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暖流,拂过生活

《一日三秋》“法扎”开票受热捧 “趁热看剧”感受戏剧冲击力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4-03-04 12:34

◀《一日三秋》带有深刻的现实关怀。

■《偷心晚宴》开启了沉浸式“餐饮+戏剧”新模式。

▲《摇滚莫扎特》开票火爆,备受观众热捧。

 

  龙年新春档,文娱消费热潮回流,青岛剧院接到了第一波“泼天富贵”。

  2月23日,鼓楼西话剧“刘震云三部曲”之《一日三秋》全国首演,3月10日该剧将登上青岛舞台,名作、名角、名导加上文学名家刘震云加持,《一日三秋》一路推动话剧市场热度攀升;

  2月24日,法语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青岛站开票,四天五场演出门票首日售出70%,青岛音乐剧市场的成长可见一斑;

  2月25日,“2023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在上海揭晓,《南墙计划》获得“年度最具成长力音乐剧”大奖,该剧将于4月5日、6日在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上演,也是继《南唐后主》之后又一部来自上海的热剧引入西海岸;

  3月1日,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开心聊斋·三生PLUS》开启剧院一周年系列演出,沉浸式戏剧《偷心晚宴》也开启快闪活动,“餐饮+戏剧”的沉浸式演出即将试水青岛市场。

  龙年剧场暖流涌动,堪称一场有主题、有思路的盛大回温,也是青岛观众与剧场的双向拥抱。纵览新春档剧场演出可以发现,青岛剧场演出的“时差”正在消弭,首轮新剧、原版音乐剧相继空降,观众得以“趁热看剧”,岛城正在成为重点戏剧的优选市场;青岛剧场的演出品牌持续升级,针对女性推出的“她力量”系列迎合了消费群主体的口味;青岛在戏剧领域的城市影响力正在全面提升,从剧迷、剧场到戏剧人、戏剧节,一个有票房承接、原创孕育、人文回哺的多层次戏剧市场架构正在持续构建中。

  刘震云+“法扎”,趁热看剧

  随着综艺节目热播,“刘震云热”从文学界、短视频平台一路蔓延至戏剧舞台。三部刘震云作品改编的话剧《一日三秋》《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将在3月、4月相继跟青岛观众见面。首先亮相的《一日三秋》由黄磊担任艺术总监、丁一滕执导,该剧以陈明亮离开故乡延津打拼最终又无奈回到延津重整生活的20年历程展开剧情,穿插着母亲樱桃因为一把韭菜上吊、父亲陈长杰再婚远赴他乡的故事,民间传说“花二娘”穿梭于延津人梦境中讨要笑话,构建了一部从梦境到现实、从他乡到故乡的魔幻现实主义传奇。

  《一日三秋》的主创阵容星光熠熠,青年舞蹈家唐诗逸、音乐剧演员徐均朔之外,艺能人金广发极具引流效应,也是短视频领域的流量达人,导演丁一滕更是戏剧界的焦点人物,多方合力将刘震云作品打造成戏剧精品。戏剧评论家、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周珉佳表示,从小说走向剧场意味着一种加持,“戏剧观众是有筛选的,跟小说读者不一样。小说阅读成本很低,而进入到了剧场里意味着观众自行筛选,剧迷之所以去看一部小说改编戏剧,说明他有兴趣接受另一个维度的审美,同时对这个作家、这部剧是怀有审美期待的。用戏剧进行阅读的深化,对受众与创作者的关系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新春演出季的“刘震云三部曲”之后,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也将在5月青岛开演。2018年进入中国的《摇滚莫扎特》对于海外引进音乐剧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曾创下提前半年售罄的“神话”。青岛大剧院方面介绍,2019年,大剧院曾计划引入该剧,5年后终于将这部戏带给观众,也意味着青岛音乐剧市场进一步成熟。音乐人任安近年来创作了《遇见星海》《归》等音乐剧,在他看来,法语音乐剧与英美音乐剧相比有着独特的美学体验,“法语音乐剧重视舞台表现力,主创团队喜欢运用声光电技术,结合舞台道具,有种春晚式的视觉冲击力。”法语音乐剧尤其擅长改编名著,像是《悲惨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备受中国观众喜爱,“法语音乐剧现场跟大型舞会现场一样气氛热烈,每部剧都有主题歌,最后邀请观众一起合唱,法语剧尤其强调结尾互动,让观众更有参与感。”

  女性力量,戏剧呈现

  青岛大剧院开启“她力量”系列演出3月启动,包括王亚彬舞剧《海上夫人》、邓家佳主演的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舞剧《昭君出塞》等剧作以及女演奏家音乐会等相继推出。青岛大剧院数据显示,女性占到了剧院观众75%以上,而男性观众往往是陪伴女观众来看剧。

  “观众席她力量”变成“舞台她力量”,也是剧院顺应消费主流的反映。青岛大剧院方面表示:女性主题演出季将会贯穿全年,“下半年,我们看看还能不能引进女性主题大剧,希望以女性视角的故事吸引观众,激励女性向上的精神。我们后续将在文创方向也计划打造一些女性群体青睐的产品。”

  女性观众对于戏剧的时尚性、创新性有着热烈的回应。城阳开心麻花大剧院统计了开业一周年的数据,发现女性观众占到70%以上。今年元旦前后,开心麻花的《吸血鬼张三》在青岛的贺岁场一票难求,让剧院颇为意外:“跨年演出传统上以音乐会为主,我们今年尝试用喜剧跨年,没想到口碑和票房一点不逊色,观众反响非常热烈,连剧组也受到了感染,特别认可青岛观众的互动热情。”而《南唐后主》这样的国潮音乐剧,同样在青岛找到了大批知音,可见青岛女观众的时尚感。

  迎合观众不断出新的要求,新式沉浸戏剧也在“预约”青岛。开心麻花《偷心晚宴》开创了“餐饮+戏剧”的潮流,观众可以边吃饭边看剧,在100平方米左右的无柱空间里面对面感受戏剧魅力。之前,该剧已经在邮轮、星级酒店等多个空间进行跨界演出,大受欢迎。3月,该剧进入青岛试演,为观众提供突破剧场限制的戏剧体验。

  打破“垄断”,承接好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好剧往往被北京、上海等城市“垄断”,像是荣获多个奖项的《玛蒂尔达》、被韩国购入版权的《翻国王棋》、女性主题戏剧《LIZZIE丽兹》等佳作大多只能在一线城市看到。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戏剧需要改造专门的剧场驻场表演,造成了剧目无法离开剧场的“垄断”现象,而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城市戏剧接受度达不到“门槛”,难以承接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另外,乌镇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会吸引戏剧投资人到场,戏剧节结束后直接邀请剧组赴上海、北京演出,缺乏戏剧节支持的城市自然会错过很多好戏。青岛曾多次承办“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新锐戏剧的持续落地无疑会提升城市戏剧容量和眼界。

  从巡演剧目来看,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戏剧会针对各个城市做针对性遴选。周珉佳介绍,“北京、上海、深圳是都市题材剧的首选,而历史题材剧会把成都、西安会纳入到巡演里。之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走了全国200多个城市,我对这些巡演城市做了分级,巡演效果好的是文化滋养好而不是经济发展好的城市,比如,西安的文化滋养就非常深厚。在戏剧领域,城市话语权肯定有高有低,也意味着对戏剧的选择权不同。”

  在戏剧领域,青岛有着丰富的人才力量、充足的剧院条件和深厚的戏剧节资源,尤其音乐剧领域的郑云龙、于毅、于晓璘等中坚力量贡献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看戏的要入戏,做戏的要入心,一部好戏既是城市文化的“面子”,也是城市人文的“里子”。

  记者手记

  一出好戏

  □米荆玉

  龙年春晚,中法歌唱家演绎了法语音乐剧《悲惨世界》著名唱段《美人》,聪明的观众这时候就应该抢票了:法语音乐剧应该是今年的必火剧目。果然,《摇滚莫扎特》青岛站开票即售出了70%的门票,这在海外引进版音乐剧领域堪称大事件;一位烟台的老朋友特意打来电话:学法语的小学生适不适合看音乐剧?

  “不求甚解”这四个字放在剧院里其实很应景,看法语剧需要懂法语吗?更进一步说,戏剧本来就应该是平常生活里的“踮脚动作”。中学生在语文课本里学了二维的《茶馆》,走出校园后大概才能看懂三维的《茶馆》;而且,每次有机会看《茶馆》,其实都是以学养修为垫脚、踮起脚尖去触碰。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无需百分百看懂一部戏,而是一次次进入这部戏,从戏里回瞰观众席上的自己。

  看戏看的是现场,这一场与下一场,这一站与下一站是完全不同的际遇。《一日三秋》2月23日首演后接着做了大范围的调整,丁一滕导演接受采访时坦言,青岛观众会得到全新的戏剧体验。一部戏是观众与主创的合谋,一部戏里也贯穿着城市与剧场的合谋。2019年,《摇滚莫扎特》未能成功引入青岛,可能5年后的当下才是最好的时机——观众有了足够的失落铺垫和戏剧磕碰之后,才明白如何跟一部戏相遇:有礼貌、克制、激情相拥后又能尽兴而归。

  学者周珉佳认为,上海在戏剧领域领先其他城市50年,突出表现上海观众把戏剧列为日常消费的常态。正因为上海观众“吃不饱”,才有了近年来音乐剧、沉浸剧、驻场剧等各种形式的戏剧创新,热度也由上海发端,蔓延至全国戏剧市场。戏剧是城市文化的尺码,看上去是城市容纳了一部戏剧的落地,实际上一出戏对于一座城市是否“合身”,说明戏剧精神的包裹和浸渍是否到位。城市有好戏,观众才有好戏。

记者: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