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的桃花源记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12-04 11:00
“中国传统文化70%在乡村。”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文化IP被充分深耕与挖掘,开辟出一条前卫盎然的文旅新赛道——

  ■“甜晒”是渔村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俯视青岛美丽的海边渔村。

  ■崂山东麦窑的特色民宿。

  ■位于龙口路五号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馆。

 

  一直走到海水变蓝。

  最近一个月,青岛崂山王哥庄街道的破圈出阵,给不温不火的省内冬日游添了一把活色生香的“柴火”。

  先是,王哥庄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系青岛唯一入选镇街。然后隔几日,青岛老乡倪萍、张海宇,主持人朱迅等文艺界名人也来到王哥庄打卡助阵。当然,在这些“好事”纷至沓来之前,青岛女婿、香港著名影视演员汤镇业成为“王哥庄街道乡村振兴公益大使”,先行一步成为这个山海小城的“代言人”。

  风从海上来。王哥庄并不是近日才轰轰烈烈并红红火火成为“宝藏小镇”,这里所拥有的风物、风景、风情形成的“金字塔矩阵”,一直都是通往海阔天空的城市后花园,被各色人等一并沉浸、陶醉和迷恋。

  乡村文旅的旺兴与振兴,带着年画般的明艳与喜庆,其实是一种生发于泥土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根性回归。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土’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底色,是中国之根,我们依赖土地,生长于斯。”这10年来,冯骥才从作家“转型”成为文化遗产保护者,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他说:“中国传统文化70%在乡村。”

  实际上,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乡村文化IP被充分深耕与挖掘,用更接地气的“土”味文化,输出、引领并张扬着一条前卫盎然的文旅新赛道。

  文化符号 “乡”遇美好

  纵观这几年从乡村振兴里脱颖而出,接受“泼天富贵”的地域,要么是文化传承清晰有序,要么有着鲜明的文化印记。

  前几日,荣成市俚岛镇的中我岛村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这个典型的北方渔村,春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夏天绿树成荫百草丰茂,秋天枫叶荻花瓜果飘香,冬日银装素裹粉雕玉砌,美美而成一段“从前慢”的旧时光。在沿海地区已经很少见的海草房和石磨铺成的小路,常年吸引画家前来写生。

  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一幅名为《余东画村迎亚运》的画卷,在一众展品中格外醒目。这幅画是浙江衢州柯城余东村村民的集体作品,这个村有300多名村民都会作画,还开发了农民画文创等100多种衍生品,发展出“农民画+”产业。在青岛,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江北第一画家村”——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大泥沟头村。这里本身就是一幅大美的乡村画卷,一座座独栋别墅错落有致,一间间绘画工作室随处可见,一幅幅油画作品栩栩如生……依靠油画,这里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有20余家画企,文化产值破亿元。

  拥有“最美中国符号”的江西婺源篁岭鲜花小镇,把当地晾晒农作物的农俗打造成特色晒秋景观。浙江丽水松阳依托古村落,充分发掘生态田园和乡土文化的优势,打造“最后的江南秘境”。这两处地方提炼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链接起文化和旅游、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并将其放大为风格鲜明的乡村文化品牌,成为游客热衷的打卡地。

  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分批公布了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根据省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汇总统计,全国共有6万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文旅具有鲜明的空间差异感和生活体验性,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本地食材和传统烹调的农家菜肴、融入日常生活的民居宅院等。游客到访乡村,可以赏花、采摘、垂钓,参与农事、手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沉浸式体验乡村的美好生活。

  不负热爱,不负山海。与以往中老年人热衷“回乡偶记”不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前卫年轻人热衷下乡“种文化”。有的用“艺术试验”提升村庄品位,强力拉高乡村的艺术品质;有的办起了乡村音乐节,让音乐迷们在广阔天地尽情“撒欢儿”;有的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热”的洪流中,打造文创主题村落;有的积极挖掘乡村美食文化,把“农家乐”变为“洋家乐”;有的把咖啡馆嵌入乡村的美好街巷,比如青岛的昨日乡村、花屿、爷司、何不……

  年轻人新鲜的灵感与动感的思维,给传统的乡村注入了无限活泼,也以裂变的集聚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乡”遇美好。

  文化传承 “乡”信美好

  1975年夏,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去崂山写生迷路,热情的王哥庄渔民请他们一行吃了一顿名贵的红磷加吉鱼。后来,别人捡了一块很坚实的崂山石送他,他请人在上面刻了四个大字留念:误入崂山。这段故事,被收录在他的自传《我负丹青》当中。其实,吴先生周游写生所到地众,将“误入崂山”的故事专写一篇,除了崂山之美给先生的深刻印象,更是他对王哥庄风土人情的一种心心念念。

  据了解,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3年5月启动了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王哥庄街道以文化特色鲜明、文化遗存集中,携带着青岛乡村特有的文化密码入选,再一次成为“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集中代表。瑰丽的山海奇观、奇特的自然景物、神秘的道教文化、厚重的人文历史,古道热肠的民风、丰饶充沛的特产,这里简直是一个梦幻组合。

  每年8月左右,是青岛气候渐入佳境的美秋时令。这时候,位于王哥庄深处仙境般的黄山村,也迎来了一年中最欢天喜地的时刻。蜿蜒旖旎的海岸线,阳光像金子一样打在海面上,点点渔船快活地穿梭在海上,仿佛一幅天然的“渔舟唱晚”图。这是渔民们收获海蜇的“鱼获”丰收场景。黄山村因海蜇而被称为“中国特色海蜇第一村”,海蜇宴可谓盛大又别致,小众但惊艳。

  海风与海浪彼此召唤。初冬寒风起,也是青岛甜晒鱼上市的狂欢时刻。王哥庄的渔民就地取材,将打的鱼只去除掉内脏,一剥两半,用海水简单清洗,便挂在船头晾晒至微干。久而久之,这种特殊的“鱼干”,不仅成为青岛渔家的风味小吃,而且还壮大为一种新的产业。

  “王哥庄注重农文旅融合,实现非遗文化‘两创’,其中,王哥庄大馒头实现了从餐桌面食到特色经济领头羊的华丽转变。截至2023年10月底,王哥庄街道生产大馒头1.2万吨,产值1.08亿元。”王哥庄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郑磊先介绍,2023年11月17日,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集文化惠民、特产展销、文旅融合、好物推介于一体,既是2023年崂山农文旅融合特色节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崂山区邀请四海宾客“回村过大年”的首张邀请函。王哥庄街道首次发布《王哥庄大馒头团体标准》,为今后王哥庄大馒头的生产规范和质量设下了“一把尺”。原创歌曲《想去王哥庄》、微短剧《向山海启程》,“馒馒一家人”“馒馒喜欢你”等版权商标以及“山海王哥庄”长桌宴等,集聚了一系列山海小城的人间烟火气和标识度很高的文化IP,成为冬天里的文旅一把火。

  “今年以来,我们的民宿持续火热。最近,原本是常规的旅游淡季,却一直订单不断。尤其到了周末,几乎都是被团建的年轻人包场。”印澜民宿的投资人秦程程告诉记者,她自己是一个“崂山控”,出于热爱与情怀,先是在王哥庄海边开了一家高档民宿,“没想到客源出奇好,于是,我们又迅速开了另一家。名字就是印澜一舍和印澜二舍。”

  在秦程程心里,王哥庄就是风水宝地。“海边风景、采制茶叶、登山健身、渔家宴等项目非常吸睛,很多游客来了之后都不想走,一玩就是好几天。”秦程程说,民宿每年固定接待外地美院的老师前来度假,既游玩又写生,许多美好就留在他们的绘画中。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