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展:一座城市的文化“深呼吸”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11-27 11:29
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让城市的美好悄无声息地展现,亦在激活地方的文化创新力和文化竞争力

■“青蓝之梦·鲁迅美术学院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展出的邹洪元的作品《归》。

■“首届国际艺术名家30人邀请展”现场。

■青岛市雕塑馆展出的“青蓝之梦·鲁迅美术学院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场,前景为李彤彤作品《闻鸡起舞》。

■在雕塑馆展出的丁伟年作品《鲁迅》。

■在V出口美术馆举办的“20届AAmA国际艺术展(青岛)”现场。

 

  当下,在大众乐于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中,看展成为一种高级的审美意趣和风行的社交方式。像青岛这样体量的城市,每到周末会有十几场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书店、酒店、写字楼等不同的艺术空间同时开展。艺术展览让城市的美好悄无声息地展现,亦在倒推激活地方的文化创新力和文化竞争力。

  近期在青岛展出的几场展览,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预见未来”的文本样式,尤其表明了一座城市可以承载什么样的展览,便可以用跨时空解读的维度,洞见这里的未来可能性。

  在地化艺术节和文化嘉年华

  作为典型的“人造节日”,当代艺术节具有特殊的节点属性。尤其在地化的艺术节,于深远的“在场感”意义,在城市的艺术命题上预留更广阔和更宽泛的发展空间,是城市的文化嘉年华,更是对城市艺术的无限畅想与真挚探索。

  一年一度,50个国家150位艺术家的作品再聚青岛。2023(青岛)国际艺术展青岛年展以“自然生长”为年度关键词,涵括“20届AAmA国际艺术展青岛展”“2023(青岛)年度艺术文献调查展”“观念转移——中国青年艺术家独立展”以及“擘画·青岛——首届国际艺术名家30人邀请展”等多个单元、三大展区,继续秉持打造“具有地缘特质的城市艺术节”的目标方向,展示、传播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明的开放性,助推青岛艺术城市建设。

  此次主办方特意举办首届国际艺术名家30人邀请展。作为本届年展的重磅单元,来自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奥地利、毛里求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立陶宛等十余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展,用艺术之笔擘画崂山之美。“我和许多国际艺术家一起来到青岛,真是太棒了!我们每一位艺术家都代表自己的国家,带来自己的语言和表达。这是一次精彩的体验。”毛里求斯艺术家杰拉德安可表达了自己对青岛以及这个活动的青睐之情。

  著名画家、诗人林继昌特地为这个青岛的“艺术节”新创作了水墨画《高崖出云端》。“其实,我此前并未见到真实的崂山,这幅画靠我的想象跟传说来完成。在我的印象中,崂山那种天地之间的魂魄,可以像高崖一样上云端。这是艺术的精神,也是人类的精神。”他表示,非常期待接下来在崂山的实地采风,对应这种实景,以后会创作一批跟崂山有关的作品。

  “本届年展以‘自然生长’为关键词。这是一个双关的词语,一是要继续秉持打造‘具有地缘特质的城市艺术节’的目标方向,作为一个艺术孵化器,启迪并推出更多的本土艺术家作品。二是以这种具有艺术共同体的语义,让更多国内外艺术家的目光关注青岛,助力青岛打造艺术之城的文化品牌。”策展人李会展表示,将通过系列艺术活动的举办和无国界信息释放,让更宽维度的世界群体,了解作为主办城市青岛所具有的开放、兼容、时尚的城市文化形象,为跨界域的相互自由交流搭起链接桥梁。

  全国性视野和严肃学术展

  当下的展览呈现两条并驾齐驱的路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成为展览界新课题,人工智能、互动光影、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元素被引入艺术展中,观众从视觉效果、场景营造和展陈设计中感受到新鲜与生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严肃学术类展览成为大众美育的沉浸式课堂,更多深沉而绵长的美学哲思对公众的审美思维影响有厚度、有深度。

  11月25日,《艺术为城市赋能·2023青岛公共艺术邀请展(抽象雕塑篇)》在青岛市雕塑馆举办,与前期举办的《超边界·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实践作品展》一脉相承,各种全国范畴的专业委员会支持的展览,是中国城市更新与文化建设成果的艺术盛宴,也是重新审视公共艺术意义与价值的学术探讨,更是提升青岛观众解码新公共艺术水准的鲜活平台。

  “青岛市雕塑馆的文化品牌‘青蓝之梦’——九大美院师生展,也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延展性、学术性的艺术项目。”青岛市雕塑馆艺术活动负责人叶东炜告诉记者,这个系列展始于2016年,目前已经展出了湖北美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等专业院校的展览。这些在国内堪称“天花板”级别的美术院校,几乎以“搬家式”的办展热忱,向青岛公众奉献了顶级的师生精品佳作。这对于开拓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城市格调融入艺术情怀,可谓“久久为功”。

  在海安路某小区居住的葛女士是一个收藏达人。她说,她与家人每周的打卡点就是青岛市雕塑馆。这个“家门口”的艺术地标,常年展出具有全国视野的高端展览,对于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艺术展览是挺多的,但很多展览也就是为了打个卡,图个新鲜。而这个馆里的展览能让人沉下心来去体验美的世界。”她还提到,夏天的时候,她常带外地的朋友来参观雕塑馆,将这里作为青岛游的重要景点,“因为这个在海边的雕塑馆,以及他们推出的每一个亮眼的展览,会让朋友感觉青岛是一座很文艺、很有魅力的城市。”

  像葛女士这样被严肃学术展“圈粉”的观众不在少数。此前,青岛市雕塑馆举办的“青蓝之梦·鲁迅美术学院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展”,就用心、用力地呈现了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绘画等美术学科多年来的教学与创作成果。鲁迅美院师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创作力,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

  “其实,这种学术展除了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集中呈现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社会美育现场充分结合。展览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青岛本地高校、中小学相关专业师生可以前来学习,将课堂搬进展馆现场。他们在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让艺术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叶东炜说,在这个展览现场,青岛六中创意班的学子们不仅近距离参观了来自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佳作,还将自己的创新作品搬到了雕塑馆,与参展嘉宾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

  公共艺术机构本身就是城市的文化产物。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学术展览的复合型和纯粹性,就像一粒美好的种子,来日将收获万紫千红。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