,她以小的视角切入,却可以呈现出很大的场景,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从事国画创作的观众张云说,以往的观展体验中,开幕式结束后一般是自由观展;现在能够聆听策展人的导览,与策展人沟通互动,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这是一段西海美术馆催生的全新艺术生态的具象时间。除了开幕导览,西海美术馆还创设了由艺术家以“美术馆主人”角色自主策划、邀请嘉宾,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西海浪谈”。安东尼·葛姆雷、丁乙、隋建国等艺术家,都曾在展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在报告厅被不舍离去的观众围住签名、合影,不少观众是从北京、上海等地专程赶来。

  这场以艺术触动内心喜悦和冲动的“击鼓传花”,逐渐声势浩大。

  助鲲鹏击浪,灵感之上,理想从海边启航

  海纳百川。经典与当代艺术的共生,被写入这座依海而建的美术馆的灵感之册。

  8月12日下午,在西海美术馆6号厅的线形空间内,孟宪伟将首届“TAG·击浪奖”奖杯授予艺术家李维伊。奖杯造型呈现出大海击浪瞬间有力的形态,寓意获奖艺术家将似鲲鹏击浪,带着理想从海边启航。李维伊同时是奖杯设计师,她向记者透露了设计蕴含的另一层美好愿景:形似折纸的奖杯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到年轻艺术家手中,如同西海美术馆送出的一只只小船,送艺术家远航。

  “险作”的开幕,对于李维伊来说,这是她首个美术馆个展,是艺术创作生涯的标志性节点;对于西海美术馆来说,这是美术馆首次为学术委员会投票评选出的青年艺术家举办的大型展览。

  学术品牌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公益性美术馆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更是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彰显。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就于2014年创立“青年策展人计划”,致力于发掘华人青年策展力量。“TAG·击浪奖”的设立,提高了青岛力量在当代艺术版图中的显位度。

  孟宪伟亦坦言,对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关注,是西海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就希望探索的方向。

  “为一些已经功成名就和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举办个展、群展,是美术馆的主要板块。但同时,青年艺术家群体是非常活跃的。无论从他们的知识结构还是创作理念来看,都非常值得关注,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美术馆花心思去做的项目。”作为一座年轻美术馆的掌舵人,面对年轻艺术家群体,孟宪伟和他的团队也在不断寻找更加符合美术馆本身的关注方式。

  “TAG·新当代”及专属奖项“TAG·击浪奖”应运而生。2022年4月至7月,《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呈现了10位当代年轻艺术家的群展。依照学术委员会评委一人一票,加上西海美术馆一票的评选规则,李维伊成为该奖项首位获奖者。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并为获奖艺术家举办个展。

  “我并不是自己选择成为艺术家的。”从开幕式发言到与记者交谈,李维伊数度提到“感恩”一词。回溯这位青年艺术家的成长经历,除了其丰沛的艺术感知和才华横溢的创作才能,艺术机构的关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维伊出生于1987年,本硕博分别在同济大学建筑学院、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完成了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项目与研究。凭借在互联网上分享的设计作品引发关注,李维伊收到了画廊发出的合作邀请,后来逐渐转变为艺术家身份参与群展,并最终在西海美术馆支持下,呈现首个美术馆个展。

  “在得到这些帮助之后,我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的事。我非常感恩在任何一个时候能够给你机会,让你去尝试你想做的那些事情的人。”李维伊如是说。

  促公众联结,生活之中,激活创造的感性

  浓烈或静谧,先锋抑或怪诞,当代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结,让平淡的日子有义有情。

  两年时间内,西海美术馆以艺术展览、学术论坛、美育课程和社区互动等形式,邀请青岛市民和游客共同完成艺术抵达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以柔韧丰盈之力,催生出艺术抚慰人心、艺术滋养城市的巨大张力。

  这座城市的山、海、城、湾、人,随着美术馆更加频繁地走入当代艺术视野,参与当代艺术活动。

  这种带动力体现在艺术展览中。“来到西海美术馆办展,要跟青岛的所有人说你好。”李维伊透露,除了将青岛的“海平线”作为素材融入海报和展览中,她还特别去了贝壳博物馆,最终创作出《海螺系列》,希望青岛观众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熟悉感。而在过去两年的展览中,隋建国、徐冰、丁乙等艺术家都曾为美术馆量身定制艺术作品。

  公共教育是美术馆的重要职能。孟宪伟认为,在青岛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在艺术欣赏、文化消费等方面,美术馆扮演着重要角色。

  西海美术馆推出了公共教育品牌“TAG·西海美育”,自主研发了面向儿童、成人和家庭的美育课程,并以美术馆收藏的近万种儿童优质绘本为依托,开放线上借阅,丰富城市美育资源。美术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公众免费开放日、招募志愿者,拉近公众与当代艺术的距离。

  作为架起艺术与生活联结的桥梁之一,在位于美术馆大厅一侧的艺术商店内,观众可以选购到美术馆设计团队根据展览内容、建筑空间和自然景观开发出的近150种文创衍生品。它们中的不少佳作,曾亮相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静安国际设计节等活动。与此同时,美术馆空间也吸引了全球顶尖时尚品牌在此举办活动,以艺术提振消费活力。

  “无论物质如何发达,经济如何活跃,文化始终要有自身的态度。美术馆承载着这个时代艺术家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关乎艺术家个体,更包含着对于整个社会文化态度的思考。无论人们把美术馆看作‘精神容器’还是‘精神堡垒’,它都代表了城市的一种精神力量。”孟宪伟说。

  下一步,西海美术馆将在推动展览的基础上,陆续推出独立项目,并计划举办三人展、特定艺术门类大型展等。尤其是青岛籍艺术家隋建国创作五十周年回顾大展,将涵盖艺术家在青岛成长和创作的历程,美术馆全部展厅和部分户外区域将共同完成整个展览的呈现。

  今后,在美术馆所在艺术社区西海艺术湾内,海岸、湿地、花园,将与艺术教育、创作、展览、体验及收藏融合,城市中新的出行目的地和艺术生活方式,将在此葳蕤生长。

  以艺术传“城”,山海之间,澎湃东方叙事

  越是经济繁荣的城市,艺术越是不会缺席。或许一座城市有着多张城市名片,但与艺术相关的那一张,往往被最多人所铭记,如音乐之城维也纳、电影之都戛纳、设计之都米兰等。高速成长的中国城市,亦在不断以艺术之名凝聚发展引力。

  在青岛,各具特色的艺术机构和场所,正以孜孜不倦的丰富性、开阔性、超越性探索,为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澎湃出东方叙事的感染力。

  大学路上的青岛市美术馆,正把越来越多的艺术氛围带到红墙之外。“乐动红墙——暑期音乐季”,在一场场音乐、绘画、建筑的“对话”中,奏响艺术城市的轻快节拍。近期,该馆与新疆美术馆联合策划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国际水彩交流展》在新疆开展。

  俯瞰海湾的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今夏呈现了“HI凯斯·哈林——后波普时代潮流艺术展”,通过对涂鸦文化这一城市艺术的关注,把人们的目光从青岛拉到纽约的街头。

  紧邻海岸的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近日启幕了“东亚文化之都 中日韩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城市巡展的方式举行,青岛展为全国首展。

  全球艺术对话的“青岛时间”,形式更多样、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深远,并不断为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社区营造等城市发展单元提供更优方案。

  一些城市的当代艺术实践,可以带来启发。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近年来开放的天府艺术公园更是“艺术+公园”的创新探索。北戴河阿那亚以关照城市精神生活为切入点,逐渐成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知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是重要承载。阿那亚戏剧节的亮相,为多元艺术的跨界融合掀开新的一页。

  “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青岛有着艺术发展的深厚土壤。音乐之岛、电影之都、水彩之都等城市名片熠熠生辉,更拥有以青岛老城为代表的万国建筑群落,以纺织谷为代表的工业艺术园区等丰厚土壤。去年,青岛确定了到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以上”的目标。高水平、高起点打造的西海美术馆,能否带来青岛艺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鲶鱼效应”,让人充满期待。

  香港维港、上海西岸、青岛西海……从自然的海岸、经济的海岸再到艺术的海岸,海洋是相通的、艺术是相通的,人们对“美”的生活的渴望,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又何尝不是相通的?

 

  风自东方来。强烈的信号正在释放。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