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博集聚区出发的新文化版图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3-12-18 11:00

  ▲青岛老城区航拍图。

  ■骆驼祥子博物馆外景。

  ■老城区鱼山路一带的红瓦绿树。   本版摄影 王 雷

 

  纽约“博物馆一英里”、华盛顿国家广场、巴黎塞纳河畔博物馆群、东京上野公园博物馆群、伦敦南肯辛顿文化区、柏林博物馆岛……世界一线的大都市,几乎都拥有旗帜鲜明的文博区。这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或者是丰富密集的文博资源所呈现的都市文化版图,不仅是一座城市禀赋超然的文化符号和民众精神共鸣的空间场所,也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原动力。

  伦纳德·蒙洛迪诺在《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中这样阐述:“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人类是唯一一种能够利用过去的知识和创新去创造的动物。”作为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集群,文博区的特点各有千秋,又集中和利用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群集效应,打造与生活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集群,形成魅力翩然的个性化文化片区。这些被称作高级“奢侈品”的文化资源,相互渗透、叠加,馆际之间形成一种集聚的文化合力,不受季节、冷暖等物理时空的影响,成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消费,锻造了区域文化品牌,成为当下文旅唱响“四季歌”的引擎之作。

  拼接城市记忆的崭新路径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以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对法国巴黎的描述。作为时尚艺术之都,巴黎的博物馆是这场流动盛宴的精华所在,而世界各国游客最看重的也是巴黎的艺术气息。

  巴黎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公立私立的博物馆,是巴黎历史街区的艺术代名词。天花板级别的博物馆必然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有“欧洲最美博物馆”之誉,它就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对望。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位于塞纳河的右岸,被称作现代巴黎的象征。这三大博物馆,与塞纳河畔的博物馆群和各处历史建筑、纪念物融为一体,成为巴黎历史街区的艺术代名词和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文博区之一。

  荷兰在全国空间规划中,非常强调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从1985年鹿特丹市中心城区规划首次提出文化主题片区开始,经过近40年的发展,鹿特丹已经形成了覆盖城市中心、全面展示和传承城市记忆的大文博区,包含市民文化区、国际文化公园、先锋视觉艺术区和海港文化休闲区的差异化片区。其文化专项规划《紧凑文化都心2020》如是解读:“通过高品质的文化设施,在城市中心积累文化资本,形成属于鹿特丹的文化认同,向居民、游客、投资者传递属于城市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是打造城市会客厅的关键。”

  如同那句名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博区的构建,并不是单纯的“风花雪月”,它将这个区域的城市文脉、城市功能、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城市价值创造等多方面的资源重新整合架构,成为城市文化再生的新力量。文博区实际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一种符合城市发展路径的个性化链接。说白了,都市文博区就好像是由单体文化机构组成的“联合舰队”,以更加浩浩荡荡的品牌效应吸引民众眼球,也更具有波澜壮阔的艺术张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曾表示,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5000座,接待参观人员超过10亿人次。从近年来对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监测结果来看,90%以上的游客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40%的游客会进入文博场所。这说明国民对旅游的认识已经走过了“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初步阶段,开始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文博场所加强融合创新,可以促进价值传承和文化再生。

  文博区是福利也是红利

  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历史可回望、名人可感知。当下,城市更新是很多城市老城区重启的关键词。老城区、老建筑作为重塑城市风貌的优势所在,在打造文化地标、焕新文物遗迹、集合文化碎片,改造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先天的禀赋,加之后期走心的文化现象。这些内外融通的元素在文博区相逢,可以化作当地民众的福利,以及文旅产业的红利。

  最近,“魅力青岛 文博市南”——市南区博物馆馆藏精品联创联展,在奥帆博物馆亮相,“圈粉”了无数拥趸。1979年德文版《骆驼祥子》、清代同治四年石碑、《外国师船图表》……来自市南区博物馆联盟23家成员单位的40多组馆藏精品,既是往昔岁月的历史见证,又是一份充满温情的亲切怀恋,让到访者无不怦然心动。

  市民秦晓婷表示,这次联展让她很直观地了解到这些博物馆的历史和馆藏。还有几个心动的馆,比如城市记忆馆、紫砂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都集合在中山路周边的老城区里,她最近打算以citywalk的方式,走进去看一下里面的历史和馆藏。

  “本次联创联展共分名人故居、城市历史、海洋文化、传统文化、时尚艺术、特色专题6大单元,‘市南博礼’特色文创展销区,还把文博文创最新成果进行呈现。”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博物馆联展,其实是市南区对深耕“博物馆之城”,也就是创建文博区的另一种深度“试水”。今年以来,“文博市南”与“博物馆之城”等文创品牌相继推出,文物主题游径、博览韵味专线、博物馆打卡行、博物馆公益研学课堂等活动深受市民游客欢迎,打造新场景、讲述新故事、引发趣味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让博物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带动新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市南区作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其丰富的遗产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为文博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截至2023年11月,市南区共有正式注册备案博物馆22家,其中,名人故居类2家、城市历史类4家、海洋文化类4家、传统文化类3家、时尚艺术类5家、特色专题类4家,达到每2.22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骆驼祥子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海产博物馆、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崂山矿泉博物馆、青岛印象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青岛一九零七电影博物馆、针路航海博物馆、紫砂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如是书店、青岛音乐厅、青岛市美术馆、安娜别墅、城市记忆馆、良友书坊、青岛文学馆、小红楼美术馆等艺术场所,多集聚在老城区。这些艺术地标几乎都借由老建筑“活化”,化身博物馆、美术馆、书店、文学馆、咖啡店等文博业态。这些新概念的人文艺术群落,不仅是青岛新旅游人文地标,而且成为整合老城区文化资源,扩大城市更新影响力,带动老城活化,提升区位价值优势的发动机。

  据介绍,市南区文博场所矩阵形成的文博区,所产生的其实是撬动几个产业链的蝴蝶效应,比如推出“博学”系列公益研学产品,深挖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青岛博礼”系列馆藏文创品牌和“市南博礼”文创品牌;打造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三大博物馆集群,开发“历史建筑”“名人文化”“海洋文化”等主题的特色博物馆旅游线路,为市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文博游服务。

  海曙区作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是宁波传统文博资源最稠密的区域。可以说,丰富的文博资源烘托出海曙独有的气质,也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源泉。基于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博积淀,目前,海曙正积极打造都市文博区。高质量整合辖区文博资源成为第一步。海曙区首先成立了都市文博区联盟,天一阁博物院、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首批13家单位加盟,已携手开展“经典与传承”绘画展、“水墨春华——中国山水画创作新体验”悦读会等20余场活动。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张铮认为,打造都市文博区,也要考虑激发本地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公共服务和文旅产业项目植入时,让本土特色故事和群众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演化成城市商品,不只是做成“爆款”,把游客的打卡拍照变成刷卡消费,更要兼顾惠民,激发本地居民消费,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臧志彭则提出,都市文博区可通过“打造一个IP、一套虚拟人、一部大剧、一场大赛,开发一系列衍生品”等行动,串起文脉,引爆亮点。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