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闻所闻而来

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24-04-01 11:09



 

  今年3月,金庸诞辰百年之际,香江传来重磅消息:

  《金庸武侠世界》系列剧正式亮相,将以单元剧的形式重塑武侠故事;再看图书市场,广州推出的简体版36册《金庸作品集·百年诞辰纪念版》3月正式面世,其内容也是读者偏爱的经典款旧版。不止于此,徐克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计划年内上映,大型游戏《射雕》也在3月正式上线……

  金庸百年诞辰的煦光均匀洒在各条赛道上。3月27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将金庸系列纪念活动再度推上高潮。

  在文学影响力式微的当下,武侠小说的穿透力、金庸的影响力依然如故吗?左手持笔,右手摄影机,金庸武侠将一代代受众对“侠”的理解投射到纸面、荧屏、银幕乃至竖屏上。然而,受众的成长往往与质疑同幅,在对武侠的倾慕、怀疑、颠覆和回归过程里,从“金庸旋转门”里走出了一个个不间断的人。

  如何读金庸——

  历史感,江湖味

  金庸武侠之独特,在于作者主动站到历史的地毯上,为武侠加入了年代注脚和史实框架,这一“自缚双手”的写法兼有历史感和江湖气,既有别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武侠名家风格,也未得到后世新武侠、网络武侠写作者的继承,毕竟在一个架空的空间里写武侠、写玄幻更加方便。

  金庸以《射雕英雄传》对应“宋元之变”,以《倚天屠龙记》对应“元明之变”,以《碧血剑》对应“明清之变”……增添这些背景对于写作来说自讨苦吃,却由此赋予了小说深厚的历史分量。到了《鹿鼎记》,这种手法到达了技巧高峰,康熙朝“除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等多个大事件,加入了韦小宝这个虚构人物后逻辑通顺、叙事丝滑,让读武侠成为读史的平行读法、谐趣读法。

  金庸武侠既是经典,读法自然各异。资深读者专注于“《明报》连载版”“三联版”“新修版”等不同版本的比照,参详金庸多次修改作品的背后秘辛;专家致力于钩沉金庸小说里武学来源、创作动机,与金庸社会立场的变迁相验证。严家炎、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将金庸武侠作为严肃文本进行剖析、细读,而王朔对金庸的尖锐批评也颇具代表性。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举凡围棋珍珑、诗词歌赋、中药秘方、苗疆传奇、江湖暗语都能在金庸小说里找到对应,像是《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请教“生漆入眼疼痛难当”如何治疗,胡青牛给出了“螃蟹捣汁敷治”的药方。这一笔看似杜撰,学者严晓星考证后发现,《淮南子·览冥》《博物志·药术》等古籍早有“蟹之败漆”“蟹漆相合成水”的记载,令人不得不叹服金庸的博闻强记。

  进入流量时代,金庸武侠也新添了推广平台,著名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擅长把武侠小说的“梗”与现实对应,作者六神磊磊从少林派、明教的开会议程联想到职场规则,从段正淳的体质管理联想到中年人补钙,从全真教练武联想到手机研发……屡屡从金庸小说的字缝里读出令人莞尔的内容,提出了“《鹿鼎记》是反着写的《红楼梦》”等新奇观点。“00后”即便不读金庸“全豹”,通过公众号、短视频、鬼畜作品等接触到武侠的吉光片羽,逃得出金庸的江湖,逃不出金庸的老梗。

  如何续金庸——

  “龙生九子”各不同

  金庸48岁写完《鹿鼎记》后封笔,迄今已有50多年。50年后的当下,连载小说已经式微,网络小说成为小说商业化阅读的主流,架空了历史背景的玄幻、仙侠则是商业小说的重要品类。著名网络小说作家石瑞雷(黑山老鬼)认为,武侠在金庸之后变少了,但是并未消失,而是改头换面,“当下的玄幻、仙侠都是武侠的变种和延续,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过去的武侠在当下被置换成了更有噱头的方式来书写。”

  石瑞雷介绍:“新生代网络武侠作家还是有不少精品出现,像是凤歌的《山海经三部曲》分为《昆仑》《沧海》《灵飞经》三部分,传承了正统的武侠,虽然并未达到金庸高度,仍然是现代武侠里成就较高的作品,凤歌的风格偏向金庸又有自己的特点,像是《昆仑》里将术数融入武学,《沧海》里加入了玄幻成分,不再是纯粹的武功。还有孙晓的武侠小说《英雄志》口碑也很高,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结尾。”

  武侠创作的式微,也对应着社会心态的转变。《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作者新垣平认为,曾经的年轻人热衷于“离开门派闯荡江湖”,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考取编制,“上岸”的偏好与以前形成鲜明对比。六神磊磊则关注到“武侠”作为“边缘人”的一面。当“边缘人”成为社会成功人士——像是某大厂的高层领导以逍遥子、行癫等金庸角色为“花名”,武侠的江湖涵义自然被消解了。

  2023年,金庸状告网文作家江南同人小说《此间的少年》侵权案终审宣判,《此间的少年》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判赔188万元。这部校园小说洋溢着对金庸的致敬和对青春的追忆,书中乔峰变成了篮球高手兼“苏州丐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锋变成了专攻蛇类滋补品的大宋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杨康跟林平之为了一个出国留学名额明争暗斗……一群名门豪侠抖落了江湖义气,变成现实中的厂长、经理、名校教授,何尝不是武侠照进现实的冷峭和自嘲。非熟读金庸,写不出《此间的少年》;然而,续作一旦跳出金庸架构,又蔓生出现实与武侠的结构冲突。

  如何拍金庸——

  高武抑或低武

  83版《射雕英雄传》、黄健中版《笑傲江湖》、张纪中版《天龙八部》、程小东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王家卫版《东邪西毒》……金庸武侠40多年的影视改编历程,也是观众对武侠审美的进阶之旅。

  然而,近年来,能够引发热议的武侠影视作品越来越少。徐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邀请肖战饰演郭靖、庄达菲饰演黄蓉,立即让人联想起当年他开启新派武侠电影的壮举;耀客传媒推出《金庸武侠世界》单元剧,也让金庸老粉丝激动不已:打通金庸武侠著作之间的区隔,构建一个侠客宇宙,使得金庸武侠在影视产业背景下得以重构。

  在影视人看来,武侠影视面临多重困难,首要的就是演员稀缺。功夫明星在吴京、安志杰、张晋之后出现断档,一度沉寂的谢苗(《新少林五祖》)近年来片约不断,这位童星出身的打星已然成为稀缺资源。制片人、演员侯钧博修习大成拳多年,出演了《少侠快跑》等古装动作片。“动作片成本高昂,首先演员很难找,年轻演员要么不会打,要么打得太假了,其次每个动作要花费很长时间拍摄,一天拍多少场动作戏是有限制的。尤其武打戏要求演员经常练拳,拍摄前要针对性训练,拍摄时也非常危险。我拍的一部动作片现场一位演员眼睛划伤了,差点失明。”侯钧博透露,“我今年计划重拍一版‘马永贞’故事,讲述山东人闯荡上海滩的传奇,片中用到了螳螂拳、大成拳、蔡李佛拳等拳法,把拳法放到擂台上,展现中华民族的武学,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演员之外,武侠打斗的动作设计近年来也缺乏大的突破,武侠导演不得不转头向玄幻剧、仙侠剧学习,将武打动作变成了释放光波能量的凌空舞蹈。

  在石瑞雷看来,从电影《风云·雄霸天下》(1998年)开始,武侠片的打斗已经向玄幻方向发展了。“从作品层面说,现在的玄幻武侠分为高武、中武、低武。高武的打斗是毁天灭地,低武的打法可以参照徐浩峰作品(《倭寇的踪迹》《师父》),武功再高,也超不过人的能力范畴。之前,《雪中悍刀行》上映时被吐槽打斗不好看,不符合它的高武定位。到了仙侠小说级别的打斗,已经是动辄毁灭宇宙了。”石瑞雷坦言,“其实,大家怀念的不是武侠,而是通俗文学的盛行。就算是金庸再世,不见得达到当年的状态,因为现在的竞品太多了。当时,金庸能独领风骚数十年,现在没人能称雄十年。”

  如何改金庸——

  “陈酿”是否需要改良?

  武侠的动作、打斗和视效需要创新,武侠的内核也期待注入新的内容。

  所谓“言之侠者,重信重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然而,《鹿鼎记》又塑造了一个韦小宝,不断逃避道义责任,甚至不爱学武功,在庙堂和江湖之间左右逢源,颠覆了读者见惯了的侠客印象。新生代读者对金庸武侠的看法不带滤镜,对人物也重新评价。黄药师在原著里是不拘礼法、睿智潇洒的高光角色,但在现代女性视角解读下,他打断所有徒弟的腿、囚禁周伯通、控制梅超风等做法颇值得商榷。

  在石瑞雷看来,《神雕侠侣》里郭芙的定位就颇有分歧,“大家以往认为郭芙是坏人,砍断了杨过的左臂,但现在看来这个姑娘一直跟着父母守襄阳,不管情势如何危机都是不逃避,拿着剑守襄阳守了一辈子,她是坏人吗?以往的读者没有细读概念,投入精力研究的人很少,现在,每本金庸小说的内核都被分析出来了:所谓武侠,‘武’代表武力值,代表能力,是一个爽的概念,属于成人童话;‘侠’是担当,你要做一些事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金庸武侠总计1100万字有余,笔锋掠过名山大川、西域大漠甚至北极冰火岛,贡献了华山论剑、桃花岛比武、黑木崖决战等名场面,也让读者纷纷梳理武侠文化与城市的关联:史上哪位大侠曾在本地驻足?

  文史学者王太平介绍,早期武侠小说名家王度庐在青岛创作了包含《卧虎藏龙》在内的“鹤铁五部”,现在仍然能见到王度庐留在青岛的部分资料;上世纪80年代武侠热期间,青岛更是走出了于承惠等武术家,“早期武侠电影的武术指导、武术设计很多都来自青岛,像是邱方俭等名家还参演了山东电视台版《水浒》。这些武术家平时在工厂工作,也是国术传播的中坚力量。”

  在金庸研讨会之前一周的3月20日,“百年梁羽生·永存侠影在人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金庸、梁羽生、古龙、卧龙生等武侠作者之间的参照,让读者更清晰地辨认出时代痕迹和创作特色。中国武侠学会研究者朱少滨指出,梁羽生武侠塑造了易兰珠(《江湖三女侠》)、练霓裳(《白发魔女传》)等极富个性的女侠角色,“梁羽生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其创作中发自内心地尊重女性,真心赋予女性以各种美好,又尽可能不脱离其所处的历史年代,用心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梁著的女性世界,一定程度可同《红楼梦》的女性角色交相辉映,成为中国武侠小说世界中美好的景观。”

  “武侠”为中国人树立了一个独特的身份坐标。它看似无比自由,又天然受限于门派、传承和谱系;它上溯自《史记·刺客列传》,从汉代游侠儿到近代国术馆教官,在各个朝代出现了不同的变体,又在历史转折期留下了传奇瞬间。对于华人来说,“武侠”二字不仅是阅读量、收视率和票房,还是一重可以随时披挂、随心卸载的身份认同,这也是金庸武侠之所以穿越历史熠熠生辉的原因。


记者:君君